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兩優5號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用兩系不育系廣占63-4S與自育恢復系香5配組育成的優質兩系雜交中稻新組合,于2013年4月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介紹了該組合的特征特性及保優栽培技術。
關鍵詞:兩系雜交中稻;廣兩優5號;特征特性;保優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4-5972-03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它為全球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了食物來源。隨著世界可耕地面積日益減少,人口急劇膨脹,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培育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是有效解決人口和糧食供應矛盾的重要途徑。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早已成為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1]。利用核心育種理論,目前我國育種專家們已經育成了一大批優質高產水稻[2]。廣兩優5號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用廣占63-4S與香型優質恢復系香5配組而成的優質高產兩系雜交中稻。母本廣占63-4S從江蘇里下河農業科學研究所引進;父本香5是用揚稻6號與鄂中5號雜交,再與中國香稻復交,經多代定向選擇育成的香型優質恢復系。該組合聚合了父本的3個親本的突出優點,即遺傳了中國香稻的香味、鄂中5號的米質和揚稻6號的豐產性,適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區以外的稻瘟病無病區或輕病區作中稻種植。但是由于部分農戶掌握的優質高產水稻的栽培技術有限,盲目、隨意地進行生產管理,是造成水稻產量低、品質差的不利因素[3,4]。文章在整理近年來廣兩優5號試驗示范研究資料的基礎上,介紹了該組合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該組合在湖北省及相應生態區的高產、優質栽培和推廣提供理論參考和技術支撐。
1 產量表現
1.1 區域試驗
廣兩優5號兩年區域試驗平均單產9 450.3 kg/hm2,比對照揚兩優6號增產2.05%。其中,2011年單產9 367.7 kg/hm2,比揚兩優6號增產1.81%;2012年單產9 532.8 kg/hm2,比揚兩優6號增產2.30%。
1.2 生產試驗
該組合2012年在湖北省隨州市、漢川市、宜城市3個試點的平均單產分別為10 560.9、9 546.0、9 183.0 kg/hm2。其中,該組合在隨州點產量與相鄰田塊對照品種揚兩優6號相比增產1.40%;在漢川點與相鄰田塊對照品種揚兩優6號相比增產1.60%;在宜城點與當地主栽品種相比增產4.00%,具有較高的產量潛力。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廣兩優5號株型松散適中;田間長勢繁茂,根系發達,分蘗力強,穗層整齊;葉色濃綠,劍葉長、寬、挺、直;株高126.6 cm,穗長26.2 cm;谷粒長型,穎尖無色,無芒;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種植,每公頃有效穗數262.5萬,每穗總粒數約179粒,每穗實粒數約144粒,結實率在80%以上,千粒重28.47 g,穗、粒、重三者協調。
2.2 全生育期
全生育期135.9 d,比揚兩優6號短5.3 d,比鄂中5號短12.1 d。在湖北省適合作中稻種植。
2.3 品質性狀
稻米整精米率60.4%,堊白粒率18%,堊白度1.4%,直鏈淀粉含量18.6%,膠稠度70 mm,長寬比3.2,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外觀品質好,選擇性地遺傳了中國香稻的香味、鄂中5號的米質,食口性較好。
2.4 抗性性狀
高感稻瘟病,抗性指數6.7級;中感白葉枯病;感紋枯病;稻曲病發病較輕。
3 保優栽培技術
3.1 秧田管理
“秧好半年稻”,培育壯秧是水稻優質栽培的基礎[5]。壯秧要求葉齡適宜(4.0~4.5 葉)、莖粗、根多。而要培育壯秧要進行早播,再通過早插來降低栽植密度,從而增加有效分蘗。廣兩優5號在鄂中北稻區一般4月20日左右播種,江漢平原、鄂東南一般5月10日左右播種為宜。
精心播種、加強苗床管理[6],具體操作如下:①控制播種量。大田每公頃用種量11.25~15.00 kg,秧田每公頃播種量105.00 kg;②浸種。浸種時用強氯精、浸種靈等消毒;③藥劑調節。用多效唑促長,在1葉1心時放干水,每公頃用300 g 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對水2 250 kg均勻噴霧,2 d后進水;④肥水管理。三葉期至插秧期,為促進秧苗發生分蘗,要適當控制秧田的水分,達到蹲苗、壯根的目的。2葉1心時施斷奶肥,每公頃施尿素75 kg,移栽前5~7 d施“送嫁”肥,每公頃施尿素75 kg。
3.2 大田管理
3.2.1 淺插淺灌、插足基本苗 移栽秧齡在30 d左右,水稻栽植要求盡量做到淺插,深度以1.5~2.0 cm 為宜,保證秧苗插直、插勻、插淺,促進植株早生快發。栽植密度為16.7 cm×26.7 cm產量最高,每穴栽插2粒谷苗,要求每公頃插基本苗90萬~120萬。
