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9月12日至15日在東莞國際展覽中心舉行。與往屆以及大陸其他地方所舉辦的「臺灣名品博覽會」所不同的是,東莞的「臺博會」已展現出「東莞模式」。
顧名思義,「臺博會」的形式就是為了展示臺商產品,希望臺資企業的產品能借此機會增加市場銷售和擴大知名度。這次「臺博會」,共有近400家臺商攜帶2.5萬件產品參展,希望借此開拓大陸市場。據統計,僅開幕當天,到場專業採購商就有9605人次,現場採購訂單7億元(人民幣,下同),一年內採購意向15億元。
一、與東莞臺商轉型升級結合
「臺博會」不是為展覽而展覽。舉辦「臺博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東莞臺資企業轉型升級,而這正是東莞臺商最急迫需要的,也是當地政府所期待的。為達此目的,為銜接過往轉型升級經驗,這次「臺博會」再次邀請臺灣的「中國生產力中心」、「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華信統領企業管理咨詢顧問有限公司」以及「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與東莞臺商協會相關代表進行了轉型升級簽約,繼續對東莞的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加大推力。

二、與臺商拓展大陸內需市場結合
東莞臺商轉型升級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經持續多年,並且已呈現「勝利果實」——大麥客。大麥客的橫空出現,其目的就是為了為推動東莞臺商搶占大陸內需市場,今次「臺博會」,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大麥客精神的延伸。
有了大麥客,讓東莞臺商拓展內需市場有了「公共平臺」,借助大麥客把產品賣給消費者,才是最終目的。為此,「臺博會」廣邀了一些採購商前來參加,哈薩克斯坦貿易投資署、磐穀商流、上海飛牛集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等採購商,分別與東莞僑運表業有限公司、信益陶瓷(股份)公司、富利豐食品有限公司、健泰花邊針織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了採購合約,這讓其他從事大陸內銷市場的臺商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
三、與臺商協會緊密結合
其他地方舉辦的「臺博會」,基本上都是臺北「貿協」主導和唱主角,當地臺商協會只能當配角,或者根本插不上手。東莞「臺博會」一改過去運作模式,開始由臺協主導,「貿協」只是組團「參展商」之一,「貿協」透過組織臺灣廠商參展的形式,參加今次「臺博會」。由此不難看出,東莞的「臺博會」未來將朝著「協會主導」的方向發展——因為協會才是臺商的大家庭,由協會出面主導「臺博會」,不但對會員需求知根知底,而且也體現了協會服務臺商的精神,並且更容易與地方政府配合。東莞的「臺博會」由臺商協會主導後,不但能形成「良性循環」,而且有利於協會打造服務臺商的新平臺(功能),猶如東莞臺協打造的「臺商子弟學?!?、「臺商大樓」、「臺心醫院」、「大麥客」、「富全物流」一樣,「臺博會」將成為承載臺商發展的又一個「服務平臺」。
四、依託政府積極進取
東莞臺商的發展軌跡表明,東莞市政府一直是臺商發展的最大支持者,每個臺商平臺的建立,都有政府做後盾。今次「臺博會」再次展現了政府支持臺商轉型升級、拓展內需市場的力度。
除了「臺博會」的特事特辦之外,東莞海關也為臺企建立了內銷特別通道?!敢郧皩庸べQ易企業內銷管理得比較嚴格,必須先經過相關部門的批準,才能在大陸銷售,否則就是違規。企業的生產不自由,所以很多企業不願意內銷」,東莞海關在了解了企業的需求後,及時向上級反映,爭取到了內銷「集中申報」制度,允許企業在一段時間內先內銷再向海關報批,很好地解決了政策方面的難題,大大增強了內銷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降低了內銷成本。
本屆「臺博會」為期4天,總攤位數近千個,設置了十大展區,吸引了約3萬家採購商。「臺博會」期間,還舉行了採購對接會、轉型升級交流會、觀光工廠簽約儀式等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