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2013 HTML 5峰會——“HTML 5守望者暨開發者”的大會現場涌入了2600人,令只能容納1000人的會場顯得格外擁擠,遠遠超出了舉辦方HTML 5夢工廠創始人田愛娜的預期。作為“最接地氣”的社區組織,HTML 5夢工廠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已經成功整合了全國開發者資源,截止目前全國的13個城市有專屬負責人在進行開發者社區工作,企業會員超過30家,活躍開發者人數超過20萬以上,田愛娜因此對國內的HTML 5應用市場的發展有著切身的感受。
HTML 5生態圈以各類運營平臺為中心,將大大小小的軟硬件廠商和開發者維系起來,從而形成井然有序、上下互通的良性循環。
為開發者提供更多選擇
一個技術的興起、追捧、興旺、衰敗,有其必然的規律,從HTML 5來講,之所有這么多開發者愿意追捧,就是大家認為這個技術是趨勢,它的確很“美”。HTML 5的“美”于在“一次撰寫,多次運行”的便捷性和跨平臺性。
這些技術上的特點,將最終轉換為成本上的優勢。東方愛智是一家從事App外包服務的公司,CEO曾永紅向《互聯網周刊》記者表示,“在我們公司的報價上,運用HTML 5技術在開發預算上會縮減50%,能很好地為企業節約成本。”
HTML 5除了在開發成本上有優勢外,它的“快速實現”、“靈活”等特點也更適合變化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北京傲游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前端開發部經理、W3C聯絡員趙錦江認為,“開發者今天投入做一個App,發現市場反響不好,需要立刻做出改變,如果是用HTML 5開發的話,修改起來很方便,反之如果是Native(原生技術、本地技術)修改等于要把每個平臺都修改一遍,成本也很高。”
在HTML 5標準還不統一、瀏覽器支持碎片化的今天,更多的開發者選擇和原生混合的Hybird模式進行開發。在外觀、界面等部分使用原生技術,用HTML 5來實現內容發布更新。這樣一來,就將HTML 5跨平臺特性和Native效果呈現的優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TouchChina的《景點通》開發“輕應用”時就采用了HTML 5技術,創始人兼CEO沈卓立說道,“我們用Native做框,里面內容更新的部分使用HTML 5。雖然我們沒有使用Canvas這些很強悍的功能,但我們會使用HTML 5來調用設備接口,實現定位、拍照等功能。”
HTML 5樂享云創是一個云計算的HTML 5可視化專業動畫平臺,專業從事HTML 5富媒體廣告及Web App開發。在同期入駐的“微軟創投云加速器”的第二期企業中,樂享云創是20家企業中唯一一個使用HTML 5的企業,這也符合開發者選擇純粹HTML 5技術開發的現狀。樂享云創之所以敢于完全依賴HTML 5技術,是因為在因為交互動畫中主要使用的是HTML 5Canvas以及部分CSS3特性,而這些特性恰恰是瀏覽器支持已經比較出色的部分。
同樣成功的案例還有由奧博杰天開發的QikPg Web閱讀器,它也是一個基于HTML 5技術的、能支持展示豐富互動內容的閱讀器。其中不但大量采用了 Canvas進行動畫效果的渲染,HTML 5本地存儲的功能也很好的支持了部分內容的線下閱讀,極大地提高了閱讀體驗,另外視頻標簽還可支持無插件高清視頻播放。
對于開發者來說,他們并不在意HTML 5未來會不會和Native“掰手腕”,用最恰當的技術做出最酷的產品才是他們的理想追求。
平臺讓產品更出色
與Native App的成熟市場不同,Web App還處在發展之中,生態圈也不夠成型。尤其是在平臺支持方面更是相距甚遠。
FirefoxOS是基于HTML 5技術的完全開源的移動平臺,意在從底層消除手機在web領域的局限性,從而為將來HTML 5應用程序在手機上的廣泛應用做保障。該系統采用Open Web(開放網絡)技術,以Gecko引擎為核心,實際上就是一個“放大、沒有邊框的”火狐瀏覽器,所有應用都基于網絡,希望用戶一開機就能夠連接上互聯網,通過Local Cache (本地緩存)功能即時更新,并讓用戶在脫機的狀態下也能無障礙使用。
北京謀智(Mozilla)市場與戰略發展總經理過元錚向《互聯網周刊》記者表示,隨著HTML 5標準的逐步確定,瀏覽器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操作系統。“全球有800萬Web開發者,他們都可以輕松的轉換角色,成為Firefox OS平臺中的Web應用開發者。”
目前三星、英特爾正在攜手打造Tizen系統,可以看作一個基于Linux的開源軟件平臺,應用程序接口基于HTML 5和其它web開放標準。英特爾在今年7月3日推出了服務開發者的XDK平臺,覆蓋iOS、Android、Tizen系統,為開發者提供“開發、測試、部署”服務。“有了這樣的服務后,開發起來就會很順暢,我們也會將好的應用推薦到應用商店。” 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市場總監陳緒表示。
目前,國內尚未有專門針對HTML 5的平臺,主打“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的百度“輕應用”其實也是介于Native App和Web App之間的Hybird App。在百度輕應用開放平臺中,開發者可以通過Clouda開發框架來開發Web應用。除此以外,百度也將會利用手機百度APP中進行分發。未來輕應用還將接入百度地圖、瀏覽器、hao123等平臺,實現多入口資源打通。
發展快慢還要看硬件
人們在關注HTML 5時,往往將目光集中在軟件領域。其實,硬件廠商也早已紛紛布局,希望能在HTML 5市場里有所斬獲。越來越多的硬件廠商加入到開源軟件項目中,一方面讓軟件更好的利用硬件資源,另一方面也能讓硬件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HTML 5的優化不僅僅是標準的推行,更應該有硬件的支持。和大多數人印象不同的是,趙錦江認為因為有比較成熟的硬件支持,HTML 5在PC端的表現更出色一些。
目前HTML 5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運行速度太慢。而英特爾一直致力于CPU的加速,在工藝上從45納米到32納米再到22納米不斷提升,設計上也更加針對移動智能平臺,不斷優化移動處理器指令級,從而為HTML 5應用提供更高體驗。
英特爾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1萬名軟件工程師,研究領域包括BIOS、Linux內核、虛擬化等多個方面,其中HTML 5軟件工程師超過2000名。OTC(開源技術中心)是其軟件與服務事業部下屬的一個分支,在中國已經成立了11年之久,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工程師,他們熟悉底層技術,了解國際開源社區,加之多年經驗的積累,讓英特爾可以快速成為主流貢獻者。“我們一直和W3C有積極的互動,我們參與HTML 5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國際開源社區。在Webkit社區以及Chromium項目中,我們分別擁有16名和13名committer,3名reviwer和4名owner。并且我們在Linux內核代碼貢獻排名第一。”陳緒如是說。
作為推動HTML 5前進的另一重要硬件廠商,高通公司的驍龍處理器已經廣泛應用于Android、Windows Phone、Black Berry等多種主流操作系統。此次,高通特別為Firefox OS系統進行了芯片優化。而已經和Firefox OS達成合作協議的華為、阿爾卡特、LG等廠商的智能手機,均配置驍龍處理器,將對HTML 5的支持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