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之源
1976年,正值美國革命二百周年。在這之前的幾年中,美國社會動蕩不安,既發生了軍事鎮壓學生運動的慘案,又不得不放棄耗資靡費、不受歡迎的海外戰爭。社會風氣就像詹姆斯·布朗在歌曲中雄辯有力的陳述一樣: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在如此動蕩的情況下,美利堅合眾國仍然在為二百周年慶典做準備。他們想以此喚醒被人遺忘已久的美國精神。而作為美國頭牌城市的紐約很好地體現了當時那種既絕望又熱情的兩面性。紐約下轄的五個自治區,犯罪率和貧困率如世貿中心宏偉的雙子塔般不斷上升。社會的動蕩給生活帶來了悲催苦難,同時也給充滿活力的迪斯科、嘻哈音樂的誕生提供了溫床。
紐約城這種反差極大的兩面性甚至延伸到了籃球領域。紐約尼克斯正在慢慢走下神壇,而同城籃網則在快速崛起。
1976年的尼克斯隊是當時支離破碎的美國社會一個典型的縮影。這支1946年建隊的元老級球隊,在1970年代中期急速衰落。在贏得1970年和1973年的兩個NBA總冠軍之后,1975的他們常規賽只收獲了40勝,堪堪擠進季后賽門檻。當時,威利斯·里德、迪克·巴內特、杰里·盧卡斯都已退役。戴夫·德布斯切爾更是火上澆油,在1973-74賽季轉身加入了同城競爭對手籃網,擔當總經理一職,隨后又成為了ABA聯盟的理事會成員。
不想從此一蹶不振的尼克斯隊決定招攬大牌球星來快速幫助球隊完成重建。強力前鋒斯潘塞·海伍德在1975-76賽季加入了球隊。這位全明星前鋒和奪冠元老厄爾·門羅、沃爾特·弗雷澤搭檔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尼克斯隊跌跌撞撞地獲得了38勝,自1967年以來首次被關在季后賽大門之外。
與此同時,籃網的精氣神要好太多了。他們的球隊名單上有像布萊恩·泰勒、約翰·威廉姆森這樣年輕能干的選手,更重要的是還有偉大的“J博士”朱麗葉斯·歐文。當五月份尼克斯回家釣魚的時候,籃網正在和丹佛掘金隊爭奪1976年ABA總冠軍。
系列賽第一場,歐文25投17中,狂砍45分,包括一記鎖定勝局的壓哨投籃。第二場,“J博士”砍瓜切菜般拿下48分。掘金隊雖有“天行者”大衛·湯普森和防守悍將鮑比·瓊斯也無可奈何。歐文系列賽本可以場均席卷38分、14個籃板、6次助攻、3個搶斷和2個蓋帽。但在決定性的第六場,“J博士”被限制,只得到31分,同時在第三節以58比80落后掘金。盡管如此,座無虛席的體育館內雷鳴般的呼聲并沒有絲毫減弱,在熱烈的氣氛中籃網打出一波54比26的攻擊波,在比賽快結束時反超了比分。“超人”約翰·威廉姆森帶領球隊在第四節抹平了16分的分差。隨著比賽結束哨聲響起,籃網在三年里第二次獲得ABA總冠軍。已拿到三個常規賽MVP和三個得分王頭銜的歐文獲得了職業生涯第二座總決賽MVP獎杯。
對所有人來說,籃網的未來依舊撲朔迷離,但總體來看似乎利大于弊。但是,對于處在崩潰邊緣的ABA聯盟來說則完全不同。
沉重的負擔
ABA聯盟創立于1967年,但僅僅九年之后就走到了盡頭。聯盟的財政入不敷出,上座率持續下降,單單這些就使得他們似被拳打腳踢般哀聲一片。巴爾的摩急先鋒隊和圣迭戈征服者隊在1975-76賽季開賽之前雙雙合并。賽季中段,猶他星隊解散。在季后賽期間,弗吉尼亞紳士隊被兼并。ABA聯盟剩下的六支球隊迫切地渴望加入NBA聯盟。
NBA聯盟當時已經嗅出了敵對聯盟存在的一些危險。自從1967年兩個聯盟的競爭開始以來,球員工資不斷上漲,NBA為了吞并ABA而不惜過度擴增。而到了1976年,NBA非常樂意吞并ABA,這可不是為了憐憫,而是為了最終解決這個暗藏的毒瘤。所以,在所謂兄弟般的友愛和愛國精神下,兩個聯盟展開了談判,最終在1976年夏天達成合并協議。ABA球員聯合會強烈要求剩下的六支球隊都進入NBA,但是NBA的所有者只答應接受四支球隊。就此,肯塔基上校隊和圣路易斯靈魂隊成為了歷史。印第安那步行者隊、丹佛掘金隊、圣安東尼奧馬刺隊、紐約籃網隊在答應了多項條款后加入NBA。
