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庫,也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最大的蓄水池。它在高寒地區由雪再結晶聚積成巨大的冰川冰,后又在重力這一主要因素的推動下形成。
全球70%的淡水被儲存在冰川中。除了大洋洲以外,其他六大洲都有冰川。其中淡水資源最富余的是南極洲、格陵蘭島和喜馬拉雅山等山脈。
自1850年小冰期結束以來,全球冰川開始發生退縮,這種退縮屬于正常氣候變化現象。然而,近幾十年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速率在世界越來越多的地區融化著。
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冰川呈現出加速融化的趨勢。2010年,世界冰川監測機構關于冰川融化的最新評估顯示,冰川年消融速度是2000年以來的兩倍。
這一時段也正好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為溫暖的10年。科學家們認為,造成冰川融化的罪魁禍首正是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人量的碳排放破壞了生態平衡。冬季過于干燥,夏天過于炎熱,都在加速著冰川融化。這對于環境和人類有著極大的影響,全球冰川消融將帶來洪水、泥石流、海平面上升等系列災害。人類首當其沖要面對的潛在氣候災害,便是北極圈里的格陵蘭島。
據測算,這個全世界最大島嶼上的冰蓋,每年約有220立方公里的冰融入海洋。如果這些冰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米。海平面每上升1米,全球就將有1.45億人的家園被海水吞沒。
世界自然基金委員會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50厘米。北極冰川到2070年幾乎會完全融化,而如果地球上所有山岳冰川全都解體流入海洋的話,將導致海平面升高50~70米。
冰川融化,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韓國氣象廳利用從1971年到2000年所觀測到的氣溫平均值和數值預測模型推測,受溫室效應的影響,本世紀內韓國的冬季將消失,屆時韓國將變為亞熱帶地區。印度也有消息說,持續的全球氣候變暖,給印度帶來全年四分之三降雨量的西南季風不再光臨印度,從而對當地農業造成滅頂之災。美國冰河學家朗尼,湯普森曾說:“我們還沒有能夠完全了解火氣系統的復雜性。正因為我們不懂,我們就應當非常謹慎地評估,我們將在多大程度上削弱這個系統。”過去許多年來,人類不僅沒有對大自然進行“謹慎評估”,甚至還進行了一些不計后果的活動,已經使天氣系統發生了改變,而對于這種改變的后果,日前還難以預料。
有環境科學家悲觀地認為,隨著氣候變暖,冰川將消融,極端天氣災害也將頻頻發生,會導致糧食短缺、疾病肆虐,人類生存面臨威脅。但也有樂觀者相信,大自然本身有著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而隨著人類已經認識到氣候變暖的嚴重性,氣候變化的勢頭會得到遏制。
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規,世界各國都已達成共識,必須從現在開始著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節能汽車、節能建筑和節能電器等在各國都逐步得到推廣,各國環境也持續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