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3賽季對于斯蒂芬·庫里而言是個不可思議的賽季,從麥迪遜廣場的三分雨,再到季后賽中的奪命箭,他在這一季完成了生涯的大蛻變。
勇士當家球星如今已成為NBA最受歡迎的球員之一,無論是球場上還是球場外,他都是炙手可熱的明星。
樂享假期
在完成了一個漫長的賽季后,NBA球員們終于迎來了假期。斯蒂芬·庫里帶著妻女,和家人一起享受休賽期的閑暇時光。
夏洛特的天氣如往常般舒爽,庫里和父親德爾·庫里聊著鎮上發生了哪些新鮮事,和妻子一起逗逗女兒,“萌神”難得有這樣的放松。一段急促的鈴聲,打斷了這份安寧,庫里起身去接電話。幾乎同時,德爾的電話也響了起來。在兩人的話語中,一個單詞不斷出現,那就是高爾夫——庫里接到邀請參加在太浩湖舉行的美國名人高爾夫球錦標賽,德爾則接到漢克·哈尼的電話,后者曾經執教過泰格·伍茲,現在是高爾夫球頻道“哈尼計劃”的明星人物。
庫里參加的是針對非專業人士的高爾夫賽事。NBA方面獲邀參賽的還有名宿喬丹和巴克利,也有現役球星德隆·威廉姆斯和雷·阿倫。事實上,受邀的“選手”都是各行業的精英,除了來自籃球場,還有橄欖球、棒球好賽車等界的運動員,以及當地一切媒體名人和商業翹楚。庫里能夠獲得邀請,證明了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上賽季,庫里和他的勇士隊,給籃球場帶來不一樣的風景:優雅、柔美,這樣的球員拿起高爾夫球桿,的確并不讓人吃驚。何況由于父親喜歡打高爾夫,庫里和自己的兄弟們早已耳濡目染,把打高爾夫當作自己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娛樂項目。
庫里已經在夏洛特的一家業余球隊打了三年高爾夫,德爾則在球員時代就開始參與這項運動。在父親的熏陶下,庫里很快就喜歡上這項運動,并且和他在籃球場上的表現一樣,大有青出于藍之勢。“關于高爾夫,我最好的記憶就是第一次擊敗我爸的時候。”庫里說,“那是有一次在他生日的那一天,或許對他來說那是最糟糕的一個生日,那一年,我只有13歲。”
就像在籃球場上用指尖撥出迷人的回旋,讓球在空中畫出一道完美的軌跡入網,同樣的自如,你也可以在高爾夫球場上的庫里身上見到。后擺桿,揮桿,扭胯,擊球,球桿順勢上揚,白色的小球順著桿頭揮出的方向躥出。當然,作為一名業余高爾夫球手,這顆小球并不會如籃球那般為他所用,入沙坑、落水等等情況也時有發生,可這不會打消庫里對高爾夫的熱情。
在這次名人賽中,庫里的奪冠賠率為1賠50,而喬丹和雷·阿倫的賠率都在1賠40左右。“我和雷以及邁克爾一起打過高爾夫。”庫里說,“我覺得我有能力擊敗他們。當場地從平常的練習場移至名人賽賽場,場邊有那么多的鏡頭,我想我能夠發揮出真實水平。”
其實想要在這場特殊的名人賽上打出真實水平也不容易。庫里賽前就忙著給一小部分球迷簽名,和他們合影留念,他也要和一幫老友握手致意,和媒體交談,偶爾覓得空閑,還會和老爸插科打諢一會兒。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下,庫里在最后一天的比賽中排名第一,并以總得分第四結束了這次比賽,如此看來,庫里的確在高爾夫球場上是有些天賦的。
名氣提升的“副作用”就是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庫里在這次名人賽上深切感受到這點。“我覺得會有很多的時間,但當你開始做出一些承諾,接下來的活動就絡繹不絕,你會發現時間流逝得很快。”庫里說,“你必須得保持清醒,知道自己究竟還有多少余力。無論是舉辦高爾夫球賽還是在NBATV露臉,即便看起來是不起眼的一件事,造成的影響也可能超過預估。你不想讓自己透支,也想生活中更有樂趣,這種平衡完全在于你自己。”
進入NBA聯盟四個賽季以來,庫里的影響力逐漸在全美蔓延開來。2012-13賽季對他而言是“瘋狂一季”,無論是他自己,他妻子,或是早就看到他能闖出一片天地的父親,都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單場得到54分;創單賽季三分球命中數紀錄;帶領球隊殺入西部半決賽……庫里的生活迎來巨大的變化,但他本人卻時刻保持清醒。