根據合并細節,四支ABA球隊在當年9月15日之前需各支付給NBA聯盟320萬美元。但另據NBA章程規定,當一支隊伍侵犯到了另外一支隊伍的固有領地時,需要獲得先入主球隊的許可。屬于ABA的紐約籃網加入NBA確實侵犯到了尼克斯隊的領地,因此,尼克斯隊在整個合并過程中的態度對籃網的命運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尼克斯并沒有就此堵死籃網隊的出路,但籃網需在320萬美元之外向尼克斯支付480萬美元的補償費。如此一來,籃網為進入NBA需要支付總計800萬美元,這樣的沉重負擔使得他們時刻都有破產的危險,如果稍有不可預見的財政危機,就不可能存活下去。意識到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籃網的所有者羅伊·波向其他的ABA球隊尋求幫助,但其他球隊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羅伊不得不單獨面對日益迫近的財政虧空。

所幸,籃網存活下來了。畢竟,他們在ABA的最后三年里兩奪冠軍。他們良好的球隊陣容保證了他們在未來數年內都極具競爭力。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J博士”——正是這個男人使得整個ABA在令人失望的最后一季存活下來。“有許多球員都能代表球隊,但朱麗葉斯不止是球隊更是聯盟的招牌。”ABA理事會成員德布斯切爾說。
當“J博士”整個夏天都在談論著ABA的重要性和球員的好壞時,當他和德布斯切爾、NFL明星跑鋒O.J.辛普森、NFL理事皮特·羅澤爾談笑風生,玩網球雙打時,籃網在一筆意外之喜的交易后,卻陰差陽錯地將紐約王者的寶座拱手相讓。
“J博士”爭奪戰
遠在密蘇里的堪薩斯城,麻煩事正在悄然找上“小鬼”內特·阿奇巴爾德。這名后衛厭倦了在大平原地區為一支不斷輸球的隊伍效力。作為土生土長的紐約人,他希望回到家鄉為尼克斯打球。為了滿足他的交易要求,皇家隊順水推舟把他交易到了大蘋果城。不過,接收他的球隊并不是尼克斯,而是籃網。在9月10日,籃網送出布萊恩·泰勒、吉姆·伊肯斯、一個1977年首輪選秀權,以及一個1978年首輪選秀權得到了阿奇巴爾德。
“小鬼”和“J博士”的組合在NBA將非常具有競爭力。當時阿奇巴爾德職業生涯場均25分、8個助攻。歐文場均29分、12個籃板、5次助攻。他們的組合即使贏不了總冠軍,但“J博士”天馬行空的扣籃加上“小鬼”蝴蝶穿花般的運球也會讓籃網球票大賣,體育館內必定座無虛席。但他們之間還存在一個小問題:阿奇巴爾德每年的平均工資為40萬美元,但歐文每年的工資僅有27萬美元。
“J博士”一邊否認他被阿奇巴爾德的高工資影響,一邊要求一份重新協商的新合約。他的經紀人指責籃網最初同意了一份為期七年的新合同,但是卻毀約了。在9月21日,《紐約時報》報道歐文指控籃網老板羅伊為“背信棄義者”并表示決不妥協。
歐文和球隊對峙的消息一出,數支NBA球隊仿佛鯊魚聞到了水中的腥味,開始游說歐文的團隊,其中就包括尼克斯隊。當周圍環繞著虎視眈眈的目光,當歐文決不妥協時,籃網變得焦躁不安,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球票出售完全停滯了。“歐文宣布不再回來的兩周前我們已賣出了12000張季前賽球票。隨后球票出售立刻停滯了。”掌管新奧爾良爵士球票運營的巴里·門德爾松說道。和尼克斯的表演賽也因為球迷得知“J博士”不再出場,提出退票而受到重創。隨著1976-77賽季常規賽的迫近,籃網隊不得不在兩個困難的抉擇中任選其一。第一,如果他們答應歐文的要求,球隊將會陷入困境——由于阿奇巴爾德的工資和欠了尼克斯隊一屁股債已經沒有足夠的錢來滿足“J博士”;第二,交易明星球員,扼殺他們在紐約城繼續出場比賽的機會。最終,10月21日,在賽季開始前夕,籃網交易了朱麗葉斯·歐文。