3.2.2 科學施肥,淺水勤灌 施肥以基肥為主(70%),追肥為輔(30%),N、P、K配合施用,比例為1.0∶0.5∶0.8,大田每公頃施氮(純氮)總量187.5 kg。基肥每公頃施復合肥450~600 kg;早施分蘗肥,插秧后5~6 d,每公頃施尿素120~150 kg、氯化鉀120~150 kg和750~1 200 g 10%多效唑粉劑并及時進行中耕松土。淺水插秧,寸水活蔸返青,薄水促蘗。插秧后20~25 d視苗情逐步曬田控苗,曬田不可過快過猛,孕穗到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濕濕,直到黃熟,切忌斷水過早。斷水過早,尤其當土壤水勢達到-30 kPa以下,會導致根系早衰,進而使土壤營養物質不能持續輸送到子粒中,灌漿不充分,最終導致稻米營養價值和外觀品質嚴重下降[7,8]。
3.2.3 適時曬田,化控防倒 做到“苗夠不等時、時到不等苗”,適時曬田,曬到“人走不陷腳”,有效預防倒伏。同時增施鉀肥、硅肥,苗期施用多效唑也有利于預防倒伏。適量施用多效唑能改良其株葉形態、優化產量結構、增強抗倒能力等,對于提高其穩產性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某些葉片寬大、生長過量的水稻適時適量施用多效唑也有類似的效果。但若用量過大也可能會造成其生長量嚴重不足、穗子變小而影響產量、生育期嚴重延遲以及生產成本增加等。多效唑施入土壤后,不易分解和流失,持效期較長,一季中不宜重復施用,以免產生不良效果。
3.2.4 綜合防治病蟲害 植物保護技術是水稻穩產、高產、優質的必要保障。針對廣兩優5號對稻瘟病的抗性較差,在生產中應重點防治稻瘟病,尤其要預防穗莖瘟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倍稀釋液噴施。稻瘟病病菌侵染寄主(水稻)是病菌-水稻-外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此過程中稻瘟病病菌通過改變基因的表達響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從而完成浸染的過程。Mathioni等[9]研究發現,稻瘟病浸染程度與水稻營養狀況有關;而Patel等[10]研究表明,稻縱卷葉螟發生率受季節因素和天氣因素調節,稻縱卷葉螟發生率與最高溫度、日照時間呈顯著正相關,與風速及降水呈顯著負相關。針對湖北省近年來春夏高溫干旱狀況,要做好田間病蟲調查,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噴藥防治;另外,應該針對種植區中長期氣候特點及水稻營養狀況,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進行預防。除上述兩種病蟲害外,廣兩優5號在優質栽培過程中,在苗期還應防治稻薊馬,大田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和稻曲病等病蟲害。
3.2.5 適時收割,確保優質高產 當90%谷粒黃熟時應搶晴天及時收割。采用田間小型機械或聯合收割機收割脫粒,及時曬干,確保優質高產。
參考文獻:
[1] 周少川,李 宏,黃道強,等.優質核心種質育種[J].科技導報,2005,23(11):23-26.
[2] 黃道強,周少川,李 宏,等. 水稻核心種質育種理論應用——優質稻新品種黃莉占的育成及利用[J]. 廣東農業科學,2009(9):10-11.
[3] 鐘蘭軍.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20):121-122.
[4] 謝保忠,陳 蔚,王萬福,等.水稻拔節期的形態生理變化與高產栽培管理[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15):3044-3045.
[5] 付 景,楊建昌.中國水稻栽培理論與技術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作物雜志,2010(5):1-4.
[6] 梁 琨,羅漢亞,沈明霞, 等.水稻播種質量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浙江農業學報,2010,22(2):253-257.
[7] 董明輝,謝裕林,劉曉斌, 等.結實期土壤水勢對水稻籽粒品質及其粒間差異的影響[J].中國農業生態學報,2011,19(2):305-311.
[8] 劉小軍,曹 靜,李艷大,等.水稻水分精確管理的知識模型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8):1571-1576.
[9] MATHIONI S M,BELO A, RIZZO C J, et al.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during invasive plant infection and in vitro stresses[J]. BMC Genomics,2011,12:49.
[10] PATEL H N, KADU R V,LANDGE S A.Study on seasonal incidence of rice leaf folders (Canphalocracis medinals Guen. and Pelopidas athias Fb.) of paddy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weather parameters[J]. Int J Plant Prot,2011,4(1):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