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項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的同時對生態環境帶來個負面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多元化、多階段、持久性、復雜性等特點。最大限度平衡發展經濟與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分析了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出了有關措施力圖減小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關鍵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影響;措施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尤其是負面的影響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受到了重視。生態環境的健康穩定是一切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站在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統籌兼顧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才能帶動地區經濟的進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應該清晰的了解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各方面的影響,并且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分析
生態環境包括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人文和自然環境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以下將從這兩方面進行具體表述。
1、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人文環境帶來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對人文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對工程周邊居民健康的影響、工程覆蓋地區內有無移民問題的出現以及是否會對覆蓋區域內的文化歷史遺產等帶來影響。
對工程周邊居民健康的影響: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產生空氣和噪聲污染,一般水利水電工程規模都比較大所參與的工作人員相對較多這就造成了施工人員生活區的衛生條件可能不達標容易引發傳染疾病。對工作人員和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威脅。
對相關移民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河流的灌溉范圍內居民的居住密度相對較高,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或許需要沿岸居民進行移民,以便于整個水電水利工程的進行。例如三峽水庫的修建總體的移民數量達到了110萬,沿岸原有的大量工礦企業也需要進行遷移其中絕大多數的企業實施了破產。這些都會給人民群眾的生活造成影響。
覆蓋區域內的文化歷史遺產的影響: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沿河區域的歷史文物古跡、原始的森林等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時有些需要對其進行淹沒,對歷史文物與景觀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衡量對沿河歷史文物古跡以及自然保護區的破壞與興建的水利水電工程帶來的效益問題都應該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規劃時進行嚴謹的審核。對于造成的損失特別嚴重的施工工程可以選擇放棄開發。
2、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對當地氣候的影響、對水質地質的影響以及對生物種類多樣的影響。
對當地氣候的影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當地氣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降雨量、氣溫以及空氣污染等方面。由于水庫可以大量的蓄水,在陽光的輻射作用下會蒸發大量的水分從而增加了空氣的濕度,使得降雨量有所增加。而水庫所在區域和周邊地區由于水庫的低溫效應導致降水量相對減少,即改變了降雨地區的分布。同時由于水庫的建立,部分地區由以前的陸地轉變成了現在的水面與大氣進行能量交換的方式和強度產生了改變,會導致周邊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相對提高。最后由于工程量巨大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各類的機械設備會產生大量的尾氣,施工人員的生產和生活中也會產生相應的生產生活廢氣如果不經嚴格的處理排放到空氣中會嚴重影響當地環境進而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民安全。
對水質地質的影響:整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生活生產廢水,如果不進行嚴格的處理將其排入河道,下游的水質會受到嚴重的污染。大型的水庫修建受會對當地的地質帶來一定的影響,由于大面積的蓄水使地殼應力增加,可能會引發地震。水位的上升降低了壩堤土壤的抗剪度,會導致塌方或者滑坡泥石流之類的地質災害。當水庫作為污水庫或者尾礦水庫使用時,水庫的滲漏問題使周邊的水文環境發生了變化,造成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對生物種類多樣的影響: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當地的氣候水質以及地質都帶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勢必對工程覆蓋區域內物種的多樣性產生影響。
二、加大水利水電工程覆蓋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進方向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采取積極的措施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顯的尤為重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
1、最大程度的控制施工過程中各類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產廢氣、廢水、廢渣以及各類生活垃圾必須嚴格的進行處理,杜絕產生污染物直接排放。施工現場應該建立起完整的排水溝體系,和污水沉淀池,有效的減少泥沙廢渣直接流入河流或者沿岸的土地。建立起完善的污水檢測處理系統,對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后再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檢測。其次嚴格控制施工生產中產生的有毒氣體的排放。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大型機械設備應該定期進行保養維修特別需要注意儲油庫的檢查,防止發生大型的柴油或者汽油泄漏事故。施工過程中盡量選擇優質燃料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另外施工過程中應該杜絕可以產生有毒有害無氣體的物體的焚燒。最后應該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生產粉塵對空氣的污染。具體措施可以采取減少不必要的開挖作業、不可避免的時候盡量選擇鑿裂法進行施工,可以大大降低產塵率。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水泥、粉煤灰等材料進行運輸過程中保證其密封狀態的良好。配備相應的過濾器以及除塵器。即保護了當地的環境也保護了施工人員的人身健康。
2、國家應建立完善有關的法律體系
在存在歷史文化景區、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區、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等一系列不適合進行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區域嚴格規劃處需要保護的河段以及區域,禁止一切只以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進行。做到把生態環境的保護當作工作的根本點。同時對已經在施工過程中造成嚴重破壞思維周邊歷史文化古跡或者環境保護區進行新的評估與審核。國家應該逐步健全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的各項法律條例。采用法律的手段約束水利電力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3、統籌兼顧、因地制宜
所謂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是指綜合考慮沿河流域各方面的因素選擇相應的水利水電開發項目,應該對河流水力資源、沿岸的耕地資源以及移民規模以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綜合的細微的考察后在做決定,不可盲目的追求眼前的利益。應該站在長遠的角度對周邊的生態環境負責的同時完善好相關的移民政策,有些移民離開生活的土地,應該從心理上到經濟上都給予足夠的支持,保證其可以在移民后正常的進行生產活動,并且能夠長期的享受水利水電工程帶來的效益。
結語:
從本質上講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水電水利工程的建設勢必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影響。如何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使水利水電工程得到經濟與環境的雙贏,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需要站在科學發展觀的角度著眼于長遠的利益,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水利水電項目,最大限度的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保證水電事業的又快又穩得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永強,倪廣恒,胡和平.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人民黃河,2008(56).
[2]李飛燕,涂興懷,劉永豪.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分析[J]水利電力科技,2009(11)
[3]鄧生雪.水利水電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北方環境2011(64).
[4]杜國強.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分析[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