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廣場的規劃建設不僅明顯改善了城市建筑合理布局,增加了生活空間,提升了市民生活環境質量,同時對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的吸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分析了城市廣場的設計、建設中的思想,展開了論述,并認為在進行城市廣場的規劃、建設時應轉變觀念。
【關鍵詞】廣場;規劃;設計;方案
城市廣場作為城市外部公共空間體系的一種重要組成形態,不僅是一個人流聚集的地方,而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藝術美得空間。
1 城市廣場建設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要求
有關專家認為,城市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呼喚城市廣場。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城市,特別是內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滿滿當當,給人以一種千城一面、單調沉悶的壓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過去的建筑總是沿著建筑紅線、邊線壘墻造屋,自己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建筑是絕對主體,它給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線條、顏色,給人以一種無名的壓抑感。進入20 世紀90 年代,城市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在物質財富日趨豐富的同時,人們對生活空間和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著在琳瑯滿目的高樓旁多出一點空間,在車水馬龍的道路邊增添一份綠色,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感悟歷史長河的真諦,在城市的現代節奏與人性空間中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而城市廣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有主體廣場,有綠樹、草坪、小品,有噴泉、水池、花草,有綠籬、低矮灌木或點綴一些常綠針葉林,樹形整齊,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較好的綠化效果;同時設置噴泉、雕塑等精細小品;它們交相輝映,和諧雅觀,商業、酒店、會所等在廣場建筑的總體環境中雖然仍是主角,但它僅僅為其一部分。
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城市廣場能為市民獻上一分寧靜與恬暇;在擁擠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城市廣場能為市民守住一片綠洲與舒朗,正是從市民的這一愿望出發,各城市興起了建設城市廣場的熱潮,并進行周邊環境整治,為市民創造一個舒適的城市空間,為城市抹上一筆亮麗的色彩。
2 城市廣場規劃設計原則
在我國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廣場引起人們的關注。城市廣場正在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現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為我們的生活空間提供了更多的物質線索。城市廣場作為一種城市藝術建設類型,它既承襲傳統和歷史,也傳遞著美的韻律和節奏,它是一種公共藝術形態,也是一種城市構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開放、多元、現代的今天,城市廣場這一載體所蘊涵的諸多信息,成為一個規劃設計深入研究的課題。
2.1 以人為本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城市廣場以其服務人們的工作、生活和供人們欣賞的雙重功能,方便著人們和美化著城市。人是城市環境的主體,因而設計應以人為本。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們,其工作、生活、娛樂、休息等活動直接對城市廣場提出了要求,人的活動范圍日益擴大,新的生活方式引發了人們對戶外活動的迫切需求。戶外的公共環境與室內環境不同,它屬于大眾的活動空間,人們各種行為方式的差異,促使城市廣場也應具有與之相適應的功能與特性。如老人、兒童、青年、殘疾人有著不同的行為方式與心理狀態,必須對他們的活動特性加以研究調查后,才能在設施的物質性功能中給予充分滿足,以體現“人性化”的設計。所以,城市廣場的設計應注重對人的關注,加強以人為本的意識,包括對人們行為方式的尊重。如果設計者把這些元素融入到設計理念中去,無疑會為環境的保護與有序的治理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整體協調原則
城市是一個大系統,而特殊地段的廣場是一個小系統,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果沒有總體性的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廣場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城市景觀。設計中應使廣場與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地鐵、公交、高架線路、隧道線路、設備用房、給排水電氣管道等都應預先予以規劃和設計,以免引起沖突和浪費。城市廣場的環境應與所在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周邊的環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協調,共同構成城市的活動中心。組織廣場環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圍的建筑,結合廣場規劃性質,保護歷史建筑,運用合理適當的處理方法,將周圍建筑很好的融入廣場環境中,達到城市廣場設計與周圍整體環境,在空間、比例上的統一與協調,一般廣場的比例設計是根據廣場的性質、規模來決定的,廣場給人的印象應為開敞性的,否則,難以吸引人們停留,所以和諧的比例與尺度設計不僅可以給人帶來美感,也可以增添人們在其中活動的舒適度。
2.3 突出地方特色原則
當前的廣場建設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向地域性、文化性發展的趨勢,如何結合當地歷史文脈和城市特色,深刻理解基地的場所特性,提煉精華,進行構思立意,個性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當前廣場建設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設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設成功的廣場的表面形式,而沒有結合本地方的實際情況,對地方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挖掘明顯不夠,廣場建設缺乏文化理念設計素材和根據,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圖案化的表面及所謂“后現代”化的造型,使得廣場失去了地方特色。廣場的主題和個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豐厚的歷史沉積為依托,使人在閑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歷史文脈(如南京的漢中門廣場);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動充實之,加強人們的參與性(如意大利錫耶納廣場舉行的賽馬節)。這時候廣場的地域文化內涵最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廣場設計階段應因地制宜、強化地方獨有特色,如同天安門是北京的標志,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標志一樣。順應地方文脈,反映地方特色,以形成“來此必游”的社會效益。
3 城市廣場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性
有些廣場在設計時及建成后,均達到了較高的標準,但后期管理及維護水平卻沒有與之相匹配,廣場中部分景觀及設施的損壞沒有及時得到修復,以至造成廣場整體景觀的破壞。更有甚者,有的廣場幾乎已經淪為亂放車輛的停車場。廣場在建成后應立即建立一個完善的物業管理機構,時刻監控著廣場內的各項設施及景點,發現損壞應及時修復,保障廣場的服務功能及整體景觀。對于在廣場中隨意停放車輛的現象,應嚴加限制。所有城市廣場的建設項目應由規劃主管部門獨立歸檔,以便定期跟蹤檢查,對于違規行為應立即予以處罰。
城市廣場的管理和維護過程應充分體現公眾參與。城市廣場的規范設計審批,應組織專家論證,并須對公眾意見進行全面審議和合理反饋,城市廣場的使用應確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導的立場,監督實施,加強宣傳,讓市民協助政府共同進行管理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