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什科什的“飛來者大會”向中國通航界傳遞了至少三個啟示:私人飛行,是一種紳士運動;私人飛行,是一種潛力巨大的交通方式;私人飛行,能讓國家與國家間的交往更自由、更開放。
TIPS “飛來者大會”的起源
奧什科什位于美國威斯康星州東部,原是大湖區和密西西比河間的貿易點,農、林、牧地區的重要集散中心。由于地處大湖區,相對繁華的商貿活動使這里在100多年前就已成為知名貿易中心。1969年,EAA“飛來者大會”遷址于此,至今每年7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奧什科什都會上演盛大的飛行狂歡。如今的“飛來者大會”可以吸引數萬架飛機、數十萬人的參與。許多參會飛機都是自制的小型飛機,參加大會的人絕大多數都持有飛行執照。在“飛來者大會”中不僅可以看到各式飛機及飛行表演,豐富的航空科普及主題活動也為航空愛好者們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參會者分別屬于不同國家、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由于其盛大的活動規模,“飛來者大會”被譽為飛行愛好者的圣地“麥加”。
在國內,許多通航人士也曾做過相應的努力,希望將EAA“飛來者大會”的模式帶入中國。很多主辦方甚至直接將自己的活動冠以“中國飛來者大會的”的名號。然而結果大多不盡如人意。
2012年,被稱為“中國首屆飛來者大會”的2012法庫AOPA國際飛行大會在沈陽舉行。會議名稱中雖然有“國際”字樣,駕機而來的私人飛機只有兩架:一架是廣東珠海的“羅賓遜”,一架是北京的貝爾206直升機。即便如此,其中一架到達會場后還因為各種原因遭到禁飛。
活動現場,除了主辦方安排的不溫不火的飛行特技和動力傘表演,完全沒有其他活動了。因為活動內容乏善可陳,參展商只能是一臉無奈,滿腹牢騷。
同樣是“飛來者大會”,即使中國通航產業、私人飛行遠不如北美,但也不至于出現10000:2這樣驚人的懸殊比例吧!不是說私人飛行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嗎,那為何出現這樣慘淡的局面?對比奧什科什的成功,國內通用航空聚會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國內飛行者聚會問題一:
紳士尚未變成玩家
中國富裕階層的數量并不少,但他們的財富幾乎都是近二十年積累的。這些財富階層正在努力打造自己富裕、優雅的紳士形象,尋找身份認同感。許多中國富人即使擁有飛機,其最大功能也是一種身份象征,連交通價值可能都排在其次。所以,絕大多數中國富人在心理上并沒有成為私人飛機玩家。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扭轉著。
國內飛行者聚會問題二:
等待通航“井噴”
盡管低空開放的政策措施正在穩步推進,但目前中國通用航空飛機規模依然遠遠落后發達國家。不過從2012年到2013年,不論是媒體、民航、私人航空各個層面,對通航政策的關注都大大增加。有需求,政策卻遲遲放不開,最可能的結果就是政策推動后的突然井噴。也許是3年,也許是5年,但通航井噴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國內飛行者聚會問題三:
政績表演而非愛好者聚會
如濱奧航空銷售經理李龍看到的,在EAA“飛來者大會”上雖然有很多公司會制作飛機進行展示,但并沒有明確的經濟目標。這些企業很有興趣和玩家們做各種交流,而非直接談經濟合作。本質上來講,EAA“飛來者大會”是一次民間組織舉辦的、沙龍式的愛好者聚會。而中國的類似活動常常是商業公司牽頭、政府大力資助的半官方活動。一般來說政府會提供一些財政支持,但出于政績考慮,活動很可能更注重宏大的場面,而非自由地交流。而且財政投入難以逐年持久的特性,也限制了中國這種半官半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