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上映的紀錄片《籃球夢》(Hoop Dreams)講述兩個來自芝加哥貧民區的黑人少年威廉·蓋茨和亞瑟·阿奇追逐籃球夢的過程。他們具有非凡的籃球才能,卻只能在街頭籃球賽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發現,他們的人生才似乎有了轉機,但其中的一人卻還是因為膝傷而毀滅了多年夢想,另一個則進了大學離夢想靠近。除了是一部成功的運動紀錄片外,本片還探討了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向人們展示了年輕的黑人為生存而奮斗的艱苦。
13年后的2007年,《籃球夢》的續集《現實籃球》(Hoop Reality)上映。阿奇在《現實籃球》中繼續他的故事,而他將夢想的火炬傳遞給下一位尋夢的籃球少年,他就是貝弗利。貝弗利在《現實籃球》真實還原了自己經過努力奮斗:從一個芝加哥貧民窟里的孩子,到大一賽季當選SEC賽區最佳新人王,以及2007年帶領美國19歲以下青年隊獲得了世青賽亞軍的故事。之后發生在貝弗利身上的故事更加精彩,他不但叩開進入NBA的大門,并且闖出了美好的未來。
休城奇兵
本賽季常規賽上,貝弗利對于火箭而言并不算太重要,賽季中期才來到休斯敦的他一共打了41場比賽,場均上場17.4分鐘,得到5.6分、2.7個籃板和2.9次助攻,命中率為41.8%。這么說吧,那時候的貝弗利大概在隊中充當第十人的角色——每場比賽基本都能替補登場,偶爾有一些出彩表現,但到賽季結束都沒多少人關注到他。
然而,貝弗利通過并不多的上場時間為自己打上了一個標簽,這一點是所有球隊都喜聞樂見的——不惜力的拼搏。他的打球風格給人一種感覺——不顧一切地拼盡全力。任何教練都喜歡這樣的球員,麥克海爾也不例外,所以在球隊處于危及關頭,他往往就會想到貝弗利。從球隊的角度去看,貝弗利只要一出場就能搶斷,拼搶進攻籃板和制造進攻犯規等,而這些都是在有限的出場時間內做到的。
在這方面,貝弗利究竟做得有多好呢?常規賽他一共出場713分鐘,搶到了45個進攻籃板,蓋了21個帽,搶斷37次,這些加一起就等于幫助火箭從對方手里搶了超過100次進攻機會。簡單算一下,他每36分鐘能為火箭搶來5.5次額外的進攻機會,這一數字僅次于快艇板凳上的強將布雷德索,排在聯盟所有后衛中的第二位。
貝弗利能做到這一點,沒什么訣竅,僅僅是拼盡全力去做好最基礎的防守,極佳的警覺性和天生的反應速度。有時候,貝弗利單防的效果并不是很突出,因為他的身高只有1.85米,體重僅為180磅。他幾乎每場比賽面對的都是身材更高大更強壯的后衛,效果可想而知。但是他的團隊防守能力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本——他的防守沒有什么出眾策略和章法,他就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做好這一切:努力,努力,再努力。所以在火箭同雷霆系列賽開始前,在面臨如何防守威少的難題上,麥克海爾想到了貝弗利。事態的發展遠超火箭主帥的想像——他的弟子不但在一次防守中“廢”掉威少,而且在進攻端也有表現出色。
