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給排水的設計施工,著重闡述了軟土地區(qū)建筑物沉降對給排水管道及附屬構筑物的帶來的影響以及采取的設計施工措施。
關建詞:軟土基礎;給排水管道;附屬物
1 前言
本工程位于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qū)白蕉鎮(zhèn),珠江三角洲磨刀門水道右岸,工程由新建竹銀水庫、擴建月坑水庫、新建月坑與竹銀水庫的連接隧洞、新建竹洲頭泵站及泵站至竹銀水庫的輸水管道、泵站至平崗泵站的輸水管道、移民新村組成。
規(guī)劃移民新村位于竹銀水庫以南,珠海大橋北側(cè),西江右岸鶴洲北墾區(qū)的八圍,占地面積約150畝,現(xiàn)為農(nóng)田。原有地面高程0m~1.2m,移民新村所處土層大致可分為5層。①人工填土、②游泥、淤泥質(zhì)粘土夾粉細砂、③淤泥質(zhì)粉細砂、④淤泥、淤泥質(zhì)粘土夾粉細砂、⑤含泥中粗砂。
移民新村上部①、②、③、④人工填土和軟土層松散,含水量、壓縮性高,承載力、抗剪強度低,承載力較低。因而建筑物沉降較大,根據(jù)珠海地區(qū)的一般建筑物沉降量統(tǒng)計,沉降量多在10~15cm之間。由于地基的沉降,不同程度地對給排水管道及其建筑構筑物帶來了影響。
2 地基沉降對給排水管道的影響和整治
新村198棟樓2009年開始施工,2011年竣工。結(jié)構專業(yè)設計時結(jié)合本工程場地的實際情況,并經(jīng)過技術經(jīng)濟方案比較,地基采取了堆載預壓結(jié)合塑料排水板的處理方案。給排水專業(yè)也在設計時考慮到下沉的因素。排水管采用了柔性接頭,并對管道基礎做了處理。要求在管底標高面往下挖出30cm厚軟土,然后回填20cm碎石后用10cm粗砂找平,并做1200的混凝土基礎。至于給水管,當初設計時沒考慮下沉那么厲害,所以沒做特別的處理。
生活污水管出戶管、街坊管的敷設。給排水設計規(guī)范中都有明確規(guī)定:生活糞便和生活廢水應分別設置立管排放。而作為像別墅群的新村,樓與樓之間的距離不是很遠.也就不可能在每棟樓前均設置化糞池,因此設計時考慮了在新村的北邊設置了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整個小區(qū)的污廢水都進入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進行處理,達標后再排放至河涌。這樣的設計無疑增加了糞便污水管道的距離,致使這部分管道的堵塞機率最大,故設計時這部分管道坡度考慮偏大了一些.不允許平坡,更不允許倒坡。我們將出戶管與室外水管道的銜接放在施工收尾前。這樣,可使建筑物期沉降對管道不受太大的影響。連接時,出戶管管頂標高不得低于室外排水管管頂高,其連接處的水流轉(zhuǎn)角不得小于90度。(當落差大于0.3m時,也可不受角度限制)。出戶段水平管的坡降要盡可能放大,基本滿足3.5的坡度,出戶管穿墻孔的管道上部要預留部分活口,且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高度一般在150-250ram,采用柔性材料砌筑。
第一個檢查井設在房屋基礎外,這樣可避免隨房基一起沉降,或由于害井滲漏又反過來影響了建筑物發(fā)生不均勻的沉降。一般按規(guī)范規(guī)定離外墻不宜小于3m。第一個檢查井的排出管標高,應充分考慮建筑物的沉降量,再低于出戶管的管底標高,不能以設計時的高程為準。出戶管接入檢查井的進入點要預留沉降的余地(也可用瀝青水泥填塞預留沉降量),使出戶管永久處于自由出流狀態(tài)。但室內(nèi)到室外第一個檢查井必須有跌落,以適應自由出流條嶂。一般情況,我們在每個出戶管處都有一個檢查井,個別單元是兩個出戶管有一個檢查井,檢查井通往設備的這段管道,都設置了管道基礎。以防止污水外滲。
竣工后村民陸續(xù)搬進去住。但樓房還是繼續(xù)沉降,沉降量一般都在20cm左右,有的甚至達到了30cm。比原來的估計下沉量要大。有些給水入戶處管道被拉至變形。排水管被拉斷。
由于設計時我們已經(jīng)考慮了這些問題,故后來出現(xiàn)的狀況也及時的得到了解決,故后來再沒發(fā)生因地基沉降管道受到影響,目前使用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