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了電網電力線路中常用防鳥措施的優缺點并以東阿電網的具體實踐為例,從破壞鳥類筑巢的條件入手,研究了新的防鳥措施,創新了新的防鳥思路,設計了新型的防鳥器,并以兩條35KV輸電線路半年的實踐運維情況驗證了新措施的可行性。
關鍵詞:電網;電力線路;放鳥措施
東阿是遠近聞名的“喜鵲之鄉”,因瀕臨黃河,地理環境優雅,為鳥類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各種鳥類群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壯大,鳥類種類多、數量大,但同時由鳥害造成的電網事故頻發。按照傳統防鳥方式,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防治,但效果不夠明顯,如何有效的防止鳥害,既經濟又高效的減少或避免鳥類造成的電網事故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公司確定了以“生態防鳥”為主的指導思想,加強組織管理,探索防鳥技術措施,加大防鳥科研力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鳥害管理體系,確保了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針對這些年來輸電線路因鳥害引起的跳閘屢有發生,為此也采取了不少防范措施,嘗試很多途徑,力爭將鳥害隱患和事故降到最低。
第一種方法也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辦法之一即運用堵塞的方法,就是利用不同的材料(泡沫板、鋁塑板、玻璃纖維板箱)來堵桿塔橫擔頭,不讓鳥做窩。此種方法比較環保達到了生態防鳥的目的,但是根據運行觀察,效果不徹底未能達到徹底防鳥的目標,很多鳥類硬是在封堵材料上側筑巢停留。第二種方法也是大部分供電企業線路上都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安裝防鳥刺、帶鏡片的風車,甚至還用上了電子防鳥器、超聲波防鳥器等很多高科技產品,運行初期效果顯著,可時間一長,鳥兒習慣后就把這些裝置當成擺設了。第三種方法是將鳥類已經筑號的巢進行人工破壞,但是鳥兒只要棲息繁衍就要做窩,這是自然規律,而且像喜鵲這樣的鳥類有很強的戀巢習性,鳥巢遭破壞后很快又在原地建一個,當今還沒有專用的工具來拆除鳥巢,拆除受地理及環境影響較大。
此外我單位還嘗試了人工筑巢--在不影響線路安全的部位人為的做上鳥窩,讓鳥兒棲息繁衍,但是效果仍不是很理想。
鑒于以上嘗試都未取得較大成效,東阿公司成立攻關小組,致力于輸電線路的防鳥、驅鳥研究,最終確立了新的方案,研制新型的防鳥器。
研制的U型防鳥器原理上講屬物理驅鳥,通過采用破壞鳥筑巢所具備基本條件來達到防鳥害目的,它集保護鐵件免腐蝕和防鳥于一身,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免維護,不受天氣影響,設計壽命為10年;安裝后,即可達到速效加長效的目的,通過觀察,新型防鳥器規避了目前線路通用防鳥器的弱點,從安裝到現在的應用情況看,實驗非常成功,在目前電力系統可算首創;也徹底解除因鳥害造成的多種不安全因素;滿足公司供電可靠性要求,具有很好的開發價值和應用價值。
針對不同的桿型要對防鳥器進行小范圍的修正,接下來我單位將對該成果進一步推廣,做好持續改進工作,加強組織管理,積極探索先進防鳥技術措施,加大防鳥科研力度,形成更加完善的防鳥害管理體系,確保了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助力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簡介:鮑景寬(1982,12-),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現在山東電力東阿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