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哥哥梁基趙與大嫂周群,茂名市老促會常務副會長梁基毅充滿了敬佩之情。他告訴筆者,哥哥與大嫂離休后,本可在廣州坐享清福安度晚年,但是革命事業心驅使,他們心系家鄉人民,總是考慮要為老區人民做點事。
1995年,梁基趙、周群、梁基毅回家鄉高州曹江鎮先覺村過年。當看到村里還是泥磚屋,教育設備破爛不堪,他們心痛不已。同時,他們發現村里的教育也十分滯后,不少窮孩子面臨失學,有的考上好一點的學校卻讀不起,只能挑便宜的學校就讀或者不讀。為了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經過充分考慮,他們決定利用家鄉山地的優勢,辦一個一百多畝的“希望果場”,種下了荔枝、龍眼、菠蘿等果樹,以果場的收入,資助孩子入學、升學。這個計劃得到了村干部和群眾的支持,經過多方的努力,“希望果場”于1996年5月正式成立。
2008年以前,果場在盈利的情況下籌得獎勵基金11萬元。從2009年開始,水果價格走低,果場未能盈利,周群他們就拿自己的離退休工資,每年約15000元,用于獎勵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使一大批面臨失學的農村孩子不僅能順利上學,其中不少還考上了重點大學。
從1996年起至今17年間,梁基趙、周群、梁基毅三個老游擊隊員共投入一百多萬元陸續興建革命文化園、革命紀念館等文化設施。許多的亭臺樓閣都與革命有關,而且以名人題字,很有紀念價值。他們還將果場發展成環保生態型的革命傳統基地,以此教育后代奮發成才。
不久前,市老促會組織了一次“中國夢·老區行”的活動,筆者跟隨市老促會的領導來到革命老區高州曹江鎮先覺村參觀,在“希望果場”,見到了德高望重的周群大姐。雖然已是84歲高齡,周群大姐依然精神矍鑠。老人的兒子梁念釗告訴筆者,今年初,父親梁基趙離開了人世,母親仍時刻惦念著家鄉的人民。這次回家鄉,是特意來參加村里的獎學助學活動的。
梁念釗說:“爸爸媽媽經常對我們說,錢財只是身外之物,并無什么特別之處。之所以投入如此多的資金發展慈善事業,只是想趁著還有能力的時候,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眴柤肮麍鲆院蟮陌l展,梁念釗表示,下一步會把果場改造為觀賞園,朝旅游方向發展?,F在果場里的果樹種類已發展到以荔枝、龍眼為主的102種,有五十多個床位的旅館也已建成?!澳赣H希望在有生之年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绷耗钺撜f。
采訪結束時,周群的女兒梁小釗將一本由她父母寫的《老兵戰斗歷程》一書送給筆者。翻開書本,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從革命到慈善,幾十年風雨歷程,梁基趙、周群用堅守展現了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梁基趙在書中這樣寫道:“解放戰爭風火中,有緣大霧嶺相逢。同將青春獻給黨,離休共度夕陽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