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App必須思考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而不能追求虛假活躍度。做游戲追求的是短平快,做工具這樣會把自己做死。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一大批以提供實用信息為主的工具App相繼涌現,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中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但在產品和用戶體驗驚艷一陣之后,這些創業者們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有些尷尬地問題——如何生存。
由于國內App市場的付費習慣,這種工具不可能靠用戶付費更不可能靠內容付費。目前,工具App的盈利模式依然比較模糊,大部分的嘗試都是基于一定的用戶數量,這樣就可以為客戶推送廣告或營銷內容,但是如果推送太多的話又會影響到用戶體驗。
國內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先把產品做好,積累用戶規模,然后再進行商業化。”易觀國際互聯網終端及應用行業中心分析師王珺對《互聯網周刊》記者表示,用戶規模和商業化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但移動互聯網在國內最基礎、最核心的資源就是用戶。
大姨嗎CEO柴可對記者表示,從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來考量,真實的用戶有多少,這樣它的商業價值才有多少,如果一個用戶十年都用“大姨嗎”會抵過100個用戶。“我更看重怎么通過軟件服務好每一個用戶,讓每一個用戶都是有質量的用戶。”
“大姨嗎”目前已經有1800萬用戶,國內App市場下載量達到這個數量級的應用很多,但每天像它一樣活躍用戶達到200萬數量級的卻很少。柴可道出了背后的原因,“國內的互聯網大家都喜歡看榜單,一些創業者為了利益去刷榜。”
浮躁得不償失
今年年初,360因為涉嫌刷榜,影響App Store排名而遭到蘋果的下架,讓這個灰色地帶曝光在公眾面前。事實上,盡管360不少應用在App Store排名中占據靠前位置,但從刷榜的角度看,360舉動在國內來說并不是最嚴重的。
由于國內移動互聯網競爭十分激烈,一些急于求成的創業者選擇了“捷徑”,而用戶的從眾心理加重了這種浮躁的心態。對于一些同質化比較嚴重的應用,刷榜可能會有效果,但是長遠看其實對他也沒有很大的好處。“刷榜是在誤導用戶,使得市場是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王珺表示,最終能不能賺到錢還是要看實際的用戶活躍的用戶的多少。可廣告主也不傻,也會看App的效果,而且很多廣告主也是以按效果付費的模式去做的,這樣做了一兩期以后達不到效果廣告主就不會再合作了。
“流量沒有人家大就是失敗,這種成王敗寇的思想完全是錯誤的。創業者在移動互聯網也可以縱容一下沒有道德沒有底線的東西的話,就會導致移動互聯網也會像傳統互聯網一樣被毀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姨嗎”的競爭對手已經通過刷榜在很短的時間達到了千萬的數量級,并且對“大姨嗎”進行惡意的攻擊,柴可憤憤表示,好的創業者因為這樣被逼到美國去創業了,那么中國人連軟件都只能山寨的了。
這不無道理,當一些創業者急于通過作弊的手段去證明自己時,他們已經無心去鉆研產品。移動互聯網因為學習的門檻很低,抄襲的門檻也很低,再加上國內知識產權保護不夠,抄襲也相當普遍。這種方式很難打動用戶,導致應用在發展初期就死了很多。
柴可指出,創業者不能過于著急,有時候越是想得到錢卻越得不到。“我們不去刷榜,我要靠口碑提高我的質量,品質可以保證我是非常靠前的,日均流量200萬的在中國不超過30款。”
墨跡天氣CEO金犁也對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指出,墨跡天氣是靠一版一版發布新的功能積累的口碑和用戶,優質的內容很重要,好的產品很重要,墨跡天氣用戶數過億沒有什么秘訣,跟用戶貼心很重要。
生存學會拒絕
墨跡天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塞班時代的用戶積累,如今一個新的應用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做成這樣的規模已經不太容易。王珺對記者表示,如果能真正把握用戶的需求,而且市場上沒有同類做的比較好的應用,形成規模還是有機會的。
而“大姨嗎”正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而壯大的。談及成功的秘訣,柴可透露,“大姨嗎”的編輯團隊幾個都是醫學院的博士,內容團隊會和臨床醫生去聊,而不是隨便在網上抄一下,把積累了很久的數據整合出一個的數據庫,能夠根據用戶上傳的信息預測出其面臨的癥狀。最重要的是“讓用戶感覺到背后是很多人在為其服務,而不是機器。”
基于龐大的用戶規模,“大姨嗎”已經開始進行商業化的嘗試。據柴可介紹,在“大姨嗎”的社區中,嘗試了“比較矜持的廣告”,其實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廣告,而是與女孩相關的實用信息,只是加了贊助廠商的冠名。
“按現在的流量,預估我的廣告費應該在100至200萬元。一個互聯網企業有了這樣的流量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你一定要考慮不去做什么。不要去做無良的廣告,而是要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所以我現在不開放出來也不能開放。”
柴可表示,工具App是一個先苦后甜的過程,這和游戲完全相反。游戲App的周期很短,而工具周期是很長的。但工具App前面是很痛苦的,用戶的數量、盈利都是問題,但堅持到最后用戶就會一直用下去。工具App必須思考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而不能追求虛假活躍度。做游戲追求的是短平怏,做工具這樣會把自己做死。
至于商業模式,柴可認為廣告不能成為主要的盈利手段,“真正要掙錢還是騰訊的方式,我們能給用戶帶去價值,才能從用戶身上獲得的價值抽成。如果大姨嗎能為女孩解決月經不調的問題、痛經的問題,就一定能賺到大錢。”
目前,這個想法“大姨嗎”還未付諸實踐,要做成仍需大量的數據積累。不過,王堵對記者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騰訊的模式這個對于創業者來說很難實現,騰訊用戶基數太大了,QQ已經戰為一個全民化的產品,它的道具能賣出錢來但是創業者開發的應用卻很難來。因為QQ會員和各種鉆,對很大一部分對于用戶來說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即使付費真能為用戶帶來價值,國內市場也很難做大,因為你這么做了,競爭對手就可能免費提供此項服務,主要是還是競爭比較激烈、同質化比較嚴重導致內容很難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