貝弗利證明自己是個極其出色的防守后衛,在對方控衛控球時總能死死緊盯對手。在進攻端,貝弗利不是典型的組織控衛,他更習慣用自己的速度和運動能力突破到籃下,把對方防守攪得七零八落,再趁機回傳給空位隊友。尤其在火箭改變陣容后,用一大四小的小個陣容沖擊對手,這一點表現尤其突出。區域防守是貝弗利的優勢所在,考慮到他在歐洲的籃球經驗,他對區域防守是非常有心得的。另外,他在外線得到投籃機會時,通常都能高效地將球投進,這與他四年的大學籃球經歷密切相關。
其實在火箭對陣雷霆的系列賽開始之前,輿論也曾預測到貝弗利會得到更多的出場時間,但即便如此,也沒有人預計到他會打出這樣突出的表現。六場比賽,貝弗利場均出場33.3分鐘,得到11.8分、5.5個籃板、2.8次助攻和1.2搶斷入賬。
在這個系列賽上,貝弗利已經躥升為火箭陣中第四重要的球員——他的場均上場時間、得分和籃板都剛好排在球隊第四,助攻(球隊第三)和搶斷(球隊第二)則更高。
當然,貝弗利的上位也和林書豪在季后賽上的低迷和傷病不無關聯。先是季后賽首戰,首發登場的林書豪表現失常,上場32分鐘里7投1中,得到4分和4次助攻的同時有4次失誤和5次犯規。貝弗利則出場28分鐘,10投4中砍下11分、4個籃板、4次助攻以及2次搶斷,他的效率明顯強過林書豪。麥克海爾在系列賽第二戰果斷用貝弗利取代林書豪打首發,而貝弗利隨即打出生涯迄今代表作:上場超過41分鐘,得到16分、12個籃板、6次助攻和2次搶斷。不巧的是,林書豪此役胸肌受傷,只打了半場球,第三場也只出場18分鐘,至于第四場與第五場則干脆因傷缺戰,第六戰復出也僅僅只出場13分鐘。
這可能火箭隊中最玄妙的變化,林書豪已經被貝弗利掠奪未來——至少,是被掠奪在火箭的未來。林書豪的努力有目共睹,他整個賽季為火箭做出的貢獻也不可磨滅。但拋開感情因素,看到這個系列賽發生的一切,貝弗利肯定配得上在下賽季獲得更多的上場時間。
下賽季,貝弗利的薪水還不到林書豪的十分之一,而且還是無保障的。但可以肯定,火箭絕不會裁掉貝弗利,但這對他倒未必是好消息,要是成為自由身,他肯定能簽到更大的合同。
在火箭隊賽季總結會結束后,麥克海爾對貝弗利說了一句話:天空才是極限。“對我而言聽到他這樣的評價是對我努力最大的肯定,這讓我更加有信心集中精力進行休賽期訓練。”貝弗利說。

俄城公敵
威斯布魯克運球過中場準備叫暫停,貝弗利試圖搶斷,自己的臀部撞到了威少的右膝。這是發生在火箭同雷霆系列賽第二場第二節中段時發生的一幕,威少因為這次沖撞走路一瘸一拐,但他仍堅持完成比賽。然而賽后傳來不幸的消息:威少需要手術修復右膝軟骨,賽季報銷。
雖然ESPN的專家組一致覺得貝弗利的防守動作并不骯臟,但雷霆球迷對貝弗利早已恨之入骨,俄城人民對他的仇恨度遠超一年前的沃爾德皮斯。去年常規賽收官階段,沃爾德皮斯的暴力肘擊雖然把哈登打暈在地,但畢竟大胡子并沒有因此錯過季后賽。而威少的賽季報銷,實際上已經讓雷霆的總冠軍夢想變得遙不可及。
“熟悉我的人都清楚,我從不會故意傷害任何人。我當時絕對沒有傷人的意思,那不是我的作風。”貝弗利說。
無論貝弗利如何解釋,雷霆球迷只會記得威少一瘸一拐的背影;雷霆球迷還會記得,在伊巴卡軟綿無力的補籃之前(系列賽第五戰),是貝弗利用鬼魅般的身影擋在了杜蘭特的突破路線上,制造了后者帶球撞人;雷霆球迷更會記得貝弗利說的話:“我不在乎別人怎么評論我。”
“不怕”二字,大概就是貝弗利的精神內核,哪怕他甚至收到了雷霆球迷的死亡威脅,但昔日在歐洲籃壇混跡的經歷,讓他什么都不怕。那時候,貝弗利曾被人用硬幣砸,并且還被人用各種罵黑人的詞匯辱罵,但他都挺過來了。
