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瀝青路面的質量通病會嚴重影響公路的使用壽命及行車舒適性,瀝青路面的質量病害包括橫向裂縫、縱向裂縫,網裂、車轍、擁包、搓板、泛油、坑槽、松散、唧漿、與收水井、檢查井銜接不順、橋頭跳車、水損壞、凍脹、翻漿等。文章就如何能夠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及提高行車舒適性,盡量減少質量通病的產生,對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和車轍三種病害的發生原因、預防措施、治理方法進行闡述。希望能夠對業內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瀝青面層;質量通?。环乐未胧?;治理方法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公路建設的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全國各地公路建設遍地開花,雖然公路通車總里程在逐年增多,但是公路建成通車一段時間后,瀝青混凝土面層會出現一些質量通病,出現各種質量通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括設計方面以及施工反面,施工方面的因素涉及到路基施工、基層施工、面層施工等各個工序部位,為了能夠盡量減少或者避免質量通病的發生,就要求我們一線的施工人員在進行公路施工時,不管是在路基工程施工或者基層施工,還是面層施工,必須嚴格抓好配合比設計、原材料質量、施工工藝、管理水平、檢測手段等方面,從源頭減少質量通病的發生,本文對瀝青路面病害產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和治理方法進行系統闡述,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 橫向裂縫
1.1 原因分析
1.1.1 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時,橫向施工縫未處理好,接縫不緊密,結合不良。
1.1.2 基層出現裂縫,反射到面層,形成反射裂縫。
1.1.3 瀝青的選擇不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上出現問題。
1.1.4 在基層上開挖溝槽埋設管線,回填不符合要求。
1.1.5 終壓時瀝青混合料溫度偏低,瀝青粘結力下降,碾壓時的推力產生碾壓裂縫。
1.1.6 橋梁、涵洞或者通道兩側的填土產生固結或者地基沉降。
1.2 預防措施
1.2.1 嚴格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組織施工,在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攤鋪時,盡量減少中途停頓,保持連續施工,盡量減少冷接縫。高等級道路的表面層橫向接縫應采用垂直的平接縫,以下各層和其他等級的道路的各層可采用斜接縫。平接縫宜采用機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層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縫成直角連接。清理干凈,干燥后涂刷粘層油,鋪筑新混合料接頭應使接槎軟化,壓路機先進行橫向碾壓,再縱向充分壓實,連接平順。
1.2.2 基層施工時嚴格控制配合比、壓實度及加強養護工作,處治基層,采取防裂措施,減少基層橫向開裂。
1.2.3 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取適用的瀝青類型,達到減少或者消除溫度裂縫的目的。
1.2.4 嚴格控制溝槽、結構物、臺背的路基回填質量,回填時應挖好臺階分層壓實。基層開裂處、橋頭搭板尾部和通道沉降縫處頂面鋪設玻纖網,以降低對面層的影響,減少面層橫向裂縫。
1.2.5 嚴格按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要求的溫度進行施工,控制終壓時的瀝青混凝土溫度,及時碾壓。
1.2.6 橋梁、涵洞或者通道兩側填土應該嚴格按照分層法進行施工,即分層填土、分層碾壓、分層檢測的程序進行。
1.3 治理方法
為了防止雨水順著裂縫滲透至路面結構,對于2--5mm的裂縫可用改性乳化瀝青灌縫,大于5mm的裂縫可用改性瀝青(如SBS改性瀝青)灌縫。灌縫前,必須要先清除縫內、縫邊的碎粒料、垃圾,并保持縫內干燥,灌縫后,表面撒粗砂或者3--5mm的石屑。
2 縱向裂縫
2.1 原因分析
2.1.1 瀝青面層攤鋪時,前后攤鋪幅相接處的冷接縫未按照有關規范要求進行處理,結合不緊密而脫開。
2.1.2 加寬路面的新老路面交界處沉降不一,地基沉降不均勻引起路基路面縱向開裂。
