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流行性感冒這個詞,大多數人絕對不以為然,認為只是一種“扛一扛”就能好的小毛病。而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在H7N9爆發的今天,卻令人談“虎”色變。那么,流感病毒到底是什么?它與普通感冒有什么區別?人們常說的甲流、乙流到底又有些什么不同呢?只有弄清楚這些,才能了解到流感有時真不是一種“不起眼”的小病。
流感VS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稱是流行性感冒,它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一聲咳嗽、一個噴嚏,就能把流感病毒散布到空氣中。而流感病毒的傳播性很強,很容易造成爆發性的大流行。患上流感后,人體出現的癥狀也比較明顯,除了有較嚴重的全身不適外,還通常伴有高熱、寒戰、頭疼乏力以及周身酸軟等。
而相比流感,普通感冒則要溫和得多。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一些細菌都有可能成為引發普通感冒的罪魁禍首。在患上普通感冒后,一般會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及咽痛等,全身癥狀不明顯。對于普通感冒,目前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所有治療感冒的藥物也僅是針對感冒癥狀的緩解,但好在感冒是一種相對溫和的疾病,如果沒有并發癥,一周內就能痊愈。
甲型流感的變異能力很強,每隔十幾年發生一次大變異,所以對人類造成的威脅也最大。這次鼎鼎大名的H7N9就屬于甲流的范疇。
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種不同亞型的流感病毒。對于這些亞型的不同命名,來自于H和N的不同。
H——紅細胞凝集素,作用是幫助病毒打開宿主細胞(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大門
N——神經氨酸苷酶,能夠破壞細胞的受體,使病毒在宿主體內自由傳播。
與禽流感有關的食品安全
保持清潔
√拿食品前要洗手,準備食品期間還要經常洗手。
√便后洗手。
√清洗和消毒用于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和設備。
√避免蟲、鼠及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為什么?
多數微生物不會引起疾病,但是泥土和水中以及動物和人身上常常可以找到許多危險的微生物。手上、抹布和尤其是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攜帶這些微生物,稍經接觸即可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病。
生熟分開
√生的肉、禽和海產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
√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門的設備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為什么?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鮮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險的微生物,在準備和儲存食物時可能會污染其他食物。
做熟
√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
√湯、煲等食物要煮開以確保達到70℃。
肉類和禽類的汁水要煮成清湯,不能帶血水。
√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為什么?
適當烹調可殺死幾乎所有危險的微生物。研究證明,烹調食物達到70℃的溫度有助于確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別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餡、烤肉、大塊的肉和整只的禽類。
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
(最好在5℃以下)。
√熟食在食用前應保持一定溫度(60℃以上)。
√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
√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
為什么?
如果以室溫儲存食物,微生物可以迅速繁殖。把溫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止。有些危險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長。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或進行處理以保證安全。
√選擇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選擇經過安全加工的食物,例如經過低溫消毒的牛奶。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凈。
√不吃超過保鮮期的食物。
為什么?
原材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險的微生物和化學品污染。受損和霉變的食物中可形成有毒化學物質。謹慎選擇原材料并采取簡單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減少危險。
流感的類型
??流感病毒有三種類型:甲流全稱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除了能感染人、豬、馬、海豹等哺乳類動物外,還可感染給雞、鴨、候鳥等禽鳥類動物。因此,準確劃分的話,A型流感病毒還可細分為豬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多種類型;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類,疾病的產生通常較甲型病毒溫和;而丙型(C型)流感病毒也只感染人類,并不會引起嚴重的疾病。
流感知識小百科
2013年4月,一種疑似變異的鳥類病毒被懷疑與中國上海出現的上萬頭死豬有關。人類感染這種病毒的死亡率仍不得而知,但截至4月11日已有33人感染,其中9人死亡。
甲型流感用H和N來區分不同類型(如H1N1)。H代表紅血球凝聚素,N代表神經胺(糖)酸苷酶。
流感類型的字體大小代表人類的致命率,字體顏色較淡,該種病毒代表很少感染人類。
豬經常成為流感爆發的來源,因為豬能夠被發生于人類、禽類和豬自身的流感感染。更危險的是,他們充當了新型病毒從鳥類到人類的中間環節。
禽流感在媒體的曝光率最高。感染者的死亡率達到60%。但直接的人傳人感染方式尚未被報道。
在歐洲禽類爆發禽流感較少,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罕見。
“豬流感”最常見的一種變異體。與其類似的“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曾導致上千萬人死亡。2009-2010年爆發期間,全世界共有1萬多人因此喪命。
普通流感僅在人類身上被發現,危險程度不及甲型流感,不會引發流行。
在1957年導致“亞洲流感”大流行,隨后在人體消失,目前僅在禽類群體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