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不懂飛行的人來說,奧什科什僅僅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然而對于私人飛行愛好者而言,它就像好萊塢之于演員、波爾多之于品尊客。每年7月,數萬架私人飛機將云集在此。飛行客們、飛機制造商們將在這里開一個盛大的派對,并七嘴八舌地討論人類飛行的未來。而對于中國飛行愛好者們,奧什科什的盛況和奧什科什的討論又有怎樣的借鑒意義,并引發怎樣的思考呢?
2013年7月2日上午10點多,Mark Seliger駕駛著他的Piper PA-24滑過跑道,降落在奧什科什的威特曼機場。Mark Seliger的飛機是最近一周降落在這里的數千架飛行器中的一架。而在未來幾天,還會有超過10000架飛機飛臨在這座小鎮。
一架飛機的降落,這似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事件,可當你計算完這座小鎮機場的流量時,就會發現它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奧什科什是一座只有5萬人口的小城,只有一座3條跑道的小機場。可在“飛來者大會”(Fly In)舉行的前一兩天,總共10000多架飛機在這座城市降落。
讓我們粗略地計算一下。即使每架飛機降落(或起飛)僅僅只需20秒,機場也要好幾天時間接納它們。而在大會期間很多飛機都要反復起降。因此在這一周會有幾萬架次的飛機降落在這座小機場。然而一切卻如此有序,飛行愛好者們來得迅速,飛走時也同樣瀟灑。這些飛機的駕到,似乎比去地下停車場停車、取車還要高效、方便。而且更令人吃驚的是,舉辦這次活動的美國實驗飛機協會并沒有專職的組織、協調人員,所有飛機的管理、調度工作都由一群志愿者完成。他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飛行,是一項紳士活動
在威特曼機場,無數飛機在排著曲折的長隊,就像汽車排隊過收費站的場景。當一架飛機劃過跑道、升上藍天之后,志愿者給了一個手勢,緊接著第二架飛機出列、加速、升空。這一切都井然有序、非常迅速。
這個場景讓人不禁聯想起另一幕。如果上萬輛汽車堵在北京的三環上,又沒有權威執法者前來協調,結果會是怎樣?
舉辦“飛來者大會”的奧什科什僅僅是一座小鎮,人口規模只相當于中國的村級行政單位。當十多萬飛行愛好者一股腦涌進這座小鎮時,會發生什么?旅館不夠住、餐廳擠不下,數萬人都睡在停機坪上,仰頭就是自己或別人的飛機。某一天早上,當來自北京的高先生在奧什科什的停機坪上醒來時,他發現許多人都已經陸陸續續起床、離開。可令他驚奇的是,幾萬人露宿的巨大停機坪上找不到一丁點垃圾。等到所有人都去參加上午的活動,整個場地沒有任何有人住過的痕跡。
從這些發生在奧什科什的細節,我們能得出哪些想法?在世界大多數地方,開著保時捷、坐著勞斯勞斯的人,不論他們內心是否不可一世,但他們的言談舉止總是比大多數人更有禮貌。而對那些比開豪車更高端、駕駛飛機擁抱藍天的人,他們既是社會上最富裕的一個階層,又是內心最向往自由的一群人。隨著貴族文化的沒落、波普藝術的流行,世界漸漸變得扁平化了。做一名彬彬有禮的富人紳士,并不妨礙你成為內心狂野的自己。而私人飛行的蓬勃發展、奧什科什這場既紳士又刺激的飛行大會,都是這種社會潮流的現實體現。
飛躍的不僅是距離
世界上為何沒有這樣一種聚會——數萬名各國跑車愛好者開著座駕匯集到同一個地方。可是在美國,私人飛機擁有者卻可以每年輕松參加一次這樣的聚會(其他數百架飛機的小規模聚會不計其數)。答案很簡單,公路近似一種寬度有限的二維空間,它的承載力比三維的天空,相差得實在太遠。跑車無法過海,在公路上也只能你前我后,而且開到最高速度,對于飛機來說也不值一提。
這就是為什么奧什科什的“飛來者大會”會如此盛況空前。它證明了飛機在對抗距離、對抗擁堵方面,的確具有巨大的能量。數萬名私人飛機機主,只要提前幾個小時從家里出發,就能從美國、加拿大、加勒比地區飛越千山萬水、穿越國界相聚于這個小地方。
1900年6月,當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汽車大賽——“格頓·貝納特懷”汽車賽在巴黎啟程時,當年參賽的全部汽車只有5輛。而最終完成了全程比賽的只有2輛車。這些車以時速50公里/小時穿越鄉村道路時,總會聽到驚奇的歡呼聲。當時誰也沒想到,80年后幾乎每位歐洲人都有一輛私人轎車。
由此可見,奧什科什的“飛來者大會”所傳遞的另一個信息或預言:在不久的將來飛行會是一種私人交通方式。從速度、管理效率、安全系數上,私人飛行都會是人類長距離交通的主流方式。
而且,飛行超越的并不僅僅是距離,開放、自由的通航管理,可以消除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距離,促進一個更開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