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建設中質量問題與管理問題時有發生,怎樣才能結合工程實踐,探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聚焦于工程建設中的造價管理體制,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和工程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背景下,探討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方案。首先簡述傳統的造價管理機制的優勢和不足,在此基礎上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提出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戰略。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改革戰略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持續好轉,不少工程項目紛紛上馬,在國家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的基礎建設投資保持著連年增長的態勢。而與此同時,一些需要解決與克服的問題也逐漸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工程建設中質量問題與管理問題時有發生,怎樣才能結合工程實踐,探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從制度和體制的高度進行工程管理改革模式的創新,才能適應當前工程建設市場的需要。本文聚焦于工程建設中的造價管理體制,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和工程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背景下,探討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方案。首先簡述傳統的造價管理機制的優勢和不足,在此基礎上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提出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戰略。本文的成果對于當前的工程市場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2 現有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優缺點分析
2.1 現有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優點分析
我國當前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已經沿用多年,是以工程定額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定額管理模式之下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具有如下優勢:
首先,可以確保工程建設市場的規范化。由于是通過定額的方式實現價格的確定和投資決策,因此具有穩定性的特點。投資方結合定額的具體數值,可以充分分析自身的財務實力,對工程投資的收益進行比較準確的估算,從而降低投資的風險。同時,對工程造價進行定額管理,能夠限制企業對自身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此外在工程的招投標階段,還可以結合定額做出適合的報價,有助于維持工程市場的穩定性。
其次,定額管理的模式有助于實現工程各方的積極配合。在一些投資額度巨大的大型工程中,項目的投資與建設影響深遠。而基于政府管理模式的定額管理機制,有助于以政府的力量組織各方進行協調配合,從而使工程更加順利。
此外,定額管理的模式有助于通過政府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包括通過對工程資源進行評估和調配,對工程所需的技術與產品進行組織等。
從微觀角度,定額管理模式之下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也有若干優勢:
首先,由于工程在造價管理時,通過統一的規范進行項目的概預算編制,因此不會受到太多外部因素的影響。
其次,通過統一定額的模式,能夠避免發生不合理中標的現象,降低造價風險,并有利于投標方合理估價,提升中標概率。
第三,可以統籌安排工程建設的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通過系統配合,實現效率的提升。
2.2 現有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缺點分析
當前,我國對于工程造價的管理模式依然具有太多的計劃經濟色彩,在實踐中,已經愈發顯示出其中的一些缺陷:
首先,對于工程定額的管理依舊為量價合一。雖然其中的價格因素已經可以調節,但調節行為的發生不適來自于市場機制,而是來自于造價管理方,與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要求相悖。
其次,對于工程造價中的間接收費,當前的做法是以差別費率來確定簡介收費額度。計算方法是以直接工程費乘以定額取費率,這種收費額度的計算方法有太多的行政干預色彩,違背了市場化原則,容易導致造價的失控。
而對于工程之中的直接費取費,目前依舊沿用著傳統的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由于環境的改變已經顯現出一些局限性,并直接導致施工方難以自主決定工程的造價,同時也未能結合市場的變化對造價進行相應的調節,不利于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
第三,我國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注重于對實施階段進行管理,而建設項目在決策階段的資金控制則沒有被重視,眾所周知,工程造價主要取決于決策階段的投資預算,所以應該優化目前的管理模式,使工程造價趨于全過程的控制和管理。
此外,由于政府管理的方法低效,沒有及時結合科技的發展和工程管理需求引入信息化技術,也導致資源的浪費和錯誤率的提高。
3 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策略
3.1 宏觀管理機制的優化
