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現(xiàn)代人在BBS 上發(fā)帖子一樣,古人把“ 題壁” 當(dāng)做傳播作品的一種方式。
“ 題壁” 二字最早見于《梁書》, 史載侯景被梁簡文帝“ 幽禁” 后, “ 題壁自序” 。而題壁詩的興盛還是在唐代以后,尤以宋代為最, 宋代的題壁詩超過了萬首。
古人題壁的場所主要有3類: 一是名山寶剎等游覽勝地, 如蘇軾的《題西林壁》; 二是官署、驛站、青樓等特殊場地,如宋之問《題大灰?guī)X北釋》; 三是自己或朋友家中, 如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有關(guān)題壁的佳話, 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 記載的都很多。唐代宰相張說非常欣賞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就將其中的兩句“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題寫在自己的政事堂上。
唐代詩人崔顥游武昌時登黃鶴樓, 感慨賦詩: “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歸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后李白登黃鶴樓, 詩興頓生, 正欲揮毫作詩, 忽見崔顥的這首題壁詩, 于是擲筆長嘆: “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 傳說未必真有其事, 但崔顥的這首題壁詩確實(shí)名氣不小。嚴(yán)羽《滄浪詩話》謂: “ 唐人七言律詩, 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唐代崔護(hù)在清明節(jié)去郊外游春, 見到花木掩映中有一人家, 于是叩門求水。一女子開門, 為他倒了一杯水, 并讓他進(jìn)家中坐, 女子自己則倚靠著桃枝佇立, 姿態(tài)美艷。臨分別時, 兩人都有些依依不舍。第二年清明, 崔護(hù)又來此地, 見門上有鎖, 不禁失望, 就在門上題詩一首:“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表達(dá)了詩人對好景不長的感慨和悵惘。
唐代王播少時家貧, 寄居在揚(yáng)州惠昭寺內(nèi)。寺內(nèi)的和尚討厭他, 往往開過飯才敲鐘, 讓他吃不上飯。后來王播做了大官, 重游寺院, 見他題寫在墻壁上的詩籠上了碧紗, 就感慨地寫道: “ 上堂已了各西東, 慚愧閻黎飯后鐘。二十年來塵撲面, 如今始得碧紗籠。” 詩用前后對比的手法, 尖銳地諷刺了和尚趨炎附勢的行為。
宋代陸游娶表妹唐琬, 夫妻恩愛,因婆媳不和, 婚后3年兩人就被迫分離。幾年后的一個春天, 陸游在家鄉(xiāng)城南禹跡寺的沈園與別嫁的唐琬相遇, 唐琬送來酒肴以表心意。陸游見人感事, 乘醉在園壁上吟寫《釵頭鳳》: “ 紅酥手, 黃滕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 歡情薄,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 錦書難托。莫, 莫, 莫。” 唐琬見后和詞一首, 不久就郁郁而死。40年后, 陸游故地重游,見墨痕猶在, 感傷往事, 又題寫《沈園》詩二首: “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沈園非復(fù)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蹤一泫然。”抒發(fā)了自己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心情。
譚嗣同在維新變法失敗后, 臨危不懼, 被捕入獄。在死牢中, 譚嗣同鎮(zhèn)定自若, 拾起地上的煤屑, 在獄壁上題寫了一首絕命詩: “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表現(xiàn)了以身殉難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
編輯/呂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