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章以在北方的居住區項目為例,分析在地產項目中、低成本限價景觀設計的前提下,又力爭實現較好,見效較快的景觀效果的一些設計對策。
關鍵詞: 分區合理、主次分明、重點打造、自然主義、成本攤薄、鄉土經濟樹種配置應用、小苗密植、地形豐富空間…….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繁榮及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人們對居住區環境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這也成為房地產市場激烈競爭的重要因素。然而近年國家不斷出臺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促使地產設計成本投入呈逐漸下降趨勢,甚至包括一些一線大房地產開發公司,都對景觀設計進行了較為苛刻的設計成本限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特別是針對北方一些大中城市的地產項目,怎樣解決好中、低成本、自然條件不佳與較高品質生活社區環境的矛盾,將是個挑戰。
一、順應大的時代背景:
現代都市居民追求的不僅是建筑內部的生活,越來越多地追求一種具有都市復合機能的、多元的、藝術化的生活,所以高品質的、健康的住宅環境創造是不可或缺的。
二、找準市場定位
從市場供給、需求兩方面分析居住區的使用現狀,并結合原有規劃條件確定問題的癥結所在,按照家庭年收入對居住市場需求主體進行分析,以便清晰界定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傾向和需求偏好。
中、低成本居住區銷售面向的客戶,一般是定位于中、低端多元化客戶的價值取向,多為低成本、小戶型的年輕白領受眾人群,景觀設計希望有相應寬容寫意的生活模式可選,詮釋多元化的現代時尚、自然經典主義風格園林的特點。
三、明確設計目標
該類項目設計目標多為意在創造一個全功能休閑生活社區——文化休閑、居住休閑、運動休閑。創造“樂活人生”的理念,一個人們想來居住的、舒適的、一個擁有品質的生活社區。
四、制定設計原則
居住區是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最基本原則是宜人 ,以人為中心;而園林景觀,作為外部空間,應有與人親和的空間,體現人與環境共存的關系,造就具有時代特色的生活空間。
1、人性化原則:
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綠化景觀和適當的活動交往空間,同時注重休閑活動空 間的開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點;
2、生態化原則:
人心向“綠”已經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設計師可以通過綠化種植來隔離城市的喧囂,通過自然堆坡及植物景石結合的手法,凸顯出生態的、親近自然的舒適人居環境;
3、美觀實用原則:
分區合理,各功能空間分工明確,公共、組團、私密、開放空間合理劃分。
主次空間分明,以小區入口及中心活動空間作為重點,組團空間次之,其他交通以及服務類空間再次之。
實用與藝術的整體一致,整體調性呼應,不形成反差。
著重打造入口及中心空間景觀,鑒于建設成本的控制,把錢花在主要體現效果的區域,突出重點,其他空間作放松即背景綠化處理,從而實現成本的攤薄,有效控制重點區域與其他非重點區域的面積比例。最終以較低的成本均價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
4、構成主義和自然主義相結合原則:
控制硬質廣場與綠地的面積比例,在園區入口及中心位置可采用構成主義原則,強化序列感,有一定的硬質活動廣場及休憩設施,其它組團綠地則采用自然主義原則,放松處理,使空間融入環境。
5、簡約現代原則:
以空間的構成主義及園林的自然主義為靈魂,運用現代設計的手法及理念通 過最簡潔的元素力求達到具備傳統的古典雅韻,又體現出自然主義的簡練和質樸,既具傳統底蘊,又符合現代人是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
五、設計風格定位
該類項目由于受到建設成本的控制,因此過于人工裝飾化的設計風格,例如歐式、新中式等往往不太適合,當然還要結合建筑外形的調性綜合考慮。尤其在北方,人們向往廣闊自然的空間往往成為設計的靈感,崇尚自然,突出自然,行云山水間,景觀設計應以人為本,突出享受,體現優越感,使人心靈上得到陶醉與愜意。景觀設計載體應用自然的色彩和質感,體現出整體園林回歸自然的風格,講究整體園林的流線形的美,大膽應用灌木及花卉形成風格各異的植物造景園。
在親近自然的大主題之下,我們定位景觀設計所體現的氣質是城市文脈中的自然脈絡,是隱于世的曠達神悠之境。自然、藝術、隱隱的休閑生活是現代都市高尚階層的訴求,亦是設計師空間設計的理想。它融合了自然的一切元素山、水、陽光甚或空氣,同時又兼備了藝術品質,讓人們享受少數人擁有的“Resort Life Style\",這是一種現代歐美流行的后現代生活方式,原義為前往圣地旅游度假,現引申為高尚的自然休閑生活方式。
六、具體景觀設計策略,以新疆恒昌地產以及長春萬科項目為例:
1、 如何利用景觀設計手法,將生硬、刻板的住居外部空間軟化?
