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9優168 是用三系不育系中9A與恢復系岡恢168配組育成的雜交晚稻新品種。該品種具有品質優、高產、穩產、生育期適宜和易制種等特點。闡述了中9優168的選育經過、特征特性以及高產栽培和制種技術。
關鍵詞:雜交晚稻;中9優168;選育;制種技術;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3+3;S50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9-4591-03
中9優168(區試名為中9A/岡恢168)系黃岡市農業科學院用三系不育系中9A與自育恢復系岡恢168測交配組育成的一個中熟三系雜交晚秈稻新品種。2013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13012。
1 親本來源與選育過程
岡恢168系2005年用分蘗力強、米質優的恢復系先恢207作母本與黃岡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高結實率、大穗型恢復系岡恢38作父本雜交,在湖北黃岡和海南陵水經過多年多代以系譜法選育而成。恢復系岡恢168聚合了先恢207和岡恢38的優良特性,表現為分蘗力強、穗大、結實率高、米質優[1]。2008年在黃岡用中9A與岡恢168進行初配,2009年春在海南復配。2009年在黃岡中9優168參加品比試驗和小面積制種,2010-2011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區試(圖1)。2012年10月21日在武漢市黃陂區武湖農場通過了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現場鑒定。
2 品種特征特性、品質及抗性鑒定
2.1 品種特征特性
中9優168株型適中, 劍葉長挺,葉色綠,莖稈較粗壯,長勢繁茂,長粒形,稃尖無色,無芒。株高116.9 cm,穗長25.5 cm。每公頃有效穗數297萬穗,每穗總粒數154.5粒,每穗實粒數116.7粒,結實率75.6%,千粒重25.48 g。湖北6月20~23日播種,全生育期118.5 d,比對照金優207長0.8 d,屬中熟型雙季晚秈稻。成熟時落色好,稈青子黃不早衰。
2.2 品質分析結果
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在2010和2011年湖北省區試中中9優168品質均達國標3級,平均結果為出糙率80.9%,精米率71.5%,整精米率61.5%,堊白粒率24.0%,堊白度2.6%,直鏈淀粉含量21.8%,膠稠度50 mm,長寬比3.3,稻米品質優。
2.3 抗性鑒定結果
經區試鑒定,中9優168中感白葉枯病;高感稻瘟病,抗性5.6級;耐冷性為抗冷。
3 制種技術
2009-2012年在湖北黃岡對中9優168進行了雜交制種,一般制種田每公頃產量3 000 kg,高產制種田每公頃產量可達3 750 kg以上。
3.1 安排好播期與花期
夏、秋制父母本播差期(26±1) d。夏制第一期父本5月25日播種,母本6月20日播種,始穗期8月14日左右;第二期父本5月31日播種,8月18日左右始穗。
秋制父本第一期6月5日播種,母本7月1日播種,始穗期8月25日左右;第二期父本6月11日播種,8月30日左右始穗。
3.2 合理施肥
大田每公頃施尿素150.0 kg、氯化鉀75.0~112.5 kg、過磷酸鈣750.0 kg作底肥。大田第一次在父本移栽后5 d對父本每公頃追施尿素37.5 kg,第二次在母本移栽后5 d父母本每公頃共追施尿素112.5 kg,第三次在母本移栽后10~12 d對父母本每公頃再追施尿素和氯化鉀各75.0~112.5 kg。
3.3 插植密度與趕粉走道的設置
父母本行比2∶11,父本穴行距20 cm×20 cm,父本行與相鄰的母本行之間距離20 cm,母本穴行距13.3 cm×16.7 cm,制種廂寬2.27 m。父母本均穴插2~3粒谷苗。與母本行向垂直每隔6 m左右設置一走道,便于農事操作與趕粉[2]。
3.4 搞好花期預測與調節
夏制從7月15日開始,秋制從7月25日開始剝查父母本幼穗預測花期,每3 d剝查一次。如發現父母本花期不遇應及時調節。化肥調節通常效果不理想,激素調節效果比較好。在幼穗分化第4期(雌雄蕊形成期)前后每公頃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 250 g對水1 500 kg噴霧,或在幼穗分化第6期(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期)前后每公頃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3 000 g對水1 500 kg噴霧,可以延緩生育進程2~3 d。在開始破口時每公頃用“920”15~30 g對水300 kg噴霧可以提早抽穗1~2 d[3,4]。
3.5 適時割葉與噴“920”
