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數據,對車輛質量、發動機排量和功率及變速器型式等表征車輛技術狀態的重要特征參數進行了統計分析。為政府部門決策、企業產品開發及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乘用車;標識;技術參數
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報告數據全部來源于國產車生產企業及進口車經銷商按照《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提交并經工業和信息化部確認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信息。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僅涵蓋乘用車備案數據,共計5,336條,對應1415個車輛型號[1]。
按照《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信息”及其填寫說明的要求:對同一型號的車輛,如果整車整備質量、最大設計總質量、額定載客人數、前/后軸距、輪胎規格、燃料消耗量等任何車輛參數具有不同數值或不同配置的應分別單獨備案;對已備案車型的車輛參數或燃料消耗量進行更改的,按如下原則進行處理:
已備案車型除燃料消耗量以外的其它參數發生變化的,按照新增數據發布;已備案車型的燃料消耗量變化但其余參數不作調整的,需要企業提供相應文件及證明,對申請燃料消耗量變化情況予以說明。
基于上述原因,在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數據庫中存在一個車型對應多條數據的情況。
為方便后續分析,對照《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并根據數據分析需要,將(1)生產企業;(2)車輛型號;(3)是否SUV;(4)發動機型號;(5)燃料類型(6)排量;(7)座椅排數;(8)驅動型式;(9)變速器型式;(10)檔位數;(11)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和;(12)整車整備質量所處的質量段等12項參數作為表征車輛技術狀態和燃料消耗量水平的主要參數。對上述參數全部相同的數據進行合并;對上述參數中任何一項存在差別的,則作為單獨的有效數據予以保留。
2 車輛技術狀態
車輛質量、發動機排量和功率及變速器型式是表征車輛技術狀態的重要特征參數,與車輛燃料消耗量水平密切相關。為全面客觀評價車輛技術狀態,本節重點對這些關鍵技術參數進行了統計分析。
2.1 排量分布
2.2 質量分布
2.3 變速器及檔位分布
按照目前我國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時變速器的分類方法,可分為手動變速器(MT)、自動變速器(AT)、手自一體變速器(AMT)、無級變速器(CVT)、雙離合變速器(DCT)等五種不同的型式。
采用手動變速器(MT)的車型以自主車型為主,約占全部手動變速器車型的83.3%,合資車型所占比例約為16%,而采用手動變速器的進口車型則不足1%。
在列入分析的車型中,采用手動檔變速器的車型為1183個,其中,自主車型共計986個,合資車型188個,而進口車型僅有9個。在自主車型中,采用5檔變速器的車型數量為921個,占93.4%,采用6檔變速器的車型有60個,占6.1%,其余檔位的車型所占比例不足1%;采用手動變速器的合資車型全部采用5檔或6檔變速器,其中,采用5檔變速器的車型數為177個,占94.1%,采用6檔變速器的車型數為11個,占5.9%;與合資車型,采用手動變速器的進口車型也均采用5檔或6檔變速器,其中,采用5檔變速器的車型數為3個,占33.3%,采用6檔變速器的車型數為6個,占66.7%。
2011新增備案車型中采用自動變速器的車型共計465個,其中,自主車型100個,合資車型156個,進口車型209個;自動變速器車型中進口車型比例達到44.9%,明顯高于采用手動變速器的車型。從檔位分布來看,自主車型中采用4檔變速器的數量最多,占48%;采用6檔及以上變速器車型的比例為30%,合資車型采用6檔以下變速器車型的比例為54.5%,采用6檔變速器的比例為39.1%,采用7檔、8檔變速器的車型比例分別為4.5%、1.9%,這一比例與2010年相比有大幅提高;進口車多檔變速器應用比例明顯高于國產車,只有4.3%的車型采用了4檔或5檔變速器,采用6檔及以上變速器的進口車型比例達到95.7%;其中,67.5%的車型采用了6檔變速器,采用7檔、8檔變速器的車型比例分別達到了12.4%、15.8%。
2.4 動力性
2.4.1 不同技術來源額定功率分布
本文按照額定功率大小,以20kW為間隔,將其分為≤40kW、40kW-60kW、60kW-80kW、80kW-100kW、100kW-120kW、120kW-140kW、>140kW共7個不同的功率段。從額定功率的車型分布來看,與2010年類似,仍然是60kW-80kW、80kW-100kW、100kW-120kW三個功率段的車型分布較多,車型數量分別為418、318、196個,占全部車型總數的23.4%、17.9%、11.0%。在額定功率大于80kW的車型中,進口車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大;在超過140kW的功率段內進口車所占比例達到83.2%,同時也是所占比例唯一超過國產車的功率段。自主車型在各功率段中所占的比例則隨著功率的增加呈下降的趨勢,合資企業的車型在各功率段中的比例相對較為平均。另外,自主和合資企業的車輛主要分布在中間功率段,在大功率段和小功率段車型分布較少,而進口車功率普遍較大,有約80%的車型都分布在140kW以上的大功率段,100kW以下的進口車型僅有20個,占全部進口車的9.6%,小于40kW的功率段仍然沒有進口車型分布。
2.4.2比功率與升功率
比功率是衡量汽車動力性能的一個綜合指標,數值上等于汽車發動機凈功率與汽車整備質量之比,單位為W/kg。它反映單位車輛質量所占有的發動機功率的大小。顯然,這個比值越大,單位車輛總質量所占有的發動機功率就越大,汽車的動力性能就越好,比功率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車輛所能達到的最高車速。
在各排量段,自主、合資、進口車的比功率與凈功率相比,基本呈現出自主車型的最低,合資次之,進口車最大的規律,并且在部分排量段,這種差距非常顯著,充分體現了進口車與國產車在發動機動力性方面的差別。
發動機升功率表示了單位氣缸工作容積的利用率,升功率越大表示單位氣缸工作容積所發出的功率越大。因此當發動機功率一定時,升功率越大發動機的重量利用率就越高,相對而言發動機就越小,材料也就越省。升功率的高低反映出發動機設計與制造的質量。為更清晰地比較自主、合資和進口企業車輛的發動機升功率,將所有車型按整備質量段分組進行對比。如表1所示,進口汽車發動機的升功率明顯高于自主和合資車型,尤其是在大質量段這種差距則更為明顯。因此,從凈功率、比功率、升功率等多項表征汽車動力性的參數上來看,無論是自主還是合資車型,與進口車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3 結束語
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可知,2011年我國乘用車質量與排量的分布與2010年類似;自主和合資企業的車型以手動變速器為主,前者的選裝比例更高,其中五檔手動變速器在九成以上。自動變速器的應用比例與2010年相比有所提高,而選用六檔以上變速器的自主和合資車型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國產品牌的動力性與進口車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參考文獻
[1]2011年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數據[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