盡管尼克斯隊被認為是爭奪“J博士”的最大熱門,但他們最終并沒有如愿以償。費城76人隊支付了300萬美元給籃網老板,贏得了歐文爭奪戰。這筆錢對于負債累累的籃網無疑是救命稻草。歐文從76人獲得了數目可觀的每年60萬美元的新合同。而籃網的球迷、球員和教練在賽季開打之時都已呆若木雞。“毫無疑問,我們球隊將受到重創。”籃網教練凱文·朗格利說,“在這種傷感情的事發生后,我們再也不指望球迷們為我們加油助威了。”剛剛來到球隊的阿奇巴爾德也說,“人們希望看到我和‘J博士’在球場上的合作,他們的愿望落空了,離開也就不足為奇了。”“超人”約翰·威廉姆斯也對此事發出了嚴厲的斥責:“我們的賽季已經結束了”、“我們將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寒冬”、“任何只要腦袋不缺根筋的人都不會賣掉‘J博士’”。不出意外地,威廉姆斯在賽季中期被籃網交易到了步行者隊。
兩敗俱傷
被交易后,歐文在一次采訪中坦誠他對被交易一事仍心有余悸。“籃球是極具競爭和資本買賣的商業活動。”歐文說道,“但是我感覺它被利用、被玷污了。”
一些捕風捉影的新聞媒體也不負責任地攙和進來:“聽著,親愛的球迷們,不要關注我們說了什么,看看事件的主角說了什么。‘J博士’說,‘羅伊·波再次干了蠢事。我為籃網隊的家伙們感到抱歉,他們不得不再次白手起家。’他沒有對球迷感到抱歉,一句歉意也沒有……在現代職業體育中他們惟一關心的只是買票的球迷,朱麗葉斯·歐文就是這樣的混蛋。”
當籃網在事件的余波和媒體的流言中步履蹣跚時,由于“J博士”和喬治·麥金尼斯的加入,費城76人隊的球票大賣。10月27日和休斯敦的比賽,吸引了15676名球迷到場,這是休斯敦所有NBA比賽上座率最高的一次。之前在新奧爾良的比賽吸引了27000名球迷來到超級穹頂球館,這打破了NBA的上座紀錄。而籃網在他們的揭幕戰只有可憐的5500名球迷到場,上座率是賽季倒數第二。
籃網在1976-77賽季的確沒什么可以吸引球迷的亮點,他們只獲得了22場勝利。阿奇巴爾德打了34場比賽后腳部受傷,結束了他在球隊的使命。但是如此痛苦的賽季之后,至少他們還有選秀權。他們沒有。還記得嗎?在阿奇巴爾德的交易中他們送走了1977年和1978年的首輪選秀權,堪薩斯城皇家隊連續兩年獲得了原本屬于籃網的首輪二號簽。

1977-78賽季的籃網搬到了更便宜的球館,并且更名為新澤西籃網。直到1981-82賽季他們才再次品嘗到獲勝的滋味。更值得銘記的是直到2002年之前,他們沒有獲得過哪怕一次系列賽的勝利。他們也僅僅是成功存活下來而已。
紐約尼克斯雖然成功地把競爭對手死死踩在腳下,并把他們從“自己的地盤”排擠出去,但他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在1976年秋季把前MVP鮑勃·麥卡杜交易走,使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成泡沫。且在隨后的六年中,尼克斯隊只贏得了一次季后賽勝利。伯納德·金在1983年和1984年給了他們短暫的復興希望,但是直到1989年帕特里克·尤因的加入才真正使得尼克斯重返競爭者的行列。
而在ABA并入NBA之后,朱麗葉斯·歐文的76人隊卻在十年內四度打進總決賽(1977、1980、1982、1983),并于第四次奪得總冠軍。即使到了1985年,他們仍然進入了東部決賽。
如此看來,在美國革命二百周年之際的尼克斯和籃網之爭,最終卻便宜了費城76人隊。而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們的競爭還在繼續,而且愈演愈烈。
兩支屬于同一職業體育聯盟的球隊處在一座城市,對球迷來說是好事,對城市來說是榮耀,但對其中的弱者,必定是災難。芝加哥小熊比芝加哥白襪更受歡迎,洛杉磯天使隊縱有隊名之利也沒法和道奇匹敵,舊金山巨人完勝奧克蘭運動家,快艇算是初步擺脫湖人陰影,可沒人知道好日子能持續多久……而在紐約城形勢則愈發失衡:大都會根本沒資格與揚基相提并論,噴氣機只能在巨人屁股后面低速飛行。大蘋果城職業體育圈從來沒有上演過“后來者居上”的好戲。相比尼克斯,籃網當然是后來者,躍躍欲試的他們能夠就此改寫歷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