豐富的業余生活并不會打亂庫里的休賽期訓練計劃,無論是在沙灘上跑步還是在力量房舉重,他都不愿錯過每一天的訓練機會。值得一提的是,他還特地向訓練師展示了自己完成大風車扣籃的視頻,這引來無數驚嘆。
庫里在今夏的特訓主要分為投籃、控球以及身體對抗中的得分三大塊。每當練得精疲力盡的時候,他還會走上罰球線練習罰籃。庫里的訓練師布蘭頓·佩恩說,“萌神”對于自身的要求已經嚴格到超乎想象。舉個例子:他在投籃訓練中的目標并不僅僅只是連續把球投進籃筐,而是要求每次投籃命中的時候球必須空心入網。
來自專業數據網站的統計,庫里和絕大多數球員不同,他在越靠近籃筐的時候,得分效率反而越低。上賽季庫里在籃筐附近平均每次出手只能得到1.024分,這個數字甚至低于聯盟的平均水準。此外,雖然庫里在距離籃筐五英尺(1.52米)以內的投籃命中率能達到53.1%,但是他在距離籃筐25英尺(7.62米)以外的出手次數要比在籃筐附近超出一倍多。因此他希望未來能夠在進攻端達到一種平衡,并且爭取多站上罰球線。
“我覺得接下來我能夠做得更多。所以,夏天不做手術對我來說也十分重要(之前兩個休賽期,庫里都接受了腳踝手術),這樣我能回到訓練場上,為下個賽季做好準備。”庫里說。
愛心大使
球場上,斯蒂芬·庫里擁有一手精準的外線投籃;球場下,他懷著一顆偉大的愛心。八月初,庫里跟隨一個全球性的公益活動前往非洲國家坦桑尼亞,并且為那里的人們送去了溫暖和幫助。
庫里這次是跟著一個名為“只要有蚊帳”(NothingButNets,這是聯合國基金會發起的一個活動,旨在向非洲家庭提供免費的蚊帳以預防瘧疾)的組織一起前往坦桑尼亞的。
飛赴8000多英里意外的地方參加公益活動的確讓庫里感到一絲疲倦,但他仍然要在數千難民面前秀一下自己的本行——打籃球。人們注視著已經騰空、準備扣籃的庫里,而周圍的場景有些詭異。
一位觀眾穿著印有“2010年世界冠軍匹茲堡鋼人(NFL球隊)”的T恤,這很奇怪,因為那年實際是綠灣包裝工奪冠;另一位女士戴著印有“2011年慶功杯(大學橄欖球界一項傳統賽事)冠軍康涅狄格愛斯基摩犬”的帽子,這也很奇怪,因為那年慶功杯冠軍是俄克拉荷馬大學。另外,因為籃架彎曲,這里的籃筐矮了約五厘米,木制籃板搖搖晃晃像個醉漢;最詭異的一點是,庫里看上去像是在打網球——他腳下并沒有地板抑或水泥地,而是一片紅土。
庫里身處的“球場”,位于坦桑尼亞一個難民營附近,在這里,比賽前印好卻因輸掉賽事而作廢的“冠軍T恤”有了歸宿。這個難民營條件艱苦,瘧疾橫行,68000名常住者中,去年居然有62000人次得過瘧疾。庫里來到這里,當然是為了開展慈善活動,幫助當地人戰勝瘧疾;與此同時,他還想展示一下自己的球場絕活。
穿著長褲的庫里原地起跳,用右手完成一記扣籃,力度不小,差點沒把籃板扣翻;可是,沒有人鼓掌,也沒有人歡呼,幾千雙眼睛不過都眨了幾下。庫里看看觀眾們,搖搖頭。“他們根本不知道,在這里扣個籃對我有多難,”庫里說。難民們并不懂得欣賞扣籃,也不太明白為什么25歲的NBA當紅球星會在休賽期經歷24小時的飛行來看他們。
“對一位名氣不小的美國球星來說,他真不用親自來坦桑尼亞受罪。”“只要有蚊帳”項目總執行官克里斯·海爾芬奇坦誠地說。來非洲對庫里來說并不輕松,當地時間8月6日,正是庫里和妻子埃耶莎結婚兩周年紀念日。由于身處坦桑尼亞,庫里無法與埃耶莎以及一歲女兒萊莉共度美好時光,只得寫了一首詩獻給妻女。其中一段是這么寫的:“當我望向女兒,我衷心喜悅滿懷驕傲,對我倆間的愛情來說,她正是最好的見證。”
