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應該有感覺啊,只是我們還小,沒注意到。
是啊,因為你當時不在家,我們只好先帶著你的兄弟姐妹們逃命了。
孩子們,我們的腿部、翅膀、嘴、舌和腳爪都分布著振動感受器,能夠感受到高頻率的振動,所以會驚飛。
你們都很了不起,就我沒感覺呀。要不是小鴨,我就沒命了。
哈,我們蛇類的唇窩、頰窩都有特殊感受器,可以覺察到0.0018℃的溫度變化。
好厲害!
我的感受器在眼窩周圍,還有內耳感受器和身體側面中間的普通側線器官,能感受到低于20赫茲的次音頻。那是人類感受不到的地震波和海嘯前兆。
我們也有這樣的感受器,它們在腸內膜、骨間膜等處,能探測到震前的地聲信息,所以我們在震前會驚恐外逃。
是的,我們一樣。
我來說說我的腳——就是羊蹄。這里分布著靈敏的機械感受器,能感受到震前的信號。所以我們會亂竄,不愿進屋。
等等,我還沒說呢。我們的超聲耳大家都知道了吧,這是我們的聽覺感受器。地震引起的地聲中的超聲波,逃不過我們的耳朵。
看來我們動物的這些反應對人類有很大的幫助哇。
那當然。不過,人類根據動物的震前異常反應,得準確、及時地做出分析。
難道我們還有假嗎?
1.動物出現異常很容易被人發現。建立動物地震觀測網,能監測地震的發生、發展,并提前預防。
2.有的時候,動物的異常表現并不一定是震前征兆,也可能和氣候、季節、污染、飼養狀況等有關。比如魚大量死亡可能是水質污染,雞上樹在有時是正常的,老鼠也會在臺風暴雨后逃跑,季節交替時老鼠也會咬尾巴。
3.在利用動物異常反應預報地震時,要綜合觀察其他方面異常資料作全面分析,正確地判斷發生地震的可能性。
小鴨的悄悄話
震級越大,動物異常反應所涉及的范圍就越大。一般5級地震的動物異常只局限在一個小范圍內,而6級地震的異常范圍達數十公里,7級地震的動物異常則分布在數百公里范圍內。越靠近震中,動物的異常就越明顯;種類越多,異常的行為就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