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從今年7月10日開始到8月31目的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部分車票打折,是這兩條線路開通以來第一次打折優惠,其中京廣高鐵票價最高減價接近500元,廣深港高鐵一二等座票價優惠后幾乎相同。但上座率最高的二等座并不在打折范圍內,引發爭議。
別了鐵道部,迎來了鐵路總公司。對一家企業來說,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淡季的時候打折促銷,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為什么打折僅限于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部分動車組列車的商務座、特等座和一等座?對普通旅客而言,僅僅高端車票打折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優惠”,因為,他們出行本身就不會選擇這樣的高端票。
作為一種有選擇性的商業行為,高鐵將普通票排除在打折范圍之外,說明鐵路票價的市場化意識仍舊非常不夠。一方面將普通旅客視為鐵路利潤的主要貢獻者,另一方面優惠政策的橄欖枝,卻又僅僅伸向所謂高端客戶,這未必不是一種歧視。
高鐵每運行一趟都需要高額成本,在淡季適度打折提高上座率,符合鐵路企業利益。但是,搞選擇性區別對待,卻有可能適得其反。鐵路票價要進行市場化改革,打折就應該成為一種常態,但絕不能總搞三六九等區別對待。像普通企業那樣,平等對待所有的消費者,不僅有利于高鐵與航空競爭,也有利于鐵路改變形象親近旅客,更能增加鐵路企業的經濟利潤。
奶粉進藥店銷售只是第一步
為了確保嬰幼兒奶粉的質量和安全,今后將實行嬰幼兒配方乳粉專柜專區銷售,試行藥店專柜銷售。
近些年來,一系列嚴重的奶粉安全事件,一度讓人們對國產奶粉的品質失去信心。很多家長不惜代價去購買境外奶粉,但由于很多購買渠道不正規,孩子的奶粉安全仍得不到保障。此種形勢之下,藥店專柜銷售奶粉的辦法值得嘗試。
藥店專柜售奶粉,的確也是歐美一些國家的重要經驗。相比于一般的超市,藥店的進貨管理,無疑要規范很多。但是在借鑒國際經驗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藥店管理的“國情”因素。在國外,藥店系統是管理最嚴、質量與安全最有保障的地方,可我們國家的藥店有些良莠不齊。2011年,哈爾濱曾破獲兩起特大假藥案件,百余種假藥被銷往四個省區三千多家正規藥店。由此可見,藥店渠道也未必能保證絕對安全。
而且,在銷售環節加強管理是必要的,但這畢竟不是治本之策,如何在源頭提高奶粉質量,才是更需要關注的。無論是三聚氰胺還是其他類似奶粉安全事件,主要問題都并非出在銷售環節,而是在生產環節,這些奶粉一出生就是問題產品,最可怕的是都還有合法的身份。對這些證照齊全的“毒奶粉”,即便是藥店,恐怕也很難將之辨別出來。
事實上,當下民眾對國產奶粉最大的擔憂,并不在銷售環節,而是對奶粉本身的質量缺少信心。所以,奶粉安全的監管重心,還是應放在源頭,不能讓任何劣質奶粉以合法身份流入市場,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