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都希望買到的西紅柿越大越好,直到有一天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帶著“反潮流精神”的小個頭的番茄—圣女果,雖然只有鴿子蛋大小,但是憑借香濃、味甜、多汁的風味抓住了消費者的嘴和胃。不過,有謠言說:這種小番茄是轉基因產品,吃多了有致癌風險。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我們吃的圣女果就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種,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完全馴化的品種,DNA序列分析的結果確實證實了這一點。在最近的一些育種開發中,重新開始將那些口感風味俱佳的小個頭櫻桃番茄的優良性狀通過常規雜交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口感極佳的圣女果。所以說,迄今為止,圣女果跟轉基因技術還沒有發生過關系。
那么,有沒有轉基因番茄呢?這個確實有。實際上,早在1994年,在美國已經有轉基因番茄品種“Flavr Savr”上市了;1997年我國也培育出了“華番一號”,在通過檢測后也推向市場。不過也不用擔心,目前在番茄中導入的基因只是為了延遲番茄的成熟時間,抑制番茄果實內部分特殊蛋白質的合成,從而關閉了降解細胞壁、讓果實軟化過程的“開關”。這樣,就可以讓番茄經得起長途跋涉,從千里之外的菜園來到我們的餐桌之上。
當然,這些品種在投放市場前都經過嚴格的動物實驗,所以也不用擔心它們會干擾我們的腸胃和健康。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對轉基因番茄進行了小鼠實驗。不過,小鼠是不吃番茄的,不管是轉基因的還是天然的生番茄都不合它們的胃口。所以,在實驗中只能用管子直接把番茄醬注入到小鼠的胃里。第一次實驗,吃兩種番茄的小鼠都安全;第二次實驗中,吃轉基因番茄的20只小鼠中有4只中招了,而普通番茄組的什么事也沒有(這也是被反轉基因人群廣泛引用的實驗結果);不過緊接的第三次實驗結果是灌進兩類番茄的小鼠都出現了胃部損害。最后得出結果是,大量吃下(如果這種進食方式能稱為吃的話)轉基因番茄和普通番茄醬的小鼠都有胃部損傷的危險,畢竟番茄中的酸含量不低,這對腸胃不是什么好東西。
除“Flavr Savr”基因本身,還有人擔心那些當做轉基因成功指示燈的基因。它們的原理是,如果轉基因成功,這樣的細胞就不會被抗生素殺死。為了進一步明確這個標志性的抵抗抗生素的外源基因對動物的影響,研究人員專門搞出了純的由“Flaver Savr”耐藥性外源基因編碼的蛋白,再次逼可憐的小鼠吃下。
即使當飼喂量達5000毫克/千克體重時,小鼠依然活蹦亂跳。考慮到這種蛋白質在番茄果實中所占總蛋白質(每100克“Flaver Savr”番茄含蛋白質0.85克)的比例不超過0.1 %,人類怕是很難通過吃西紅柿吃到小鼠的劑量,因為一個體重60千克的成人至少要吃下350千克的西紅柿才與實驗小鼠的攝入量相當。并且在模擬胃的條件下(pH1.2的胃蛋白酶溶液,37 ℃),該蛋白在10秒內即被降解。要想影響人體,這個基因顯然還嫩了點。
最終,FDA得出以下結論,“Flavr Savr”轉基因番茄跟市場上的其他番茄一樣安全。這就是到目前為止關于轉基因番茄安全性的認識。
圣女果是種“原始番茄”,多吃點自然不會有什么問題。即便是轉基因的番茄,在上市前也經過了嚴格的安全性實驗和評估,食用是安全的。
文/果殼網
化妝水對清除黑頭無效?
遍布鼻尖的黑頭是由毛孔組織滲出的多余皮脂在陽光下被氧化所形成的。部分死皮細胞也會陷入這些孔道內導致堵塞。簡單使用化妝水并不能徹底清除黑頭。對這些黑頭要用一些含水楊酸的專用清潔品或性質溫和的含水楊酸的磨砂膏,趕走毛孔內的多余皮脂。
(美國皮膚科醫學學會)
花露水中有“農藥”?
驅蚊花露水里的避蚊胺、避蚊酯確實是農藥,但其作為驅蚊產品主要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有保證的,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按說明書正確使用,不會帶來健康隱患。但是,如果要海淘國外產品,需要請教語言水平過關的專業人士后再做決定,否則可能帶來另一類安全隱患。
(果殼網)
過敏體質不會遺傳?
當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時子女有70%獲得過敏體質;單純母親是過敏體質,其子女有50%的遺傳機會;單純父親是過敏體質,其子女有30%的遺傳機會;但也有過敏體質出現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范圍之內。研究還表明,遺傳性過敏反應經常不僅只在一個器官發生,而是多種組織器官同時或相繼發病。(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
童子蛋是否真的靠譜?
??在浙江省東陽市,賣童子蛋的小攤遍布大街小巷。當地流傳一種靠吃“童子蛋”進補的保健方法。這種童子蛋其實就是用童子尿煮的雞蛋。
??現代醫學對包括吃童子蛋、喝童子尿在內的尿療法是持懷疑或者否定態度的。2010年,科學技術部與華東師范大學共同資助的一項研究認為:雖然尿療倡導者試圖把尿療說成是科學的,但這種實踐卻缺乏充分的證據支持,而且沒有經過嚴格的理性批判的檢驗,這種現狀反映了公眾對科學方法理解的缺失。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醫學中心主任管德林告訴記者:“主流醫學界對于尿療的認可度還是很低的,一般醫院里都不提倡這種療法。”因為尿液屬于人體排泄的廢物,人吃進去的食物中包含很多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通過身體的新陳代謝加以分泌出來,最終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
管德林說,傳聞中尿療的功效大多沒有科學的臨床驗證,就連其本身的理論依據都難以讓人信服。這種模棱兩可的功效,醫院當然不能予以接受。“相較于那些沒有經過廣泛臨床驗證的依據,尿液的毒副作用倒是確鑿無疑的。尿療支持者的主張雖然聽起來對公眾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但這只是使用了科學術語,并沒有可靠的數據證明是確實經過現代科學方法研究的。于是這種類似古代偏方的醫療方法逐漸為主流醫學界所摒棄。”管德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