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剛剛過去的半年,格瓦斯無疑成了飲料界的「焦點」。自從2012年年底,娃哈哈宣告進軍格瓦斯之後,從贊助《我是歌手》、《非誠勿擾》到後面大量的電視廣告漫天飛舞,各地公交站牌風起雲湧,各地超市的促銷活動不斷,娃哈哈以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將格瓦斯以「飲料新貴」的形象推至消費者面前。
先來普及一下常識,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格瓦斯時會誤以為是一個品牌的名稱,其實格瓦斯是一個品類的名稱,就像我們說的優酪乳、酸酸乳一樣。在俄語中格瓦斯是「發酵」的意思。這種用麵包乾發酵釀製而成的液體,是俄國人心中的「國寶級飲料」。
儘管這款飲料在東北早已名聲在外,但因為口感原因,長江以南的消費者對其一直「茫然未知」。直到哇哈哈格瓦斯出現,並在各地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作為最早將格瓦斯這一飲料引進大陸的秋林公司按耐不住了,站出來直指娃哈哈格瓦斯是山寨版,不正宗,而自己才是正宗的格瓦斯。由此格瓦斯之爭燃起。
不久前,秋林公司以一條「拜託『娃』,山寨也要認真點」的微博向娃哈哈開戰:「兌點麥芽汁也敢叫格瓦斯?」「加點蘋果汁也敢叫格瓦斯?」「套個琥珀色馬甲也敢叫格瓦斯?」「模仿,也請用心點」等,語言犀利,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直指娃哈哈格瓦斯爭奪「正宗」霸主地位。 對此,宗慶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誰都可以做格瓦斯,重要的是消費者認誰。秋林公司這種通過炒作方式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做法屬於惡性競爭,這種思維是不正確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前有加多寶對陣王老吉,今有秋林叫板娃哈哈,為什麼飲料界總是偏愛「正宗」地位?正宗真的就意味著成功嗎?加多寶、王老吉的前車之鑒猶言在耳,雖然贏輸尚難下定論,但曠日持久的廣告大戰令雙方元氣大傷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娃哈哈和秋林的格瓦斯之爭才剛剛開始,我們現在也難以考量,秋林的前期深耕和娃哈哈的廣告轟炸到底誰的作用更大,誰更正宗。但是,不管誰是正宗的,企業要想長遠發展,還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產品品質和創新上,實力才是企業永恆的品牌。與其隔空叫陣,不如埋頭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