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龐大的健康服務體系中,健康管理起到了一個統籌兼顧,統攬全局的健康管家的職責。在將來,健康管理將為健康服務業起到補充和支撐的作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會議認為,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重點在增加供給,核心要確保質量,關鍵靠改革創新。健康服務業包括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眾多領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和薄弱環節。
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我國健康服務業得到長足發展,并形成一條涵蓋健康管理、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的產業鏈。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近年來,健康管理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套專門的系統方案和營運業務,并開始出現區別于醫院等傳統醫療機構的專業健康管理公司,并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與醫療保險機構或直接面向個體需求,提供系統專業的的健康管理服務。
政府此時研究部署健康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顯示出決策層保民生、惠民生的決心,同時也為有效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服務業發展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
為此,本刊專訪了四川省健康管理師協會秘書長宋戈揚,就健康服務發展與健康管理的相互關系,以及一套完善的健康管理計劃對個人健康都有哪些方面的良性影響。
《養生雜志》:國務院剛剛提出大力推廣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講話,這個文件的出臺對發展健康管理至關重要。你認為這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之下出臺這樣的政策?對健康產業的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
宋戈楊:國務院關于推廣健康服務業發展,更加強調了建立全民基本醫療保障服務。健康服務業包括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眾多領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和薄弱環節。這次在國務院推出健康服務業發展之前應該有兩個背景,也就是國家對全民醫療和健康有兩個綱領性文件:第一,2007衛生部推出的“健康中國2020計劃”,這是一個針對全民的健康戰略計劃,旨在2020年接近發達國家健康目標,到2015年就是一個節點,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期。
第二,2009年推出的新醫改至關重要。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我國健康服務業得到長足發展,并形成一條涵蓋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的產業鏈。新醫改約定了未來5-10年我國醫療體制衛生改革發展方向。現在醫改體制也發展到了關鍵的時候,我們這屆政府應趁十八大的東風把健康和醫療事業再大力往前推進。
此外,國家正處于中國經濟轉型期,從以前的GDP為主導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往科學的可持續發展、內涵發展的模式轉變。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程度,是以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為例。就我國而言,第三產業就是服務業,而健康服務業無疑是服務業中一個領頭羊的標志,是服務業中的重頭戲。在國家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調整的時期,大力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發展健康服務產業,也是經濟增長轉變的重要體現。健康產業在未來二十年,會影響到跟健康相關的金融、地產、制藥、保健品、體檢機構等產業,這條產業鏈還將有一輪朝陽式的發展。
同時也應看到,隨著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不斷釋放,我國健康服務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部分領域市場開放程度偏低、監管機制尚不健全、供給不足與資源浪費現象并存。
當老百姓的就醫和健康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傳統醫院服務的模式能滿足時,當醫院還僅停留在就診、拿藥、動手術等傳統模式上時,人們就會尋求社會上其他的醫療途徑。國家推行加大健康服務業發展,就是對現有醫療體制的補充和發展,這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順應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養生雜志》:請給我們介紹一下健康管理具體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和服務?、
宋戈楊:關于健康管理這個概念,在國內興起已有七八年了,不僅如此,還由此催生了一個和健康管理相關聯的產業鏈,如金融、地產、保險、制藥、健康體檢機構等行業紛紛搭上這趟健康列車。但是,如果回到健康本身這個概念的基本服務而言,國內主流專家認為應該理解為對人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為什么叫健康管理,健康和管理,就是指一個人身邊的健康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通過現代管理學手段盡可能把健康資源最大化,并用調動個人對健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不完全是被動的接受,最終達到健康最大化。我們通過管理學的理念和手段,以及信息發展的趨勢達到健康管理的科學內涵。
《養生雜志》:你認為建立一套較為科學和完善的健康管理體系,將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哪些良性影響?
宋戈楊:良性影響不言而喻。傳統的醫療方式的局限性使老百姓對于健康的渴望極為強烈,尤其中高收入群體對自己的健康關注尤為高。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在就醫過程中出現盲目選擇體檢項目,或者選擇不夠合理的情況,比如過度的體檢對身體的傷害較大,尤其是胸部X光透視、CT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有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若短期內反復做這類檢查,會導致大量輻射波被人體吸收,對身體的損傷極大。那么,如果有一套較為科學完善的健康管理計劃為我們服務,就相當于擁有一個健康管家為我們提供有依據的建議和分析,這個健康管家可以評估我們的健康狀況,綜合分析并判斷未來患病的風險幾率有多大,這樣的體檢才會對我們的群體起到一個比較完善的科學的健康指導作用。
《養生雜志》:健康管理服務在我國龐大的醫療服務體系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對提高人民健康生活質量起到什么作用?
宋戈楊:健康發展服務業和健康管理在廣義上的含義基本一致,其中有重疊和相通的地方。不同之處在于,國家指的健康服務業,是大門類的發展各個方向,各個分支;而在這個龐大的健康服務體系中,健康管理則起到了一個統籌兼顧,統攬全局的健康管家的職責。
目前為止,真正的健康服務在我國龐大的醫療體系中所占的比重還比較低,體量和規模較小,服務群體有限。因為狹義的健康管理指商業性的非國家性質的第三方機構,所接受的群體一般僅限于高端收入群體,相對較小,還有大多的不是以醫療和體檢為主的健康觀念的群體還有待提高。那么,健康管理將來要為我們的醫療服務業起到補充和支撐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我們的社區服務中心所做的一些工作也在廣義的健康管理范疇內,比如要求社區中心對區域內的慢病建立信息,以及上門做健康服務,做健康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活動等,這對人們的健康影響顯而易見。
《養生雜志》:請談談家庭健康體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宋戈楊: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每個家庭的健康觀念和家庭的健康指標對社會的健康服務業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該說我國一二線城市的的民眾接受健康體檢的程度較高,一般的企事業機關單位,都把健康體檢作為員工的福利待遇列入管理日程。目前,國內的各種健康體檢機構發展快速,人們的健康體檢觀念已得到普及。健康體檢的重要性,正是基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概念,對還沒有出現病癥的群體進行早期發現和治療,這是一種篩查手段,比如高血壓、脂肪肝,都是早期沒有任何的癥狀,通過早期體檢發現后進行即時治療。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的作用是非常明顯和重要的。
現階段國內的健康管理發展還比較弱,各個方面還需要大力推進和完善。首先,市場上的體檢機構良莠不齊,還有待市場規范發展和監督;其次,體檢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透明度還值得關注;再者,一些眼花繚亂的體檢套餐是否適合每個人的體檢,青少年應該不應該提倡健康體檢,等等,這些都是健康管理模式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