“在歐洲打球時,總有人朝我扔硬幣,導致我流血,所以我已經習慣了。”貝弗利說。
在歐洲打球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時,貝弗利希望自己未來的籃球生涯能一直為火箭效力。“當沒人給我機會的時候,他們給了我一個機會,我肯定愿意永遠留在這里。”貝弗利說。
踏平坎坷
NBA中的很多球員都是從小就是一名閃耀的新星,貝弗利并不是他們中的一員,但他對籃球的執著卻并不比其他天才要少。高中畢業后,貝弗利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了阿肯色大學的邀請,并且在大學聯賽上大放異彩。
大一賽季的貝弗利場均能夠得到13.9分和1.7搶斷,三分球命中率達到38.6%,罰球命中率為81.2%,這些均為全隊最高。他榮獲SEC賽區最佳新秀,并且入選SEC賽區最佳陣容第二隊,以及全美最佳新秀第一隊。大二賽季的貝弗利表現依然穩定,但得分數據(12.1分)并沒有見漲。這無疑會影響到他在NBA選秀的順位,外加他在阿肯色大學的學習成績太差,被阿肯斯大學開除,這讓他只能選擇去歐洲籃球聯賽打球。
2008-09賽季,貝弗利與烏克蘭迪尼普隊簽約,他場均能夠拿到16.7分和7.0籃板的數據,均為全隊第二高,而3.6個助攻、2.2個搶斷和38.0%的三分球命中率均為全隊最高,他也因此入選了全明星賽。值得一提的是,貝弗利還參加了扣籃大賽,并且獲得冠軍,他讓烏克蘭的球迷們見識到小個球員的超強彈跳力。
貝弗利在烏克蘭聯賽打出出色表現之后參加了2009年選秀大會,并且在第二輪總第42順位被湖人挑中。當時正值湖人兩連冠的巔峰期,球隊的陣容非常穩定,根本不期待一位次輪新秀能帶來什么。因此,貝弗利立刻被湖人交易到熱火,換取2011年的第二輪選秀簽,以及部分現金。
其實熱火也沒他的位置,所以貝弗利只能選擇繼續留在歐洲。他與希臘豪門奧林匹亞科斯隊簽約。由于這支希臘豪門眾星云集,貝弗利的出場時間受到極大的限制,他的表現因此差強人意,聯賽上場均只有5.6分入賬。奧林匹亞科斯在這一年獲得希臘杯冠軍,并打入了歐冠決賽,可惜負于巴塞羅那。
在希臘打了一年之后,貝弗利在2010年夏天代表熱火參加了NBA夏季聯賽。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熱火最終給貝弗利開出一份合同,但在2010-11賽季開始前,熱火還是將貝弗利裁掉了。如你所知,那個夏天邁阿密組建了三巨頭陣容,可惜貝弗利并沒有得到和詹姆斯、韋德以及波什并肩作戰的機會。
2011年1月,貝弗利加盟了俄羅斯聯賽的圣彼得堡斯巴達克隊,也開始了他職業生涯最輝煌的一段表現。2011-12賽季,貝弗利幫助斯巴達克在聯盟杯中一路高歌猛進進入決賽,而他自己也有著非常出色的發揮,場均可以得到12.9分、4.1個籃板和3.8次助攻和2次的搶斷,最終獲得歐洲聯盟杯MVP的榮譽。
今年1月初,火箭總經理莫雷慧眼識珠,為貝弗利開出一份三年底薪合同(2013-14賽季與2014-15賽季無保障)。今年1月16日,火箭主場同快艇的比賽是貝弗利在NBA的處子秀,他在比賽中只打了1分45秒,得到3分和1次助攻。
之后貝弗利越打越好,直到在季后賽上打出一鳴驚人的表現。如今貝弗利已經可以展望自己在NBA的未來了,就像主教練麥克海爾對他說的那樣:天空才是貝弗利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