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保障性住房是住房供應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關系著和諧社會的建構,且對于推動城市化進程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對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形式以及價值意義進行闡述,并且將會從區位選擇、空間尺度、套型拼接等幾個方面的設計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保障性住房;設計方法;政策
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進行保障性住房問題的研究,并推出了一部分有利于中低收入家庭的購房政策。但是對于一些收入較低或無穩定收入的城鎮居民來說,仍舊需要依靠保障性住房來解決自身的住房問題。政府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城市居民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優惠,必須要對保障性住宅進行科學的規劃與設計,在保障人民住房的基礎上也能夠增強人們的幸福感。
一、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形式以及
2007年8月份,國務院所頒布的《國務院關于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解決城市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群眾利益的重要工作,強化政府職責,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政策體系。這預示著國內住房供應體系政策已經逐步完善。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所供應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實物配租保障方式、租賃住房補貼保障方式、租金減免方式、住房保障與城市內棚戶區改造相結合的方式等等,其中實物配租保障方式,是由政府進行籌建廉租房工程的建設,而租賃房補貼保障方式,是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租房補貼,該種方式存在的弊端為,拿到租賃補貼保障金的家庭難以找到合適的住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保障性住房能夠基本滿足中低收入城鎮居民的住房需求,同時也是加快城市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一些棚戶區、舊城區的改造工程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目前保障性住房政策在落實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即保障性住房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且在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中由于設計不合理性也會影響到城鎮居民的居住品質,因而對于保障性住房規劃設計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
二、保障性住宅規劃設計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工程屬于民生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注重住房的建設質量同時也要對住在的區位、空間制度、套型拼接等相關建筑構造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與處理,從而能夠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
(一)保障性住房區位選擇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的區位選擇不僅會影響到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同時對于建設投資以及未來的獲益情況也會具有一定的影響。保障性住房的開發與商品房的開發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其面臨著特殊居住群體,因此它的開發與建設會關系到更多的社會問題。按照城市空間的劃分來說,保障性住房的開發范圍包括城市中心區、城市近郊區、城市郊區。
1.城市中心區
如果城市中具有足夠的可發展建設用地,可以將保障性住房項目選擇在城市中心,這對于項目前期的建設是十分有利的。保障性住房處于城市的中心區域,在一定程度能夠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就業保障以及生活配套保障,但是城市中心的地價也偏高,因而項目完成后,保障房的補助標準以及價格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2.城市近郊區
為了確保項目投資的經濟性,也可以將保障性住房項目選擇在城市的邊緣區域,這部分區域屬于城市的外圍,具有較為密集的工業、企業,能夠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相應的就業保障,同時該區域內的消費水平也較低,符合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需求,而且可以依賴于城市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生活服務設施。此外,近郊區域具有良好的綠化環境。對于周邊區域以及未開發的地段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3.城市郊區
城市郊區具有較為豐富的土地資源,有利于保障性住房項目的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但是由于距離城市較遠,缺乏基本的生活配套設施,因而住房項目開發的同時,也需要進行配套服務設施的開發,這就會造成保障性住房項目前期投資較大,但是優勢在于土地價格較低,能夠滿足中的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二)保障性住房各空間尺度的設計
保障性住房內空間大小的確定,需要考慮到中低收入家庭的實際承受能力,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政府規劃的保障范圍,政府需要充分的發揮出項目投資的巨大效用。
保障房的臥室空間尺寸受到一定限制,并且使用人群具有相對的特殊性,所包含的功能不僅限于睡眠,還需要包括儲藏、更衣、部分工作甚至與起居空間的復合使用。所以在設計時需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套型的臥室空間進行精細化設計,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空間的使用率,改善臥室空間的居住環境。
(三)保障性住房套型拼接設計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套型的拼接形式主要包括套型平面組合、塔型平面組合以及其他平面組合的形式。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項目的建設進行研究,上海保障性住房高層一梯多戶主要存在單元式、點式與廊式 3 種類型。其中單元式應用最廣,南向采光均好性好,符合上海的夏熱冬冷的氣候特征。標準層平面一般為一梯四戶雙拼,得房率較低,節地效果不明顯。點式與廊式高層住宅,一般為一梯四戶以上平面,得房率高,節地效果明顯,但存在中套通風采光差、自遮擋、視線干擾等問題。以下為上海最新開發的保障性住房項目的設計方案及相關的改進措施。
運用巧用端套、暗衛、短外廊加天井等策略可以改進不同類型的一梯多戶住宅平面(表2):① 巧用端套可以改進單元式與廊式住宅的平面,爭取更多的東西向采光。保障性住房套型面積標準限定,可以有增加端套戶數,與將面積限定的大戶型置于端部兩種方法。② 采用暗衛平面可以取消點式與廊式住宅的衛生間采光凹槽,加大住宅進深,提高平面緊湊性,降低住宅的體型系數。《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技術要求暫行規定》中已經放開對衛生間的采光要求,“衛生間宜自然通風,如無通風窗口,應設置通風換氣措施”。設置適宜斷面的排氣豎井或通向外墻面的排氣通道,可以嘗試在類似上海地區條件限制的保障性住房項目中,推廣暗衛。③ 外廊加天井,可以改進點式與廊式住宅中套不通風的問題,利用天井可以滿足廚衛的采光通風 , 避免南向采光開槽,使平面更緊湊。
三、總結
綜上,對于保障性住房的設計來說,既需要滿足住戶對于居住品質的需求,也要考慮到建筑構造空間的設計。在保障性住房項目設計階段應該吸取國內外同類項目的設計經驗,實現項目的優化設計。為了實現居住空間的集約化,需要對進行精細化的設計與計算,也可以增加一些智能化的設施或者實現功能化的集中,如可以進行保障性住房管線的綜合設計以及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的一體化設計,從而實現居住空間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范婕.關于保障性住房建構模式的思考[J].住宅科技.2011(12)
[2]董春方,范曉劍.城市中低收入者住宅的研究與設計[J].低溫建筑技術. 2007(01)
[3]吳剛.住宅精細化設計 新紀元的堅守之道[J].安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