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在這12人當中既有教練又有球員,同時還有對籃球有著卓越貢獻的人,而像“手套”加里·佩頓、“紐約之王”伯納德·金、NCAA名帥里克·皮蒂諾、巴西人奧斯卡·施密特這些名字我們早已都耳熟能詳,并為他們的入選而感到無比欣慰。可是,除了他們之外其余的八位恐怕對大多數球迷來說就有些陌生了,有的可能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為了不使他們在榮耀之余卻被遺忘在記憶的角落,下面就讓我們先一起來快速瀏覽下這幾位的風采吧。
羅杰·布朗
眾所周知,在去年入選名人堂的雷吉·米勒是印第安那步行者隊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可殊不知,就在步行者隊1976年加入NBA之前,布朗就已經帶隊拿下了三個ABA的總冠軍(1970、1972和1973年),而且他還曾四次入選ABA全明星陣容(其中首發一次)。不僅如此,布朗還是ABA連續進球紀錄(21個)和總決賽最高得分紀錄(53分)的保持者。在退役后,布朗又以慈善家和市議員的身份積極投身于印第安那波利斯的社區建設,因此可以說是這座城市的另外一個象征。雖然在1997年時布朗就已經去世,但雷吉·米勒和麥克·丹尼爾斯卻仍作為引薦人將他送進了名人堂,以此來表示對這位前輩的懷念。
里奇·古林
一個時代的偉大球員常常會被后世遺忘在歲月的角落里,而古林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在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那段時間里,古林是全聯盟最好的得分手之一——他是第一個單賽季轟下至少2000分的尼克斯球員,而且還連續五個賽季領跑球隊的助攻榜,并六次入選全明星陣容。1963-64賽季古林轉投當時的圣路易斯老鷹隊,此后的九年他大部分時間的身份都是老鷹隊的球員兼教練,并于1968年獲得了年度最佳教練提名。
戴安·斯特利

斯特利無疑是最堅韌、同時也是最有才華的女子籃球運動員之一,她在大學期間就兩度被評為全美大學年度最佳球員,且是美國大學女子籃球史上惟一一個拿到至少2000分、700次助攻和400次搶斷的球員。進入WNBA之后,斯特利總共五次入選全明星陣容,而且還被評為最頂尖的15名WNBA球員之一。除此之外,她還幫助美國隊拿到了三次奧運會的女籃冠軍,退役后,斯特利曾先后執教于天普大學和南卡羅來納大學,同時還是美國女籃的助理教練。
杰里·塔卡尼安
“鯊魚塔卡(尼安)”用729勝201負的戰績圓滿結束了自己的NCAA執教生涯,而78.4%的勝率也讓他榮登大學籃球史教練勝率排行榜的第五位,再加上他在NCAA以外指導比賽所獲得的勝場,其執教生涯的總勝場實際已經超過了1000場。在執教內華達拉斯維加斯大學的期間,塔卡尼安曾先后四次帶隊殺進NCAA錦標賽的最后四強,并于1990年奪冠。除此之外,“鯊魚塔卡”還是NCAA歷史上最情緒化的教練之一。
蓋伊·劉易斯
劉易斯不僅為休斯敦大學打過球,而且畢業后六年他就又回到隊里當起了助教,在當了三年的助教之后,他被提拔為主教練,這一干就是30年。在這30年時間里,劉易斯共帶領休斯敦大學美洲獅隊五次出現在NCAA半決賽的賽場,而且他本人還兩次被評為全美年度最佳教練(這兩次之間的跨度足有15年之久)。對劉易斯來說,他和他的球隊曾遭遇過慘痛的失敗,這其中就包括1983年NCAA冠軍爭奪戰最后一秒被絕殺的悲情時刻。可盡管如此,能夠在一所學校呆上這么長時間,并且為它做了那么多的事這就已經十分令人欽佩了,所以現年已經91歲高齡的劉易斯最終能夠入選名人堂也就不足為奇了。
西爾維亞·哈特切爾
在美國,只有三名女教練員在其執教生涯當中拿下過至少900個勝,而哈特切爾就是其中的一員。不僅如此,她更是惟一一個在NCAA、AIAW(Association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for Women 美國校、院際女子體育運動協會)和NAI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es 全國大學校際體育運動協會)都帶出過全國冠軍的女教練,僅是這些光環就足以讓她成為名人堂當中的一員了。
埃德溫·亨德森
亨德森是一位貢獻者,有著“黑人籃球先驅”之稱的他雖然已經離世整整40年了,但美國籃協事務主管杰里·克朗格洛為了表彰亨德森為籃球所做出的杰出貢獻還是親自作為引薦人將他送進了名人堂里面。要知道,在NBA里有很多頂尖的球員他們都是非美國裔的黑人,而假如要是沒有他們,那么很難想像現在的NBA會是什么樣子,真的是多虧了亨德森。還記得就在1904年亨德森在哈佛大學接觸到了籃球然后把它帶到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并教給他的黑人學生們打,在那之后他還組建了一個校級運動協會,這也是全美第一個全部由黑人所組成的運動聯盟,亨德森當了多年的教練。與此同時,這位先驅還是公民權利的積極分子。

