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重大的政治事件、重大突發事件、重要國家的戰爭,都會對金價形成很大的影響,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動蕩往往會導致短期內黃金避險需求攀升,特別是發生在中東地區的戰爭,因為中東是世界原油主產地,這些地區的戰爭會直接影響原油價格,通脹預期會推升黃金走高,但戰爭對黃金的影響又不一而論,要視發生地、持續時間、有否預期等因素來決定。
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推動金價走勢,使金價在1980年1月21日達到當時的歷史高點——850美元/盎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世界局勢動亂——1979年11月發生了伊朗挾持美國人質事件,而12月又發生了前蘇聯入侵阿富汗,金價受避險需求推動,每日以30-50美元速度飆升。但隨后因為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下降,原油價格不斷下降,黃金價格也隨之一路跌落。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襲擊了科威特,金價由370.65美元/盎司跳升至380.70美元/盎司,當日金價上影線較長,短線出現過明顯的漲幅。隨后,美國總統批準了“沙漠盾牌”軍事計劃,整個市場對開戰的預期很高,8月7日以后,黃金上漲了20美元。
但8月下旬,市場預期由于伊拉克襲擊科威特太突然,美國還尚未在中東地區做好大規模戰斗的準備,“沙漠盾牌”計劃從批準到實行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黃金出現大幅度回落。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后期限,此后一周,黃金在前期低點處獲得支撐,而且,越靠近美國對伊宣戰時間,市場對戰爭的預期越強,金價逐漸走高。但1月17日真正開戰后,市場就由之前預期戰爭開始轉向預期戰爭結束,開戰后第二天,投資者拋售黃金,導致金價大跌。
2001年9月11日,恐怖組織撞擊美國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黃金在當日急速沖高至291美元/盎司,但隨后高位震蕩,未有明顯上漲。同年10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對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發動戰爭,標志著世界反恐戰爭的開始。由于阿富汗政權不堪一擊,金價出現短暫小幅上漲后,隨之而來的是持續一個多月的長足下跌。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國以伊位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組織為借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公然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伊拉克戰爭進行了40多天,美國達到了用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的目的。但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前的一個月,黃金價格一路走低,從388.90美元/盎司下跌至331.50美元/盎司,跌幅達14.76%,在戰爭開始后,黃金仍呈下跌走勢。2003年5月1日,布什宣布伊拉克主戰場戰爭結束,黃金價格沖高至27日的374.4美元/盎司,隨后接連下滑,7月15日為340.68美元/盎司,跌幅達9%。隨后,金價進入整理期,直至伊朗核問題出現而重歸上漲。
2011年3月18日,英、意、法三國聯軍發動利比亞戰爭,戰事一波三折,卡扎菲政權與反對派的斗爭在利比亞全國城市展開,受到法美以及北約支持的反對派由弱到強,漸漸控制了局面。黃金受到利比亞戰爭的影響大幅上漲,自戰爭前的2011年1月28日的低點1307.8美元/盎司算起,上漲至2011年5月2日的1575美元/盎司,漲幅高達18.79%。
由以上分析可見,戰爭對黃金帶來的影響并不一定都是上漲。如果是突發性戰爭,由于在市場預期之外,因此,金價往往會產生脈沖式行情,但之后快速下跌的概率較大;如果是市場預期之內的戰爭,那么在戰爭爆發前,金價的上漲基本已經反映了這種預期,而戰爭正式爆發則宣告了其對金價促漲作用的結束。
當前,市場對“有限度打擊”的敘利亞戰爭已有預期,且正值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關鍵時點,因此,其對金價的推漲作用可能并不會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