居住建筑外形通常是規整的立方體,并且根據各地容積率不同,高層居多,體量感超大,往往對居住外部環境空間造成較為壓抑的感覺,同時,在建筑規劃設計上,也往往采取的是整齊劃一的排列空間布局,致使居住環境空間更為呆板,因此景觀在道路、綠地和活動空間的設計上就要進行柔化處理:
A、微地形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舒緩、明快的微地形豐富豎向空間,豐富
視覺變化,是以低成本突出效果的很重要的設計手法;
B、柔軟的曲線園路,替代原有平行于建筑的直線道路,也可將主要的交通
環線改造為曲線環路,并同時滿足消防應急車道的相關規范要求;
C、結合曲線園路、綠地、環島,將建筑包圍其中,除了起到軟化空間的作用,還可使視線達到通而不暢,使人置身其中,形成步移景異、迂回曲折、欲揚先抑得的效果。
D、在入口以及中心軸線空間,采用較為有幾何感的直線構成處理手法,轉折、疊落,穿插等,與其他的柔和的曲線空間形成自由與秩序的對比。
2、 對交通系統的改造:
小區原規劃設計車行道分為外環和若干內環系統,交通十分便捷,但是大量的車行的穿越,不僅將內部的空間打破,割碎,并且人車不能做到分流,會極大的影響園區內部生活環境。通過下列改造,景觀設計完全可以做到道路分級,內部人車分流,以達到追求最佳景觀效果的目的
A、內外環路分開:為盡量減少外部車行環線交通對內部園區環境的干擾,
設計概念從大的構架上將外環與內環分開;
B、人車分流:將園區內車行交通以及地面停車解決在外環盡端,來訪車輛
或者小區地面停車不進入到園區內;內環以及分支園路以步行為主體。
C、道路分級:使內外道路分級,外環4米寬,滿足消防環路要求,內部道路2.5米-3米,可以結合綠地做隱行消防車道,這樣可以盡可能多得保留綠地;
D、分工明確:外環為車行道,中間內環設計為居民健身漫跑道,每百米可設置提示標志。
3、 種植以及地形結合設計:
區別于以往的小區種植模式——利用行道樹壓出道路的傳統設計手法,本次種植設計將以喬、灌、草退坡的形式,使人行走在道路上,不感到壓抑;樓前種植以密植苗木的手法,將建筑包圍在樹林中,接近底層住戶處,采用微地形反坡的形式,使一層窗外空間開暢,不遮蔽。
4、 公共空間設計:
規劃設計應將公共空間和組團空間進行分隔,公共空間單獨成為一個大體量的面狀元素(制作森林景觀),又將著力處理人可觸及或看到的范圍內,背景的投資相對低廉。同時,公共空間還注重聚集場所的營造,并起到點睛的作用。
5、 組團空間
景觀設計的組團空間著力營造庭院文化。
6、 森林中的房子
通過植物造景為主的公共景觀,塑造出各類形式有趣而豐富的“森林中的房子”的優美景觀意向。
A、舒展唯美——合理安排空間的疏密組織,
充分地滿足舒適使用的需要。
B、小苗密植——可選用冠幅較小的喬灌木,
成片密集種植,待后期苗木生長成熟,便可
移栽于其他項目,同時也可達到塑造自然景
觀的目的。
C、植栽材料的選擇,可大幅采用鄉土經濟速生樹種,且規格較小,但以量
取勝,使得開盤見效快,又節省成本。
7、 凸現北方園林特色
景觀設計突顯北方園林的大氣、鮮明與豪放,充分考慮環境景觀對人的心里感受并在空間上加以合理利用,使規劃、建筑、景觀在空間處理上得到的較好的融合和滲透。
8、 現代的表達-——簡潔舒適
利用現代景觀造景手法來體現住宅簡潔舒適的景觀休閑空間。
9、 注重植栽的層次搭配:
公共景觀區域進深較大,其植物的搭配均可為高、中、低喬木、大灌木、小灌木、草花、草坪的植栽方式,可形成十分豐富的植物層次。并在公共空間的中部空出大片純草坪區域,實現疏密有致的景觀效果。
10、 注重植栽材料的季相搭配:
設計可大量采用春花、秋紅、冬青的園林植物,一年四季均有適合觀賞的植物景觀。如春季賞花的京桃、榆葉梅,秋天可賞紅葉的火炬樹、五角楓,冬天可觀綠的檜柏、云杉,以及可賞干的白樺,等等。
11、 注重自然材質的運用
造園設計中景觀構筑物的外飾材料應盡量使用本地自然材料,如天然卵石、青色板巖以及黃色砂巖板等,特別是北方地區,材質的選擇粗放與厚重,可與周圍建筑與環境的融合性非常強,達到和諧統一的自然氛圍。
以上為對北方城市中、低成本居住區景觀設計的一些探討與對策研究,園林于人類生活的真正精髓,不是人工與匠氣,而是去繁就簡,去浮華存本真,是純粹的對自然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