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常常需要描寫,描寫前確定視點非常重要。所謂視點,就是觀察點,即觀察者的立足點。視點的確立和變化,往往因人而異,不僅有利于捕捉事物的特點,也有助于作者新的發現。視點有固定視點和變換視點兩種。
一、固定視點。固定視點就是作者在描寫前確定一個不動的觀察點,并從此出發展開視角,捕捉事物的特點,像繪畫固定框架一樣確定描寫的范圍。觀察事物,本來可以選擇許多不同的視點,但應該選擇最佳的視點并把它固定下來,拓展最佳視角,捕捉事物的特點,截取最佳的畫面。如下面一段描寫:我站起身,回首朝云霧深處悻悻地盯了一眼,突然,云霧從底下升起,急速地飄飛,天,忽然晴了一角!剎那間,我驚呆了,一條“巨蟒”從山旁伸出了“蟒頭”,凜然矗起,氣勢奪人!啊!我不由驚叫起來:“巨蟒出山!巨蟒出山!”世上罕見的三清山絕景,猛然閃現在我的眼前。而且吞云吐霧呼呼有聲。僅僅兩分鐘,“巨蟒”又消失在它吞葉的云霧中。
這是作者固定最佳視點之后,捕捉到的三清山絕景的特點,較好地揭示了事物的層次。在一定的視野范圍內,由于遠近高低的距離不同,或者由于事物的組合不同,便構成了不同的色彩。確立固定的最佳視點,畫面便有了鮮明的特點,富有層次感。再如:哦哦,這秋陽中傾斜的山坡,山坡上鋪滿著不知名的野花——那五色斑斕的野花,遠遠的一角城墻,城墻上的天空,天空中流蕩著的白云,這不是一幅極好的風景畫的題材嗎?……哦哦。這一帶疏林楓葉,楓葉經了秋陽的熏染,經了秋風的吹拂,也有紅的了,紅得如瑪瑙般鮮明;也有黃的了,黃得如油菜花般嬌艷;也還有綠的,那仿佛在長夏時一般的滴翠;后面有紅墻古屋的襯托,上面有藍天的掩映!
作者確立了視點,便描繪出遠近景物的色彩層次,山野的特點也非常鮮明。
二、變換視點。顧名思義變換視點,不是定在一個固定的視點上,而是在改變自己的觀察點。
變換視點,主要表現在觀察事物的地域上的變換。即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立足點轉移,視角也跟著轉移,捕捉著不同地域的事物的特點。例如《長白山,你告訴我》中的描寫片段就是用變換視點觀察、寫作的:車窗外仍然是濃蔭遮目,偶爾峰回路轉,才從樹木的隙縫中窺見座下的“藍箭”事實上正緊貼著陡峻的山腰盤旋而上。汽年的上方不得而見,汽車的下方看去卻像是一片浩瀚的林海。這林海隨著山勢起伏一直伸展到云霧彌漫的地方,那里云海與林海交匯,只見蒼茫一片,是云是林已不可復辨了。下得車來,感到這里的視野寬闊多了。在汽車前后三百米的山路兩旁,到處都是這種蜷曲、趴伏著的樹,剛才在山麓原始森林中獲得的那種雄偉、挺拔、深厚、沉郁的感受、消失得干干凈凈,一時竟像置身于一片雜亂的荊棘之中。
這是隨著視點變換描繪長白山的景色。觀察點變換,區域變換,景物的特點也在變換。
變換視點,一般都連成一條線,可以是單線,可以是雙線,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由點及線,由線及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一般的描寫,都以作者視點為轉移,但有的文章中的描寫,為了強化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常常以人物的視點來揭示其他人物或景物的特點。從而形成多種類型的視點,構成縱橫交錯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