在稻穗開始破口時對父母本進行割葉,瘦田輕割或不割,肥田重割。在母本達始穗標準時(10%抽穗)開始對父母本第一次噴施“920”,每天一次,共噴3次,連續3 d每公頃共用“920”225 g左右,3次噴施按1.0∶2.5∶4.0的比例進行,以解除母本包頸、提高母本柱頭外露率及提高父本植株高度[5]。
3.6 科學趕粉
每天趕3次粉。觀察父本穎花開放與散粉時間,始花期開始趕粉,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趕粉時間間隔30 min左右,以提高異交結實率。趕粉竹竿需直,大小適中,長6~7 m[6]。
3.7 隔離去雜保純
在制種田周圍不能種植與制種田花期相隔15 d的水稻品種。在秧田和大田期特別是抽穗期對父母本進行去雜,除去異常株和保持系等雜株,確保種子純度[7]。
3.8 防治病蟲害
苗期注重稻薊馬的防治,分蘗及孕穗、抽穗期注重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治。孕穗期注意防治紋枯病,盛花期噴克黑凈或多菌靈2次防治稻粒黑粉病。
3.9 及時收割與脫粒并曬干、揚凈
母本成熟時及時收曬。在收割母本前先割掉父本,以保證種子純度。
4 栽培技術
4.1 適時播種,稀播勻播,培育壯秧
6月16日左右準備秧田,秧廂寬1.7~2.0 m,每公頃施進口復合肥225 kg作秧田底肥。6月18~23日播種,秧田每公頃播187.5 kg,按2 m廂寬、27 m廂長播1 kg種,做到稀播勻播育壯秧。1葉1心時每公頃噴多效唑2 250 g,以促進形成矮壯秧,為高產奠定基礎。1葉1心和3葉1心時每公頃均追施尿素75 kg,分別作為斷奶肥和促蘗肥[8]。注意防治稻薊馬和稻縱卷葉螟危害。
4.2 及時移栽,合理密植,早管促早發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整田,結合整田深施底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750 kg、氯化鉀75.0~112.5 kg、過磷酸鈣750 kg。7月20日前后帶水帶藥移栽,秧齡控制在30 d內,移栽時在秧田打一次防蟲藥。插植穴行距為16.7 cm×20.0 cm或16.7 cm×23.3 cm,穴插3~5苗。移栽后5~7 d追施第一次肥,每公頃追施尿素75.0~112.5 kg,并拌除草劑防治雜草,保持水層2~3 d。移栽后12~15 d追施第二次肥,每公頃追施尿素和氯化鉀均為75.0~112.5 kg。
4.3 科學管水
移栽后的前3~5 d灌深水返青,返青后灌淺水促分蘗。在每穴莖蘗數達10個時即可曬田,沙壤、正常苗情田塊宜輕曬,泥腳深、肥力高的田塊和旺苗田塊宜重曬,曬到葉色退淡、田面出現硬皮裂紋時復水。孕穗和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灌漿期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9]。
4.4 確保安全齊穗
確保9月10日之前齊穗,如抽穗期遇低溫時可每公頃噴施“920”30 g促其抽穗。
4.5 加強病蟲害防治,及時收獲
秧田期和本田前、中期注意防治稻薊馬、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在抽穗前和破口時噴施井岡霉素和三唑酮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在9月初始穗期噴施殺蟲雙防白穗。發現稻飛虱危害用撲虱靈或吡蟲啉噴施,或用敵敵畏拌細土選晴天中午撒施[10]。在病區種植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當有85%以上的谷粒黃熟時收割。
參考文獻:
[1] 朱立宏,黃超武,申宗坦,等.作物育種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2] 謝保忠,王萬福,周 強,等. 雜交晚稻金優12高產優質制種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08,47(2):149-151.
[3] 謝保忠.三系雜交水稻秋季制種優質高產技術[J].雜交水稻,2008,23(2):47-49.
[4] 梁一柱,陳紅光,張耀忠,等. 雜交水稻制種父母本花期調整技術依據與方法[J].雜交水稻,2008,23(1):29-30.
[5] 謝保忠,王萬福,周 強,等.雜交稻制種“920”使用技術改進〔J〕.雜交水稻,2000,15(5):21-22.
[6] 蘭陸壽,黃一飛,胡 鋒,等.雜交水稻繁殖制種趕粉新方法——垂直行向趕粉法〔J〕.雜交水稻,2003,18(3):30-31.
[7] 袁隆平.雜交水稻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8] 尤德敏,邱嘉璋.水稻施肥[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9] 蔣彭炎.科學種稻新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10] 陳 蔚,謝保忠,王萬福,等.雜交稻金優組合優質高產制種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