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花椰菜、青菜、水稻一年三季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模式,通過該模式的推廣結果表明,在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覆種指數不斷提高的狀況下,通過種植模式的改變,可以有效降低土傳病害的發生,克服土壤連作障礙,達到農業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花椰菜;青菜;水稻;栽培模式
中圖分類號 S635.3;S634;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0-58-02
徐州市銅山區三堡鎮現有耕地面積3 466.67hm2,其中日光溫室566.67hm2,鋼架大棚2 200hm2,竹木拱棚400hm2,是徐州市主要蔬菜生產基地,是銅山區3個“菜籃子”基地之一,主要供應西瓜、毛豆、西葫蘆、花椰菜、苞菜、番茄等蔬菜品種。在蔬菜種植效益不斷高漲的情況下,我地茬口安排越來越緊湊,土地復種指數不斷提高,導致連作障礙日顯嚴重,由此造成減產、減收現象屢見不鮮。面對這一現實情況,三堡鎮廣大菜農獨創水旱輪作栽培模式,取得了每667m2產花椰菜2 500~3 000kg、青菜750~1 000kg、水稻600kg以上的種植收益,形成了多年連續種植的良性栽培模式。
1 花椰菜的栽培
1.1 播期、品種 11月中旬是花椰菜最佳播種期,一般采用陽畦育苗方式,667m2用種量30~50g,采用營養缽點播育苗,這樣既節約用種,又便于苗期管理。目前主栽品種是法國“雪球”,該品種耐低溫、弱光能力強,豐產性、穩產性高,是綜合性狀穩定的白梗實球花菜品種。
1.2 苗床準備 (1)床土配制。選用近幾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肥沃園土2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份混合,1m3床土再加45%(15-15-15)三元復合肥1kg,充分混合后鋪在苗床10~15cm厚。(2)床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比例混合,按1m3用藥8~10g與4~5kg細土混合制成藥土,播種時2/3藥土鋪于床面,1/3覆蓋在種子上。
1.3 種子處理 將種子放在50~55℃的溫水中進行攪拌浸種20~30min,然后將浸好的種子放在室溫的水中浸泡6~8h后清洗干凈,置于20~25℃條件下催芽,催芽時每天用25℃溫水淘洗1~2遍,并將種子上下翻動,當7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1.4 播種 播種時先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覆一層細干土和2/3的藥土,將種子均勻點播于苗床內,然后均勻鋪撒0.8~1cm厚的藥土,最后在苗床上搭上小拱棚,并覆蓋地膜保濕。苗出1/3時及時于下午揭去地膜。
1.5 培育壯苗 壯苗標準:苗齡40d,株高15cm左右,4~5片真葉,葉色濃綠少有蠟粉,葉片大而肥厚,節間短,根系發達,全株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1.5.1 溫度管理 出苗前,保持溫度20℃,出苗后降溫至15~18℃,分苗后保持20℃左右,分苗緩苗后保持15~18℃。
1.5.2 分苗 當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即可分苗;一般往營養缽里分苗,分苗前營養土要澆透,起苗時盡量不傷根,按照10cm×10cm左右株行距分苗。
1.5.3 分苗后管理 分苗后要保持20℃左右的溫度,并保持土壤濕潤。一般床土不干不澆水,需要澆水時要澆小水或者噴水。
1.6 大田整理、適時移栽 (1)施基肥:每667m2大田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4 000~5 000kg,化學肥料折N:4~6kg、P:6~9kg、K:5~8kg。(2)整地作畦:深翻土壤25~30cm,做成高畦。畦面寬0.8~1m,畦高20cm,畦面中間開V型小水溝,以備膜下暗灌。(3)定植方法:采用暗水定植法,即先開定植穴,將苗擺入穴內,澆水,待水下滲2/3時再覆土。定植后及時覆膜,覆膜后用細土封好定植孔,防止灼傷秧苗。株行距40cm×50cm,667m2栽3 000株左右。
1.7 田間管理 (1)定植后管理:定植后4~5d澆緩苗水,保持土壤濕潤。嚴禁大水漫灌,降低地溫。(2)及時扣棚:移栽前10~15d,要及時把棚扣好、密閉,提高地溫。銅山區一般在12月中旬。棚內溫度保持在25~28℃。(3)后期管理:當花球直徑3~4cm時結合澆水每667m2追N肥3~6kg、K肥2~3kg。花球基本長成后要停止澆水。當花球直徑8~10cm時要束葉或者折葉蓋花,以保持花球潔白。
1.8 適時收獲 4月中旬,當單球重達0.4~0.5kg以上時,抓住市場行情適時采收,實現利益最大化。雪球667m2產量一般為5 000~6 000kg/667m2。
2 青菜的栽培
4月20日左右,花椰菜花球上市以后,馬上清理田園,將廢棄物全部清理出去,結合翻地667m2撒施尿素10kg,土地整平,撒播四月蔓、上海青、油麥菜、耐熱香菜、耐熱菠菜等葉菜品種。葉菜類蔬菜生長速度快,一般40~50d即可上市,產量可達1 500~2 000kg。
3 水稻栽培
3.1 品種選擇 結合徐州地區的氣候特點,水稻主栽品種除了要具有高產、穩產、優質等特性外,對生育期的要求比較嚴格,全生育期必須在145~155d,這是品種選擇的硬性指標。我區主栽的雜交水稻品種是:Ⅱ明86、Ⅱ優航1號、岡優系列品種;粳稻品種是:連粳7號、淮稻6號等品種。
3.2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現有的育苗時間、育苗方式是和栽培方式密切相關的,手栽稻的播種時間一般是選擇5月初,此時氣溫穩定在25℃左右,利于出全苗。機插秧一般選擇5月15~20日為播種期。播種前苗床要精耕細作,施足基肥,做成1~1.2m寬的畦,灌足水,保證水面高出畦面。播種前曬種2~3d,能夠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日浸夜露48h。如果是粳稻品種,在浸種的時候一定要在水里加浸種靈或者多菌靈等藥劑,從源頭上減少惡苗病的發送。
3.3 適時移栽 前茬小麥一般在6月1~15日收獲結束,及時整地灌水,創造適宜水稻移栽的最佳環境。手栽稻一般在6月10~20日栽插結束,苗齡控制在35~45d;機插秧苗齡控制在15~20d,否則會因苗齡過長影響插秧機的正常工作。
3.4 大田肥水管理 管理的總體原則是促控結合,促進根系生長、促進早期分蘗、后期控制田間水量和氮肥用量。移栽后,按照水稻生長中對溫度、水肥和肥料的需求狀況,及時加以調整,做到促控結合,獲得高產。
通過一季水稻+兩季蔬菜種植模式的推廣,銅山區三堡鎮和棠張鎮有效的解決了土地少,輪作時間不夠的問題,把土傳病害發生的幾率大大減低,基本克服了連作障礙的發生,實現了種植的良性循環,通過對以上兩鎮1 800多名種植戶的調查,農藥用量同比建設30%,每667m2收益提高25%以上;平均667m2供花菜2 500~3 000kg、青菜750~900kg、水稻600~700kg,667m2純收入在1~1.2萬元。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