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型社會”的城市規劃體系主要包括城市設計、交通規劃、用地規劃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根據我國目前的相關規劃指標體系內容,利用該體系的可操作性,向“兩型社會”建設提出具體的城鄉規劃指標,建立具體的整體框架。對“兩型社會”的城鄉規劃指標體系進行修正以及篩選,制定明確的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本文從城鄉規劃體系的操作及該體系的編制,參照城鄉規劃的實際建設情況,進行了細致的說明。
【關鍵詞】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框架
1.前言
“兩型社會”是在傳統的社會形態基礎上,通過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新型社會。該社會主要從環境以及建設方面,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及充分利用,以此建立可持續發展和諧的社會體系,根據“兩型社會”的相關研究資料,在城鄉規劃體系中,將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及其的可持續發展性作為目標依據,建立科學的“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有效地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兩型社會”的指標體系
根據《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兩型社會”的指標體系,可以概括為社會環境及建設基礎設施指標,生態環境指標兩大類,從生活環境、人文環境方面出發,參照城鄉規劃的交通規劃、建設結構、社會資源與社會經濟的標準,將綠色建筑、居民健康、交通運輸作為生態環境指標的目標要求,將空氣質量、自然資源、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等指標體系,作為制定“兩型社會”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指標。“兩型社會”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有引導型以及控制型,“兩型社會”的指標體系沒有具體指標值,可以根據各地實時情況,制定該指標體系的量化工作。該體系應以城市資源指標作為總體規劃編制層面,倡導城市資源的節約使用及充分利用。目前我國對于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方面的研究,應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在不同的城市規劃中,規劃指標的標準也不一樣,規劃指標作為建構城鄉規劃指標體系的標準,應通過系統的梳理與修正,對各地城市的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標準進行完善。以我國公布的香港地區的城市規劃指標為例,按照城市規劃的規范要求,在管理應用中,靈活變通城市規劃的滾動性及法定性,參照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作為城鄉規劃指標體系的建構參考。其他國家對于城市規劃標準的研究,十分豐富,相關資料表明,國外城市規劃標準,包括場所營造、技術分析,技術實施、建筑、環境管理以及規劃制等方面的內容,包含了城市規劃標準的角度、城市規劃標準的各個規劃層,在環境資源與土地開發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法規以及城鄉規劃標準。目前關于總體規劃指標體系,以及城市規劃標準制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作為建構“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的重要參考。“兩型社會”綜合指標體系主要體現在建設特征以及社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覆蓋率上,覆蓋范圍主要包括制度、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內容,并闡述了該體系的關聯性與具體意義。
3.“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整體建構理念
3.1“兩型社會”的城鄉規劃建設的主要內容
根據“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的編制,以及城鄉規劃建設的主要內容,從資源利用以及環境管理等方面,實現能源、水資源以及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建立和諧友好的社會環境,通過提高“兩型社會”城鄉規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該指標體系的建設,將物質資源的利用合理化。“兩型社會”的城市規劃體系主要包括城市建設、交通規劃、用地規劃等主要內容,將城市規劃體系的主要內容進行細分,確定城鄉規劃的具體指向,“兩型社會”的城鄉規劃指向,是“兩型社會”城鄉規劃實際應用的關鍵。
3.2“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的篩選
我國目前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建立在“國家生態建設”、“生態城市環境”、“兩型社會”三個方面的內容上,該體系具有宏觀性以及系統復合等特點,過多地在社會及社會經濟指標體系上進行慮,忽略了城鄉規劃建設在實施方面的具體指標。我國政府在行政方面的運作,具有立足于事權體制的特點,應根據“兩型社會”的整體規劃,針對城鄉規劃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統性,制定相應的規劃指導體系。參照相關的研究資料,對城鄉規劃指標體系的綜合性進行對比,將“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篩選出來。“兩型社會”綜合指標體系的基數指標,包含經濟方面的相關指標和社會指標,而城市資源環境建設的相關指標,是“兩型社會”綜合指標體系的重點指標,將綜合指標體系,結合“兩型社會”城鄉規劃內容,對“兩型社會”城鄉物質規劃的各項層面指標,進行指導。
4.“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整體框架的建構
4.1建構原理
采取針對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以及可拓展性原則,對“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整框架的進行建構。我國政府的行政運作存在事權體質的限制,該指標體系根據“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針對建設環境友好及資源節約等相關指標,使該體系應用到“兩型社會”城鄉規劃的指導及編制中。該指標體系應具備可比性、可測性定性指標以及具體的量化手段,定量指標應有明確的指向、具體的所屬領域。
4.2關于“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整體框架建構
“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整體框架的建構的關鍵,在于城鄉規劃編制,應精簡城鄉社會、經濟相關指標,強調物質規劃相關指標,以此作為“兩型社會”城鄉規劃的重要指標,采取矩陣結構方式,建構出該指標體系整體框架。
4.3“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的落實
“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屬于城鄉規劃過程中的技術標準層,針對“兩型社會”城鄉規劃編制,結合相關政策法規,將“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在管理以及指標規劃編制方面的指導作用,進行進一步的提高,使城鄉的規劃管理相銜接,將指標具體落實到各個規劃層面上,使相關開發控制符合相關政策法規。城鄉規劃編制實施需具備科學的城鄉規劃指標體系,將“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備選方案,進行全面的評估,確定出從優方案,該方案在規劃編制的實施中,根據“兩型社會”規劃指標的客觀比較,對該指標規劃方案進行優化,這個步驟是“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在規劃編制的應用中的創新手段,從而實現指標體系的科學化。在目前城鄉規劃編制當中,不能根據容積率指標、綠地指標、建筑密度及高度指標等,對“兩型社會”城鄉規劃內容,進行有效的實際應用。在節能減排方面、碳排放控制方面,制定“兩型社會”宏觀指標的具體落實方案,應對“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進行具體的操作以及指導,針對可再生能源、能源結構等方面的使用比例,提出具體的指標要求,利用具體的建筑設計,對“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各個層面進行落實,根據控規編制將分解的指標逐步落實到城鄉規劃的街道及地塊層面上。
5.結束語
本論文借鑒了目前國內外關于“兩型社會”,以及生態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結合城鄉規劃標準的相關內容,對“兩性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的基礎框架,進行建構,該框架對“兩型社會”城鄉規劃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兩型社會”城鄉規劃中的的具體規劃指標,針對具體化指標的可操作性及其針對性,將總體規劃層面作為基礎建構,針對各個城市在城鄉規劃指標上的實際應用,進行調整并加以完善,建構“兩型社會”城鄉規劃指標體系框架。【參考文獻】
[1] 任紹斌,吳明偉.可持續城市空間的規劃準則體系研究[J].城市規劃. 2011,12(02):230-231
[2] 楊俊宴,章飆,史宜.城市中心體系發展的理論框架探索[J]. 城市規劃學刊. 2012,18(01):124-125
[3] 梁偉,王強,楊丹丹.“生態城”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體系研究[J]. 動感(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 2010,16(02) :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