站在塵土飛揚的地上,兩只山羊靠在身邊,通過衛星電話,庫里把這段詩念給妻子聽。庫里念完后,埃耶莎沉默了半分鐘,庫里還以為電話斷了,但實際情況是,埃耶莎被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同樣的感受也會將庫里籠罩——庫里曾遇見一位名叫納布瓦米瑪的女士,她因瘧疾四次流產,見到庫里時仍能祝福“上帝保佑你”;庫里還遇到了25歲的馬科奇,她姓名的含義是“淚水”,已得過20次瘧疾。馬科奇平時總把六個月大的兒子背在身后,孩子同樣狀況不佳——過去三個月,他全身都病態地腫脹,皮膚已三次大片發黃。庫里還遇到一些很小就離家逃難的白化病兒童。從2009年開始,在這些孩子家鄉,把白化病人的肢體砍下來并將骨頭磨成粉末,就成了能帶來好運的“魔粉”。為避免被人砍斷胳膊,孩子們只好少小離家。
“和他們交談,讓我有一種無力感,說不出話。”庫里在活動間隙說。
讓庫里感動的的這些人,幾乎不知道他的成績和名聲:難民們不知道庫里剛剛打破NBA單賽季投進三分球紀錄,不知道他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獨得54分,不知道他季后賽異軍突起,率勇士淘汰掘金。他們只知道,庫里在親自動手,給予他們援助——庫里上賽季每投中一個三分,就會捐出三頂蚊帳(每個大概價值10美元)。然后,他來到非洲,把這些蚊帳中的一些親手裝上。
“我正讓每個蚊帳和它背后的故事取得聯系。”庫里說,“就像我為某個街區裝上的蚊帳,在我眼里,它們可都是來自我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投中的三分球(11個)。實際上,尼克斯‘幫忙’為這里9區11街的蚊帳買了單。我希望他們能知道這些。”
作為一名NBA球星,庫里已習慣被嚴密保護,但通常情況下不會被AK-47包圍。在紅土路上顛簸向前時,庫里所坐的車前開著一輛豐田皮卡,里面坐著三個荷槍實彈的坦桑尼亞警察。庫里像三明治里的夾心一樣被兩個保鏢貼身守衛,一個是坦桑尼亞政府派來的,另外一個來自他的經紀人。“我感覺自己就像在《諜影重重》里一樣。”庫里說。
難民們其實并不危險,只是太窮。他們把空空如也的水瓶做成餐盤,高舉著它向庫里乞討;他們親手搭建的小屋地面骯臟不堪,房間里不通電,他們也買不起蠟燭。一個男孩只有一件T恤穿,這還得感謝印第安納小馬在超級碗決賽中輸給了新奧爾良圣徒(2010年),讓那些慶功T恤在美國無處可用。
看到這些,庫里有些羞愧,“在我出發前,滿腦子還是高檔公寓!”對難民來說,庫里的職業、身份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來自異國,而且正在身體力行地提供幫助,這些足以讓庫里成為他們的“救星”。庫里每到一處,大批難民就會重重將他圍住,想和庫里親密接觸的人,總發現面前有大批“阻礙者”,最后誰也沒有得到和庫里站在一起的機會,除了一個名為奧巴馬的幸運小孩(他和庫里共處了一小時)。難民營版本的籃球——用膠帶、磁帶、粗線和其他一些物件一圈圈纏繞而成的“球”,被源源不斷地遞給庫里,大伙希望庫里能把這些“球”再投向他們。
庫里試過把部分難民組織成兩支球隊,進行比賽。他試著對他們喊過“傳切”和“快下”這些他們從未聽過的籃球術語,但他最終明白,難民們離真正熟悉并愛上籃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難民營里最出手的射手穆貝克,在一次三分球比賽中輸給庫里,然后托人給庫里傳了一張紙條:“別讓我再待在難民營了。我會死的。在這里人們之間互相殘殺。1996年我父母都死于戰爭,我現在孤身一人。我想在你的幫助下生活。”
“我真不知道應該對他說些什么。”庫里說。自從在季后賽大放異彩,庫里的人生就如同按下了加速按鈕。許多事物改變了他的人生軌道,但都比不上這次非洲之行帶給他的震撼。
“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啟發。”庫里在旅程的最后說道,他的全身覆滿了塵土、汗水和愉悅,“我選擇來掛蚊帳是因為這能很快地讓一些事情改變,挽救孩子們的性命,我已經目睹了這一切,也會永遠銘記在心。”

家族榮耀
NBA里父子兵不少,但兩代人球風如出一轍的并不多。因此像德爾·庫里和他的兩個兒子,斯蒂芬·庫里和今年落選選秀大會的塞斯·庫里這樣,父子三人都有一手神投本領,算得上是很罕見的故事了。
問題是,誰是庫里家族投籃最準的人?