2.2 預防措施
2.2.1 采用全款寬范圍內一次攤鋪,如果必須分幅攤鋪時,前后幅應該緊跟,避免前幅混合料冷卻后再攤鋪后半幅,確保熱接縫,避免冷接縫。如果不具備全幅攤鋪的條件,上下層的施工縱縫應錯開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處為冷接縫時,應先將已施工壓實完的邊緣坍斜部分切除,切線要順直,側壁要垂直,并對側壁涂刷粘層瀝青,再攤鋪相鄰路幅。攤鋪時控制好松鋪系數,使壓實后的接縫結合緊密、平整。
2.2.2 加寬路段的基層厚度與材料須與老路面一致,或者稍厚。土路基應該密實、穩定。鋪筑瀝青面層前,老路面側壁應涂刷粘層瀝青。瀝青面層應該充分壓實。按規范進行軟基處理,待沉降穩定后進行路面鋪筑。
2.3 治理方法
縱向裂縫的處理方法與橫向接縫的處理方法基本相同。
3 車轍
3.1 原因分析
3.1.1 瀝青混合料穩定性不足。礦料級配不好,細集料偏多,瀝青用量偏高;瀝青針入度偏大或瀝青質量不好。
3.1.2 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時,壓路機噸位及壓實遍數沒能夠按照試驗路段確定的壓路機組合壓實遍數進行碾壓,或者沒有做試驗段,致使瀝青面層碾壓不密實,在行車反復荷載作用下,輪跡處被進一步壓密,而出現下陷。
3.1.3 基層施工時,壓實度不符合要求,沒能夠充分壓實,在過多的車輛通行之后,使基層產生剪切破壞。
3.2 預防措施
3.2.1 粗集料應該粗糙且有較多的破碎裂面。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應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細集料充分填充空隙,瀝青混合料穩定度及流值等指標應該符合規范要求,高等級公路應進行車轍試驗。
3.2.2 瀝青的選擇應該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并且要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瀝青。針入度不宜過大。
3.2.3 施工時,必須按照有關規范要求進行碾壓,基層和瀝青混合料面層的壓實度應該達到設計圖紙以及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
3.3 治理方法
3.3.1 如果僅在輪跡處出現下陷,而輪跡兩側未出現隆起時,則可先確定修補范圍,一般可將直尺架在凹陷上,與長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處可確定為修補范圍的輪廓線,沿輪廓線將5-10cm寬的面層完全鑿去,槽壁與槽底垂直,并將凹陷內的原面層鑿毛,清掃干凈后,刷粘層瀝青,用與原面層結構相同的材料修補,并充分壓實與原路面接平。
3.3.2 如輪跡兩側同時出現條狀隆起,應先將隆起部位鑿去,鑿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層材料最大粒徑的2倍,槽壁與槽底垂直,將波谷處的原面層鑿毛,清掃干凈后涂刷粘層瀝青,再鋪筑與面層相同級配的瀝青混合料,并充分壓實與原路面接平。
3.3.3 如果車轍是由于基層的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而引起的,我們應該首先對基層進行處理,比如基層補強或者把強度不足部分的基層挖出,用合格的基層混合料重新鋪筑并碾壓合格后,再按照上述方法鋪筑面層。
4 結束語
瀝青混合料面層的常見病害不僅以上三種,其中還包括網裂、擁包、搓板、泛油、坑槽、松散、唧漿和與收水井、檢查井銜接不順橋頭跳車、水損壞、凍脹、翻漿等。我們在進行施工時,不得蠻干、亂干,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施工技術規范規定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盡量減少病害的發生。發現質量病害,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處理,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保證行車舒適。
參考文獻
[1]GB50092-96.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孫玉紅.瀝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8(9).
[3]王萬文.常見的瀝青道路質量病害及其控制措施[J].科技風,2010(6).
[4]孫勝龍.瀝青道路面層裂縫成因分析及處理與防治[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