首先應該結合市場經濟的特征,實現政企和政事各行其道,嚴格分離,從而使造價管理形成良性的機制,通過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的建立,逐步取代政府一把抓的現狀。
其次,應從我國工程管理的需求出發,制定人工、材料、機械等消耗量標準,并漸漸引入工程量清單的模式,結合市場的實時供求關系變化進行各類因素的定價,從而形成靈活的市場反應機制。
此外,應將施工招標模式和工程監理制度引入當前的工程管理體系,選擇投標方的合理低價進行中標,或者有工程的業主方與建設方通過嚴格的合同條款進行價格確定。還應結合具體的合同和相關的法律進行造價風險管理,及時地尋找出工程文件當中有可能引發歧義或者導致風險之處,通過綜合分析公司的技術水平和資金實力,結合對市場變化的預測,充分深入地評估工程項目之中的風險元素,并通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討論和論證,化解風險。
3.2 改革現有的造價管理制度
我國當前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已經沿用多年,是以工程定額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這種體制對工程投資額度的估算是通過工程概預算來實現的,工程建設期間成本的控制同樣是通過定額的手段。由于政府職能的介入,這種定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政府的影子。這種模式的優勢和缺點均比較明顯。應改革目前的政府定額體系,使之充分發揮定額的指導作用,而非法定作用。可以對工程項目進行類別劃分,對于政府作為投資主體的工程項目,依舊將定額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而對于企業進行的商業投資項目,則政府的定額應僅對其起到指導作用。在定額的確定中,應遵循客觀合理的原則,通過定額來體現市場建設領域的投資變化,并實現對于投資行為的有效調控。同時也應結合施工方的歷史數據,對定額的具體數值進行綜合估算和確定。為了確保造價管理制度的實施,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工程項目的計價程序和工程建設費用構成,并且在實際施工中共同遵守,嚴格執行。此外還應創造條件,積極發展工程項目造價中介組織,政府的角色退居為監督和管理,保證其運作機制透明化。
3.3 信息化的管理發展戰略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的逐步深入,工程建設與造價的管理工作與計算機的相關性越來越大,不少施工部門逐步引入各類信息系統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中扮演著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時也在相當大的層面上影響著施工企業與承包商的運營與發展。施工方的造價管理是其市場競爭和良性發展的核心內容,對這一部分工作進行信息化管理,也是企業優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部分。
造價管理是企業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信息化還不夠徹底,依然難以完全避免紙質文件與數據的傳遞和處理。因為造價事務牽涉面廣,流程復雜,企業內部數據與相關文件運轉至今仍然沿用文件基本信息計算機登記與手工交換相結合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企業日益增多的工程總結與分析處理要求。經過調查,總結出當前企業考試管理存在的問題,包括:(1)工程的文檔依然以紙質為存儲介質,每年大量的工程文件的詳細資料,相關管理部門無法及時全面掌握;(2)工程施工地點與管理者的地理位置及分布情況無法直觀形象地了解。(3)決大多數工程信息各自獨立,往往屬于單一的數據或圖表,而這些圖表數據間沒有明了的關聯方式;(4)對于周期長、規模較大的工程,其具體情況難以提供完整的、形象的文字、圖。所以,企業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基于信息技術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管理流程效率,減輕工作負擔。在這樣的需求和背景之下,企業應投入資金和技術開發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各種業務手工處理的現狀,實現事務的信息化管理。具體的功能可以包括:工程數據查詢模塊、工程造價動態管理模塊、工程造價風險評估模塊等。
4 結束語
工程市場造價管理機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會進行協調與配合。政府管理部門應將造價管理機制的改革提到議事日程,并充分認識到造價管理對于工程建設的作用與意義。應投入人力和物力進行造價管理機制的研究,并在已有的生產實踐中結合經驗與教訓,進行體制的優化和完善。此外,還應在工程項目中引入全程造價管理的模式,通過成熟的法律法規實現造價管理的科學化,同時以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實現工程市場的依法治價。
參考文獻
[1]趙立新,戚振強.當議北京市工程造價管理體制改革[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17(4).
[2]邵宏,鍺彬潛,沈其明.新背景下對公路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12.21(1).
[3]吳偉彬,馬召輝,新背景下公路工程造價中介服務管理思路的探討[J].廣東公路交通,2010.78(2).
[4]李更新.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公路建設造價管理職能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1.
[5]李欽,杜燕麗.論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的發展方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6]王茂欣,任宏.基于造價控制的最優承發包模式選擇[J].工程管理學報,2013(2).
[7]張慶.國外工程造價管理經驗與對我國的啟示研究[J].中國外資, 2011(19).
作者簡介:楊冠林,男,32歲,廣東博羅人,2003年7月畢業于五邑大學,現就職于博羅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研究方向:造價管理、工程造價在招標投標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