父親德爾不再逞強了,但想讓兩兄弟其中之一甘拜下風,可沒那么容易。盡管斯蒂芬已經成為NBA單季投進三分最多的球員,而且他的三分球已經是NBA賽場上最令對手心驚膽寒的武器。但塞斯可不怕哥哥:“反正我一直認為是自己。”
塞斯來自名校杜克,上賽季場均得到的17.5分里,其中近一半是通過遠投拿到(場均投進2.7個三分)。盡管還無法與哥哥昔日在NCAA場均扔進四個三分球的成績相比,但考慮到杜克嚴格的戰術體系,這已經相當不錯了。那么,兄弟倆到更高的舞臺上比拼下如何?盡管塞斯在今年選秀大會上落榜,但幾支NBA球隊都向他發出了參加訓練營的邀請,其中就包括勇士。當然,兄弟倆知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道理,所以他們可不想在金州的訓練場上拼個你死我活。相反,哥哥還得夸獎幾句弟弟,這說不定能就能幫助后者覓得在NBA打球的機會。
“他打球很注重效率又不失威脅性,而且防守很不錯。”斯蒂芬說,“在大學,他打典型的‘K教練’式籃球,球隊將當年為J.J.雷迪克設計的戰術用在了他身上。”
不過,塞斯比雷迪克矮了五厘米,比哥哥也矮三厘米,他打二號位的難度太大,同時也沒有展現出可以轉型為雙能衛的能力。另一方面,塞斯右腿的傷病是個隱患,在杜克時他就因此沒法保持訓練強度。選秀前,塞斯又因為養傷沒有參加任何試訓,外界對其前景存疑完全可以理解。所以,塞斯在NBA選秀大會上名落孫山是情理之中的事,這和斯蒂芬四年前在首輪第七順位被勇士選走的命運大相徑庭。
長著一張娃娃臉的斯蒂芬,總會迷惑到初次交鋒的對手。事實上,勇士領袖的個性絕不低調,他在投中三分后的怒吼曾給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弟弟塞斯倒是更符合冷血殺手的形象,他是個安靜的家伙,尤其比賽期間基本看不出情緒變化。
許多NCAA的記者都發過同樣的牢騷,塞斯是個很有禮貌的球員,但總是羞于言辭,回答問題通常不會超過七個單詞。但沒有人因此忽視塞斯,無論對手還是隊友——當他用五記三分輕松將得分刷到20以上以后,當他一次次贏下隊內投籃比賽以后。
塞斯堅信,自己會在NBA贏得一席之地,只要他徹底養好傷。“我在養傷期間練得還不錯,所以一旦百分百恢復健康,我就能向NBA球隊展示出自己的能力,也會重新找回打球的自信。”塞斯說。
如果能去勇士,兄弟倆同場競技,豈不更好?其實NBA聯盟中這樣的故事也不算少,上賽季莫里斯兄弟在太陽聚首就被傳為佳話。勇士看在斯蒂芬面子上,給塞斯一份短期無保障合同也不足為奇。
無論將來為哪支球隊效力,塞斯都希望自己能像哥哥那樣,給庫里家族帶來的更多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