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姓名:羅晟哲
昵稱:小小羅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1年12月
部分獲獎經歷:
榮獲2011~2013年分宜縣少兒組冠軍
2012年江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乒乓球比賽
2013年新余市少兒組前六名
一進羅家大門,滿滿一墻的獎狀就映入眼簾,有乒乓球的、學校三好學生的、文明學生的……
小將初成長
有著娃娃臉的小羅晟哲,在江西分宜有著不少的乒乓球迷,還在上小學的他居然都有2個小徒弟。采訪他的時候他還有些不好意思,可是一說起乒乓球,有些靦腆的他立馬變得神采飛揚,口若懸河,眼神中散發出自信的光芒。
說起來,小小羅稱得上是乒乓球世家。奶奶和爸爸都是乒乓球高手,參加過大大小小不少比賽。爸爸羅晶瑩希望小小羅也能子承父志——喜歡乒乓球。可是剛開始小小羅好像對乒乓球并不感興趣,學了一下子就不想學了。羅爸爸知道這事強求不得,于是他開始對小小羅進行潤物細無聲地興趣培養,他常常陪小小羅一起看乒乓球比賽,和小小羅打打球,慢慢的小小羅開始對這項運動感興趣,戰勝老爸的決心與日俱增。羅爸爸讓小小羅拜師在李力勤教練門下(李教練可是縣里乒乓球十幾年的常勝將軍),就這樣小小羅開始走進乒乓球世界。
獨闖魯能學校
在小小羅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羅爸爸頂著壓力把他送到山東省魯能乒乓球學校,讓他全面地接受正規、專業訓練。當羅爸爸做出這個決定時,全家人都反對,因為山東離江西一千多公里,魯能乒校只負責乒乓球訓練,其他一切事情都要自理,吃飯要自己排隊,洗碗,洗澡要靠自己,洗衣服要靠自己,羅晟哲當時只有七歲半,有時睡覺都要摸著爸媽的耳朵才睡得著,更別說自理了。可是在溫室里的花朵總要經歷風雨的洗禮。羅爸爸覺得孩子遲早要離開父母,獨立面向社會,讓羅晟哲從小得到鍛煉,也未嘗不是件好事。他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又讓老師給羅晟哲打電話,配合一起做小小羅的思想工作。
就這樣,一直在家人呵護下的小小羅,突然一下就要自己獨立生活一段時間,他自己也有點不自信,“我能行嗎?”但這個小不點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體能訓練、乒乓球技能、練球他一絲不茍,打飯、洗澡、洗衣服生活上他一手搞定。當然這都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經過這次培訓,羅晟哲得到了很大的鍛煉。他不僅接受到了正規的乒乓球啟蒙訓練,生活自理能力更是得到了提高。
再戰曹燕華學校
嘗到甜頭的羅爸爸第二年又把小小羅送去了上海曹燕華乒乓球學校,這個學校不僅有乒乓球教學,而且還有思想教育課。白天打球,一三五晚上老師帶著他們寫暑假作業,二四六晚上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知道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長大后要回報社會,遵紀守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去上海,小小羅就更加如魚得水,各種生活困難都能較為自如的應對,意志上也有很大的進步。
小荷才露尖尖角
乒乓球這項運動,僅靠兩個暑假時間訓練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的。羅爸爸覺得孩子都能堅持,作為家長,更有責任和義務一起堅持。這些年來,羅爸爸不管再忙再累,風雨無阻,周末一定都會送小小羅去新余或宜春的體校訓練。直到去年,縣里開辦了首家青少年乒乓球培訓學校,他們才稍微輕松點。
堅持就是勝利,通過不斷的訓練、比賽,小小羅的球技突飛猛進,先后獲得了縣小學組單打冠軍,市小學組單打第六名的成績。團隊比賽中也有不俗表現,去年江西省體育傳統學校比賽中,他一場未輸,為分宜一小獲得第三名立下了汗馬功勞。
以小博大越戰越勇
羅晟哲代表分宜參加團隊比賽,小小的他要和大人對搏。在體力、身高上他和成人懸殊很大,他只能在技巧和戰術上找突破點。當被問起和對手打擂的時候會緊張嗎?畢竟人家比你大那么多,體力、身高、經驗上你們都有差距哦。小小羅堅定地說,不怕,我能行。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在這場較量中小小羅穩扎穩打,越戰越勇,在團隊比賽中個人全勝。
厚積薄發全面發展
有人問花這么多時間在打球上,會不會對小小羅的學習有影響?懂事的他把學習和興趣安排得很好,他總是把課程消化后再去進行球技訓練。他每天都要堅持一個多小時的體能訓練,訓練項目很簡單,跳繩、步伐訓練、揀乒乓球……可是要練好這些卻不容易,跳繩要盡量跳得很高,步伐訓練要準要快,揀乒乓球要求速度和腹部力量使用得當……對于年齡不大的他,這些都不容易,這么大孩子還處在愛玩的年紀,他要克服愛玩的心理、功課的壓力,雖然小小羅有時候有點小波動,可是他都能及時調整好。他不僅把學習和打球安排得很好,他還在班級擔任班干部,為同學們服務。小小羅真棒!
羅爸爸語錄:
我和羅晟哲有個談心的習慣,我們倆每天會在家說上10~20分鐘悄悄話,這樣有利于我對孩子的了解。記得他三年級的時候,有段時間我發現他學習退步很大。和老師溝通時,老師也覺得他上課心不在焉,沒聽老師講課。我就以朋友身份和他聊天,他告訴我,由于接觸了電腦,上課沒心思聽講,想的全是游戲。我當時很著急,但對他沒有發脾氣,而是耐心地開導他,讓他感受到我不是以父母命令方式強迫他,而是和他平等對話。他很快就接受了我的建議,以后上課非常認真。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如果孩子把你當成了朋友,有什么話都會和你說的話,家長對小孩的管理和教育就輕松了很多,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堅持每天和他以朋友身份聊天,效果很好。我和他平時玩得好的同學也相處得很融洽,我隨口就能叫出班上的二十多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還邀請我加入了他們創建的qq群,通過他們,也可以從側面進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