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最具特色的丹霞風景區——五指石,差干老圩背山崗上矗立著一座炮樓。據差干鎮文化站謝站長介紹,炮樓是1927年前后為防御土匪而建,人稱“白炮樓”,結構兩層,用石灰夯墻,瓦頂,墻厚1尺2寸。在“白炮樓”附近的山頭上還有兩座規模較小的炮樓,因其用黃泥建造(夯土墻),人稱“黃炮樓”。3座炮樓坐落在就近3個山頭上,鎮守一方平安。
1949年5月22日,平遠縣解放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第一支隊第八團及時派出以幸排長領導的1個排駐守差干炮樓。6月下旬,該排緊緊配合差干區武裝工作人員打擊差干土匪謝拱成的騷擾活動。
7月3日下午,在淮海戰役中潰退的國民黨胡璉兵團殘部的一個團1000多人由江西尋烏項山經湖洋竄擾差干,并在湖洋徑封鎖路口,準進不準出,使差干村無法了解敵情。傍晚,對我八團一個排駐地(白炮樓)進行包圍。胡璉兵在草坪崗、橫壟崗、鹽圍至河邊一帶嚴密布防。動用六〇炮、輕機槍、沖鋒槍、磨盤槍、手榴彈等武器攻擊炮樓。我駐守在炮樓的一個排和區武裝工作人員共20多人,堅守炮樓奮起抗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戰士們毫不動搖,憑樓據守。
戰斗到4日凌晨,我軍彈盡糧絕,電話線又被敵人剪斷,無法對上聯系,處于被包圍的被動局面。當時炮樓已被敵擊毀一個角,情況極其危急,排長阿幸哥指揮戰士們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進行突圍。在突圍激戰中,戰士阿亮、劉正山、肖憲南、龍開華等在炮樓門口中彈犧牲,區武裝工作人員謝尚來沖至離炮樓不遠被敵人用刺刀刺死。幸排長沖出炮樓中彈,戰士小興、區武裝工作人員謝永如等被敵抓獲后堅貞不屈,被敵人殺害。這次戰斗,我軍20多人大部分壯烈犧牲,只有幾個戰士突圍出去。我軍雖損失較大,但差干阻擊戰牽制了敵人,阻滯敵人進犯縣城,為駐仁居縣城的黨政軍機關和群眾和梅州各縣黨政機關安全轉移贏得了時間,還為有效地打擊敵人摸清了敵情。
差干戰斗結束后,有群眾在炮樓的墻壁寫上“難忘的六月八”(7月3日即農歷六月初八)六個大字。人民決不會忘記這次戰斗中犧牲的烈士,他們的精神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