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移動全息成像可通過筆記本電腦來實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基于最新創新技術,實現低成本、高分辨率全息影像。在此之前全息影像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最著名的就是《星球大戰》第一部中出現的莉亞公主的全息影像。當前移動全息圖像投影系統成本較高,并且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
主要的問題在于空間光調制器,它能夠在三維空間中直接投射光線形成點,此外,當前技術、顯示尺寸關鍵因素、可視角度、幀頻和圖像深度都受到限制。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研制出一種新型空間光調制器,來克服以上問題。
科學家使用這種技術制造了一種全息監控器,除了光源之外,設備成本不足500美元。邁克爾·波維博士說:“目前我們正在探索基于一些設備的顯示裝置,例如:小型計算機驅動全息影像顯示器,采用專用硬件寬度超過0.5米的顯示設備。很可能我們將通過全息視頻監控器呈現全色彩、標準視頻分辨率圖像,具有30赫茲刷新率?!比⑼队皟x能使觀眾從各角度獲得不同透視效果。編譯/悠悠
三手煙明顯傷害DNA
一項新研究首次顯示,三手煙對人體細胞造成明顯的遺傳損傷。三手煙是香煙煙霧產生的“有毒殘留物”。二手煙消失后,這些殘留物依附在物體表面上。這項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顯示,這種有毒殘留物的危害性隨時間推移逐漸加深。
研究負責人之一勞拉·龔德爾說:“這是發現三手煙產生誘變效應的第一項研究。三手煙中有些化學成分屬于最有效的致癌物,它們留在物體表面上,覆蓋在衣服或地毯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尤其嚴重?!边@些研究人員用各種測試,確定三手煙損壞DNA鏈以及造成持久的DNA傷害和基因突變等情況。
龔德爾表示:“三手煙比二手煙含有的化學物質少,所以便于通過實驗確認它的遺傳毒性?!比藗儽┞对谌譄熤?,可能吸入、咽下或皮膚接觸到有毒殘留物。
研究人員指出,三手煙特別容易隱藏,危害更大,因為很難擺脫它。吸塵、擦拭和通風等常用方法對這些顆粒的清除沒有多大作用。最好的辦法是讓室內材料改頭換面,例如換地毯和對家用品重新上漆等?!?/p>
編譯/楊孝文
太陽系中
3個超級地球可能有生命
科學家說,太陽系附近有個區域運行著7顆行星,其中包括3個可能維持生命存活的“超級地球”。它們環繞Gliese 667C的軌道運行。這顆恒星是一個融合為一體、距天蝎座22光年遠的“三合星”恒星系統的成員之一。
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行星剛好處在Gliese 667C的“可居住帶”中。這個軌道區域距這顆恒星的距離適當,所以有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這3顆行星被歸類為“超級地球”,它們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1到10倍。它們或許像地球一樣,有巖石、大氣、淡水湖或海洋,可能存在生命。
Gliese 667C是“三合星”恒星系統的組成部分,任何人站在這些“超級地球”中的任何一個上都會在空中看到3個太陽。兩顆伴星在夜里會像地球的滿月一樣明亮。以前的研究證實這3顆行星環繞Gliese 667C運行,而其中一個“超級地球”位于這顆恒星的可居住帶中。天文學家回顧以前的數據,用一系列望遠鏡獲得新的觀測結果,隨后發現其他行星。編譯/楊孝文
科學家發現遠古似牛爬行動物化石 年代早于恐龍
在尼日爾一片與世隔絕的沙漠,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遠古爬行動物的化石,所處年代早于恐龍。這種動物的外形與牛類似,長得奇丑無比,絕對是地球上曾經出現的最丑的動物之一。
科學家將這種動物命名為“bunostegos”(意為“多結頂”)。從這個名字,我們不難想象它們的外形。Bunostegos的體型與一頭家牛差不多,是一種食草動物,頭部長有類似瘤的凸起,背部長有骨甲。Bunostegos化石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約2.6億年前的二疊紀時代,是在非洲尼日爾北部地區發現的。二疊紀時代,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泛古陸。Bunostegos生活的沙漠與世隔絕,位于泛古陸中部,擁有獨特的動物種群。
這一發現表明bunostegos所屬的巨頰龍家族可能已經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下進化了數百萬年之久。由于棲息地獨特的氣候環境,bunostegos、其他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植物均集中在泛古陸中部。地質數據顯示泛古陸中部極度干燥,外面的動物進不去,里面的動物出不來。紐約理工學院的加比·貝弗爾博士表示:“隨著發現越來越多類似美麗而怪異的bunostegos這樣的化石,我們對二疊紀以及結束二疊紀的物種大滅絕事件的了解也將不斷加深?!?編譯/楊孝文
人類新角膜層或改寫教科書
目前,英國科學家在人類角膜層中最新發現一個新組織層,專家稱,這將“改寫眼科學教科書”。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新組織層,它僅有0.001毫米厚,他們指出,這將幫助醫師顯著改善患者進行角膜嫁接和移植的手術效果。同時,這一組織層的發現也將揭曉一些眼科疑難病癥。
這一新組織層被稱為“杜亞層”,意味著眼科學教科書需要重新改寫。鑒于發現角膜中的這一新組織層,目前我們可以利用它的存在使眼科手術更加安全和簡單。從臨床角度來講,存在著許多疾病影響角膜背部組織,全球各地的臨床醫師已開始研究分析這一組織層的存在意義。之前科學家認為角膜是由5層組織構成,從前至后分別是:角膜上皮、鮑曼層、角膜基質、德斯密氏膜和角膜內皮。
該組織層是由哈明德爾·杜亞教授發現,杜亞層位于角膜后方的角膜基質和德斯密氏膜之間,它非常堅硬,能承受每平方厘米0.5-2.04公斤的壓力。編譯/悠悠
科學家獲清晰大腦3D圖像
研究人員公布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大腦3D圖像,該圖像呈現大腦20微米大小的組織,之前最佳核磁共振技術成像效果至多只能觀察1000微米大小的大腦組織。這個大腦3D圖像是“清晰大腦”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研究致力于建立人類大腦高分辨率計算機模型,作為未來研究工作的參照。結合該模型的其他研究數據使科學家能夠掌握大腦功能與特殊神經細胞組之間的關聯性。該信息可用于測試大腦活躍性,適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療。
此前,人的大腦掃描是采用核磁共振和PET技術,但僅能拍攝到毫米等級的微觀圖像,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癡呆癥或者癲癇癥患者的大腦活躍性,獲得高清晰的大腦圖像,德國科學家對一位已故65歲女性的大腦進行了實驗。研究負責人德國海因里希-海涅大學卡特倫·阿穆茲博士稱他們使用超薄切片機將大腦切成7400片,每一片厚度僅20微米,切片部分被染色,使用標準實驗室相機對每個切片進行高分辨率數字成像,每張照片的分辨率為13000×11000像素,所有的圖像數據匯總起來可達到萬億字節。接下來合并成為一個較大的三維大腦模型。編譯/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