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十一月底和十二月都是大學生招聘的季節,今年十一月,廣州行政職業學院的畢業生張家慧,看著其他學院的招聘會上幾個人爭一個職位,崗位少,期望薪水不斷下降,開始擔心自己的命運了。
同學們湊到一起總是發出無奈的嘆息,張家慧說,咱不能自己舉辦一次招聘會啊!可問題來了,哪來的企業呢?誰來招聘?
張家慧提出自己的看法請大家討論,經過反復推演,最后決定:自己主動出擊,尋找合適的企業,來學校招聘。分三步走,第一步先看看同學們的需求,和學院商定請求支持。第二步,出去尋找企業,聯系用人單位。第三步,企業來招聘時間定在12月15日,為期10天。
第一步走得很順利,但第二步就不那么順利了,怎么找到企業的聯系方式呢?怎么知道企業的用人方向呢?這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張家慧征得大家的同意,還是按組行動,有的去其他學校獲取招聘企業的聯系方式,有的在大街上搜索廣告,有的統計報紙上的招聘廣告并記下聯系方式。
張家慧所在的小組,去的第一家公司就遭遇了進門難,剛剛走到公司的大門就被門衛擋在了門口。他們拿出學校的證明,并再三解釋才進了公司的大門。但因為公司已經招聘到新員工,經理委婉地謝絕了他們的邀請,但表示有機會一定和他們聯系。
大家一出公司邊走邊總結了經驗,張家慧和同學們還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旁邊有一個人一直在關注著他們的行動,聽完他們的電話后主動問他們。經過交談,他們知道這個人是一個培訓公司的李經理,李經理看完材料立即表示可以到學校進行招聘。張家慧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這是招聘會的第一個訂單。
他們馬上告訴了其他小組,并和其他小組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有了這個訂單鼓舞,大家信心倍增。
在以后邀請企業的過程中,有的老板對他們這種特殊模式很不理解,認為這些事情應該由學校來做,張家慧都耐心去解釋。有的企業很歡迎這種方式,認為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甚至有的企業想直接和去聯系的同學簽訂合同,但同學們一致請企業先去學校,然后雙方再考慮合同的事情。
就這樣張家慧和她的同學們邀請到了140家企業,2012年12月15日“廣東行政職業學院2013校園招聘會”開幕了。在這次招聘中140家企業帶了3000多個崗位,有1500個學生進行面試,和企業有簽約意向的有700多人,還有46家企業希望和學院的15個不同專業建立實訓基地,張家慧也獲得了滿意的工作。可以說是多方都獲得了大豐收,這次招聘會也成了廣東學生招聘會的一個亮點。
招聘會過后,張家慧又組織小組的同學們給企業一一去了感謝信,并打了回訪電話,了解了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對應聘學生的總體印象、招聘的效果和意見。86%的企業表示明年還會繼續參加學院校園招聘會,個別企業還表示希望明年來學院舉辦企業專場見面會。他們都一一作了記錄,為明年的招聘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次組織招聘會,張家慧深深感到: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只要去做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難她也知道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