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呼吸污染空氣,不僅損害人體的心肺功能,還會危及神經系統,造成人的智力也會下降,人類提前進入老年階段,甚至連一個電話號碼都記不住,也學不會新的數碼產品?
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所毒理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彭雙清告訴記者,“在陰霾天氣,人們不能憋著不呼吸,所以無法回避接觸污染的空氣。污染的空氣中包括汽車尾氣、化工廢氣排放,以及污染空氣中的有機、無機物質形成的空氣顆粒物。尤其是PM2.5細小顆粒里帶著各種各樣的如惰性氣體、重金屬離子等化學成分,毒性實際上是很廣泛的,進入人體以后會導致各種疾病。國外研究稱,它與老年癡呆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但也不至于呼吸著空氣馬上就中毒了。”
世界衛生組織介紹,空氣中PM2.5濃度年均值不應高于10微克/平方米。 按照環境質量監測標準,PM大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通常可以被阻擋在人的鼻腔外,PM在2.5微米~10微米的能夠進入上呼吸道,有時通過痰液排出體外或者被鼻腔內部的絨毛所阻擋,但是PM小于2.5微米的就不容易被阻擋,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和肺泡。
“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附著在顆粒物上,經過肺臟氣管的局部作用,當沉積肺泡的粉塵被溶解后進入血液,損傷血紅蛋白輸送氧的能力,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細胞吸收容易破壞細胞造成塵肺。尤其在陰霾嚴重時,空氣中的污染物雜質可使人的中樞神經發生病變,可能會出現慢性的長期效應,危害神經系統也是可能的。不僅影響神經系統,同樣也是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腫瘤形成的一個誘因。比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平時就有呼吸系統疾病或是心血管疾病,更有可能降低腦部認知能力。”彭雙清表示。
廣東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鄧躍飛表示,“雖然對此方面沒有課題去專門研究,但憑醫學知識來看,如果空氣污染很嚴重,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過高,肯定會通過黏膜呼吸道進入人體,對包括腦細胞、神經細胞都產生毒害影響,進而影響到人的腦功能。”
2012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院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小鼠實驗。根據解剖結果,兩組小鼠的海馬區出現了明顯不同。令人驚訝的是,實驗小鼠的海馬回的神經細胞發生了變化,神經細胞頂端突觸的數量減少了。突觸的作用是連接不同的神經細胞,突觸減少會導致樹狀細胞的復雜性下降,最終導致記憶力下降。結果發現,凡是長期吸入污染空氣的小鼠,不但需要更多時間來學習找洞,還遺忘得特別快。
彭雙清說:“海馬損壞,認知功能會相應受到損害。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如果一個記憶片段,比如一個電話號碼或者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被重復提及的話,海馬體就會將其轉存到大腦皮層,成為永久記憶。”
“長時間暴露在污染空氣當中的工作人員,如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等,更應該注意空氣污染對自身的危害。空氣中的有毒物質進入體內的多少,以及持續時間的長短,也是污染空氣對人體傷害不可忽視的因素。”彭雙清說。
最近我國的媒體和公眾都在關注,霧霾天氣對人們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的生理性損傷。此次國外的實驗首次揭露了空氣污染對大腦的直接傷害作用。假定在小鼠身上的實驗結果在人體上出現,這既是一個風險評估,同時也是我國科學家要研究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