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城市規劃是實現低碳社會的重要手段,中國面對國際壓力和國內資源環境緊缺的局面,城市規劃建設必須走低碳生態型的道路。本文對低碳城市規劃相關理論問題進行分析,并就低碳城市規劃建設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城市;生態城市;規劃建設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城市建設的新趨勢,而城市規劃作為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必然擔負著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特別是中國目前正進入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如何協調城市化與低碳化、生態化的關系,是一個值得重視并需認真探討的問題。因此,規劃建設低碳生態城市,讓低碳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始終,成為建設低碳社會的重要構成部分。
1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特征
1.1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的“低碳”是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行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入點。也相對容易量化衡量,因而也較容易把握和實現。低碳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具體方法和技術體系有低碳城市發展指標體系、低碳經濟技術和低碳能源技術、生態技術等。
1.2高效性
城市作為一種高度集聚性的人類聚居地,人們的生存途徑不同、生活水準不同,故生存競爭激烈。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表現在城市的生產、運行和維護成本的低能耗趨于最小化,城市物質與能量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將大大提高。低碳城市規劃內容的高效性主要應體現在城市能源系統的高效率,城市轉換系統的高效益和城市流轉系統的高效率。
1.3循環性
低碳城市的循環性主要有:①通過自身生態系統的完善。對改善整個自然生態系統循環起積極的作用;②城市循環的內容全面、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統性;③城市各個系統以及整體的城市系統的循環速率比較合理、且保持整個城市循環系統平衡;④循環機制明確模式正確;⑤能識別、能解決阻礙城市系統良性循環中出現的問題。低碳城市規劃設計就是遵循這幾種特征的特性。利用科學的手段,通過原理設計,使其更加系統性,從而達到良性循環。
1.4和諧性
低碳城市的和諧性,一方面反映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貼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結合自然發展;另一方面,低碳城市的和諧性更主要的是體現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低碳城市不是僅用自然綠色點綴人居環境,而是關心人、陶冶人、人與人關系和諧的社會。
2我國低碳城市規劃現狀分析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開展了“生態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等城市稱號的規劃、認證與審查工作,充分顯示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國內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2008年初,建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選定了上海和保定為低碳城市試點,北京、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四川等多個省市也紛紛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設的想法和初步計劃。
目前,雖有若干低碳城市的試點在圍內開展,但我國的低碳城市規劃建設與理論研究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低碳城市規劃發展所需關鍵技術尚不明晰,以致國內低碳城市建設工作流于表面、難以深入。而低碳城市的規劃發展因缺乏科技支撐也存在盲目性,相關部門也很難進行有效的引導、管理和評價。
3我國低碳城市規劃的主要問題分析
3.1城市規劃中缺乏生態環保意識
評價一個城市規劃是否合理的重要要素是是否具有生態環保意識。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城市規劃過于注重社會經濟效應,忽視了對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盡管國家對城市規劃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并要求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這些法律法規并沒有在城市規劃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由于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城市發展導致的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賴以存在的自然生態環境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費的升級,給原本越緊的城市資源、環境供給帶來更大的壓力。
3.2城市規劃中缺乏公眾利益訴求
(1)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的調控作用已經減弱。許多城市規劃缺乏延續性和嚴肅性,一方面,城市規劃可能隨著政府主管領導的變動而變動;另一方面,有些城市規劃的實施進程又滯后于規劃的期限。
(2)歷史文化建筑等受到嚴重破壞。為了經濟利益,一些城市規劃沒有考慮歷史文化的保持,使一些城市的歷史建筑、城市風貌遭受了滅絕性的毀壞。
(3)城市生態受到破壞,環境污染加劇。比如城市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導致地下水源受到嚴重污染,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4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措施分析
4.1生態主導的政策集成。“生態主導”是指切實改變中國當前的城市規劃建設模式,首先保證城市的生態目標,并通過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來保證生態目標的全面實現。包括需要通過產業政策、公共財稅政策、環保政策、交通政策、住房政策、資源與能源使用政策、公眾參與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構成的有機集成體系,實現發展目標的統一和相關配套措施的協同推進,來確保生態主導的原則不僅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而且在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都能發揮實在的作用。
4.2倡導低碳城市理念及低碳城市規劃定位。積極倡導低碳城市理念,并將這種理念貫徹到實際的城市規劃當中,國家倡導整個社會從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經濟利益轉向追求間接地長期利益,使人們向可持續發展思想進行轉變,以改變壞的消費方式,從而保障城市生態系統的運行。同時,低碳約束要求有一個具體的低碳城市的規劃定位。低碳城市規劃定位應該體現循環發展、生態的思想,設計出合理的用地分區和公共設施布建原則,有目的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用地規模。
4.3切合地方發展實際的可操作體系。在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過程中,既要有長遠的瞻望的發展目標,又要立足該地經濟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與建設方案,分步驟地去實現建立生態城市的目標。因此,要特別關注建立切合地方發展實際的可操作體系,即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規劃方法、規劃方案、指標體系、評價體系、管理體系等都要符合該地的發展現狀,切實有效地指導其向生態城市的目標發展。
4.4制定低碳城市規劃評價指標體系。應全面、系統地理解社會、經濟和生態間的相互關系,制定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用它來衡量城市生態規劃態勢,并在此評價指標體系下編制低碳城市規劃制度,并采用這些指標體系對各城市的低碳規劃進行測評,以促進低碳城市的群體出現。
4.5低碳城市規劃中要體現綠色城市、節約型城市的特色。低碳城市規劃中要充分利用街道,使之可以消解城市廢棄物等,使之在維護生態環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綠化用植物選擇要盡量選用本土的物種,此外還要有耐旱及抗病蟲等性能的植物。要樹立節約觀念,并融入城市規劃中去;要從法規上完善對于城市規劃的監督,要最大限度地進行能源循環利用,達到清潔生產的目標。
5 結 語
低碳城市規劃就是依照低碳城市規劃理論,通過科學途徑,繪制出發展低碳城市的藍圖,又經精心實施,在發展低碳產業、開發低碳能源、發展低碳交通、推廣低碳建設等方面全面推動低碳城市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江欣.低碳生態城市發展規劃初探,2009(21).
[2]袁賀.中國低碳城市規劃研究進展與實踐解析[J].規劃師,2011(5).
[3]劉潔,吳仁海.城市生態規劃的回顧與展望[J].生態學雜志,2003(5).
[4]李迅.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戰略[J].城市發展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