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是個新的病原,H7N9也不是一個新的病毒,它不像2003年的SARS,是個全新的東西。到現在為止,所有的流感病毒應該是可防可控的,早期診斷也是可治的。”4月9日下午,中國科協召開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譚文杰表示。
H7N9在人群間大范圍傳播的可能性較低
多年來,譚文杰一直在對禽流感相關病毒進行跟蹤和研究,他對記者表示,SARS能夠迅速人傳人,其傳播能力要比H7N9強得多,就現在的有關監測來看,H7N9在人群間大范圍傳播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公眾沒有必要過度恐慌。
譚文杰表示,禽流感病毒除經呼吸道傳播外,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觸病毒也可被感染。但是H7N9目前依舊處于散發狀態,并沒有出現人傳人的確鑿證據。
另外北京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柯會星表示,目前華東地區的H7N9病毒感染死亡者中,絕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原因,他們大都直接接觸了染病的家禽、野禽、禽肉或者其排泄物,自身體質也較弱,有的甚至以前就有相應的呼吸道或者肺部疾病。
H7N9病毒能夠有效預防
對普通人而言,H7N9病毒也還是能夠有效預防的。“只要保持科學預防,例如如果我們平時做到不接觸、不食用病的或者死的禽肉、畜肉,不購買無檢疫證明的鮮、活、凍禽畜及其產品;在食品加工、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處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保持手部衛生,常洗手,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作之后,餐前便后,以及處理生禽畜肉和生雞蛋后均要洗手等這些舉措。”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醫師田向陽表示,盡管當前H7N9感染的來源及傳播模式尚不能確定,但采取以上舉措,傳染上H7N9禽流感的可能性就要大幅降低。
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板藍根有效治療禽流感
研究發現,禽流感病毒對低溫抵抗力較強,在較低溫度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個月。但是譚文杰表示,其對熱敏感, 在65℃水中加熱30分鐘或者100℃的開水中煮上2分鐘就可以將這類病毒殺死。
“因此,在平時的飲食中,食用雞鴨等禽類產品,只要將其煮熟、煮透,就不會染上該病毒。”譚文杰表示。
而柯會星則表示,就是感染了H7N9等禽流感病毒,只要在發病起48小時內到當地的大型醫院及時治療,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如果晚了,就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并發癥。”柯會星說。
在H7N9疫情發生以后,板藍根再度成為很多人瘋搶的“萬能神藥”,甚至一部分專家及地方衛生部門也積極推薦板藍根的預防作用。杭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謝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并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板藍根在預防和治療H7N9禽流感方面有較大的作用。
另外,對于現在很多人所說的蔥、蒜等消毒的蔬菜能夠預防H7N9的說法,謝立認為這只是人們基于平常生活的一些經驗,但其預防效果真正怎樣,現在還沒有科學證明。
而在病毒流行之時,謠言是另外一個需要被提防的毒瘤。4月7日,家住西安市長安區王莽街辦的南某為增加自己網絡空間的人氣,在自己的微博和空間中發帖,謊稱陜西發生禽流感事件,并編造十多人死亡的虛假信息。一度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
田向陽表示,預防H7N9等禽流感的關鍵是不要相信謠言,要隨時關注正規渠道提供的科學預防信息,做到科學預防。
3月10日晚,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對外發布消息稱,已向各地共發放了16萬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檢測試劑,覆蓋到31個省所有的流感網絡實驗室。這對及時發現新的H7N9感染者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周海翔告訴記者,目前我國也沒有必要對春季鳥類遷徙可能導致的H7N9擴散過度擔憂。“目前很多鳥類的春季遷徙已經結束,到現在,如果鳥類的北遷沒有導致H7N9的擴散,以后造成其大規模擴散的風險就會比較小。”
不過周海翔表示,為了自身的安全起見,不食野生鳥類無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因此給自己傳染上了禽流感,那就損失大了。”周海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