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火車票的漲價問題引起了億萬百姓的關注。長期以來,鐵路客運一直實行全國統一水平國家定價,便宜的火車票價使火車一直是我國絕大部分老百姓最為鐘愛的長途出行方式。近幾年,不斷有新的高鐵項目開通,但是很多人認為高鐵票價過高,因此很多人常常抱怨。
鐵路票價的計算比較復雜,它要考慮運營費、設備折舊費、人工費、管理費等等,另外還要考慮鐵路投資費用,其在我國一般把一條鐵路的投資成本按15年左右計算,分成15份分攤,再加上平攤到每年的利息,得出每年的運營成本,然后根據運力,并以普客非空調硬座為標準計算出客運基礎票價率,制定每人每公里的基礎票價,然后根據里程和席位級別計算出各自的票價。
目前,同等距離下,普通火車票價實際已經大幅低于長途汽車的票價。隨著物價、人力成本等因素上漲,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而言,長期呈現的這樣一種狀態并不是正常的現象。
鐵道部拆分以后,鐵路總公司具有車票定價權是鐵路系統改制后必然被授予的權力,火車客運按照市場規律提價或者降價,是符合市場客觀規律的。降價是老百姓所歡迎的,很多人擔心的是漲價問題。雖然,它在節日期間可能會漲價,但由于要堅持公益性原則,漲幅不會太高。而在平時,有些線路在客流量比較小的情況下票價也會降低,這有利于調整客流,對老百姓也有利。
現在,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需要盡快擬定好火車票價市場化運作方案,合理地利用好價格杠桿來調節票價,以應對人民群眾在淡季、旺季出行的不同需求。這樣才能既能贏得市場,又惠及百姓。
當然,火車票的降價幅度也不會太低。從節能和經濟角度來說,以前鐵道部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運行圖,不能改變,有沒有人都要開。將來鐵路總公司會從現實出發,對運行圖進行調整,比如人少可能會不開或少開,這樣也不會出現淡季大量線路人流量嚴重不足的情況。
(中國工程院院士、軌道交通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