拉斯·格拉尼克
今年,克朗格洛總共推薦了兩個人進入名人堂,除了亨德森之外,另外一個就是格拉尼克。作為NBA的副總裁,想要完全概括格拉尼克對于這個聯盟的影響,一個段落其實遠遠不夠。因為在為NBA鞠躬盡瘁的這三十年時間里,格拉尼克做出了太多杰出的貢獻,這其中就包括將NBA推廣到全球并使之風靡、選派職業球員參加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協商解決聯盟1980年至2005年間的各種瑣碎事務等,他絕對是NBA這個聯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在2007年時還曾擔任過名人堂的主席,但是這和格拉尼克最終能夠入選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No.2
從這套陣容當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有四個人是以教練身份入選的,而在這其中又有三位是NCAA的教頭,且都已年過花甲,由此足可以看出評委們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眾所周知,在美國NCAA一直是最人喜愛的籃球聯賽,所以在這里或其下屬分區的籃球錦標賽中取得佳績,一直以來都是教練員們入選名人堂最好的敲門磚之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教練入選現在已經越來越趨于形成一種浪潮,甚至是一種文化了。至于他們的高齡,那則是因為奈史密斯名人堂對教練的入選資格有嚴格的規定——只有完全退休5年,或者執教高中以上籃球聯賽超過25年的教頭才有資格入圍初審。
除此之外,對已經82歲的塔卡尼安和91歲的蓋伊·劉易斯來說,他們高齡入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名人堂現在開始重視過去在評選時所留下來的一些紕漏了。要知道塔卡尼安早在11年前就已經退休了,蓋伊·劉易斯則更是在1986年就淡出了籃球圈,雖然他們在此前也曾數次被大家所考慮,但最終卻都因為缺少足夠的支持而被從名單當中移除,這次能夠再度入圍并入選,也算是名人堂評選所展現出的進步的一面了。而除了他們兩個之外,已經81歲的古林也應該算是這個陣營當中的一員。
名人堂成立早期,女性籃球教練其實并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重視。一方面,是由于在那個年代性別歧視還比較嚴重;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早期參與到這項運動當中的女性寥寥無幾。直到1985年,才產生了第一位入選名人堂的女性教練,她的名字叫瑪格麗特·韋德,是大學女子籃球運動的先驅和奠基者,曾率領三角洲州立大學連續三次獲得AIAW籃球錦標賽冠軍,大學女子籃球的最高個人獎項“韋德杯”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在此之后,女性教練開始陸續步入名人堂,像喬迪·康德拉、帕特·薩曼特、桑德拉·凱佑、蘇·甘特、凱蒂·拉什、薇薇安·斯特林格和塔拉·德拉克等,她們現在都已經是殿堂當中的一員,而今年哈特切爾的入選也算是延續了這一良好的傳統。
最后我們不得不說的就是貢獻者,這是名人堂入選者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分類——只要是對籃球運動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都有資格入選,無需受退休時間限制。迄今為止,已經先后有60余人以貢獻者的身份入選了名人堂,他們的構成比較復雜,既有籃球的發明者和早期規則的制定者,也有球員、裁判、教練、媒體人、學者,還有職業籃球聯盟的總裁、球隊老板和經理人等等。今年,亨德森和格拉尼克即是以這種身份入選的,而亨德森的入選其中多少也還有些補漏的意味。
就像所有的演員都希望獲得“奧斯卡”、歌手都渴望拿到“格萊美”獎一樣,能夠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這座以籃球發明人詹姆斯·A·奈史密斯名字命名的籃球圣殿,是所有從事籃球運動者的夢想。還記得就在入選儀式當天佩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至此,我的籃球生涯終于完整了。”的確如此,不論你是球員、教練還是貢獻者,當你為籃球這項運動做出貢獻的同時,它也會回報與你,而入選名人堂無疑就是最好的回報。因為傳奇不朽,傳奇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