青島日報5月24日報道 “我覺得電視劇第一個誤區是不接地氣。無論是年代劇、現代劇還是軍旅劇,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假。”“排名前十的作品能稱之為好電視劇的寥寥可數?!苯?,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在京舉行第三次編劇沙龍會議,編劇們圍繞當前電視劇創作存在的誤區展開了討論,并就如何走出誤區、創作精品給出了自己思考的答案。
不接地氣源于沒有深入生活
解放軍總后勤部電視藝術中心主任、編劇馬繼紅指出,目前電視劇存在不接地氣、不合邏輯、情節注水、神化拔高等誤區。她舉例說:“前一段播出的一個反映新四軍的劇,當時新四軍的抗戰環境應該是什么樣的,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出現在屏幕上的新四軍女兵,個個穿著新軍裝,而且還抹著口紅。這像是戰爭年代的新四軍女兵嗎?”對于如何深入生活,馬繼紅給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廣泛地進行采訪,二是通過讀書來間接了解。她舉例說,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會長高滿堂在創作《溫州一家人》時,就在采訪上下了很大功夫。為了找到有分量的故事,他一直追著采訪對象到了廣州。在廣州,人家還不愿意接受采訪,他就拉人家喝酒,喝了好幾瓶之后,人家才滔滔不絕講出他的創業史?!叭绻麤]有打動這個人,這個劇中的人物可能就不會這么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所以我覺得我們不缺生活,缺的是深入生活?!备邼M堂說,電視劇創作確實存在嚴重的“閉門造車”情況?!耙恍┚巹o端地制造家庭矛盾,把家庭里人與人的矛盾演繹成了人和狼的矛盾。”他呼吁更多編劇能深入生活,在電視劇里去塑造真正典型的“人”。
編劇要有人文情懷
在電視劇創作誤區重重而電視臺又在追求收視率的現實下,生產流程上短平快的電視劇該如何突破,編劇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資深影視劇編劇、導演陳秋平表示,編劇不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工匠,而是要做一個有情懷、有責任、有感情的文學家。著名編劇、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副會長劉和平說,我們正處于一個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型期,在這種時候,很多東西制約了編劇。但是電視劇仍然可以針砭時弊。“如果說文藝作品連針砭時弊都不敢了,那是我們沒有文化自信,也沒有文化自覺。”(張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