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室內的色彩情感塑造與空間使用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屬于空間精神功能領域的色彩情感塑造,在室內設計中體現為不同色調的組成與計劃;論述可通過裝飾材料、家具陳設、室內光源的的色彩選擇來改變一個空間整體氣氛,并以此可以改變空間功能的目的。
關鍵字:色彩環境 裝飾材料色彩 家具陳設色彩 室內光源色彩
現代色彩學的發展,人們對色彩認識的不斷深入,對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使色彩在室內設計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色彩通過人們的視覺感受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類似物理的效應,形成豐富的聯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最能體現人敏感、多情的特性。在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室內設計中,色彩幾乎可被稱作是其“靈魂”。設計師們開始注重色彩在室內設計的作用,利用人們對色彩的視覺感受,抓住色彩對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效應來創造富有個性、層次、秩序與情調的環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在室內環境中不是孤立的,它要通過具體的界面,物體以及對人的視覺影響體現出來。
一、色彩與情感
色彩是一種相對于視知覺而言的視覺符號,色彩的三個基本屬性,即明度、色相和純度間神奇的變幻交映,并通過訊道投射到人的視覺感官上,在不帶意義和個體主觀情感色彩的層面上,形成了自身的事實性結構,即色彩的本身呈現。這是色彩作為自然符號,即視覺表達層面的語言符號的體現。其次,色彩的三屬性,通過冷暖、綜合、虛實、輕重、膨脹、收縮、遠近、大小等變化,會呈現不同的表現力和感知力。強會讓人覺得硬朗、粗暴、激烈,弱會讓人覺得柔和、溫柔、安靜,暖色讓人感覺密度大,偏重,冷色讓人感覺密度小,偏輕。暖色調有迫近感、膨脹感,冷色調則有后退感、收縮感。
色彩在藝術與設計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而且它也是非常具有表現力的因素,它不僅可以表達情感,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如在紅色中混入白色而形成粉紅色,幾乎成為女性的色彩象征,它所呈現出來的柔軟的、浪漫的視覺效果充滿了幸福、甜蜜、愉快、夢幻的感覺,而綠色意味著健康、環保、安全,表示無污染。美國學者阿思海姆認為色彩的表情性勝過形狀:“說到表情作用,色彩卻又勝過形狀一籌,那落日的余輝以及地中海的碧藍色彩所傳達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確定的形狀也望塵莫及的。”
二、裝飾材料對室內色彩環境的營造
裝飾材料是鋪設或涂刷在建筑表面起裝飾及保護作用的材料,是構成室內設計主體不可缺少的條件。其顏色決定整個空間整體色調的傾向。通常室內裝飾的材料選擇,不但需要從功能上來考慮,還要同時考慮到色彩的合理搭配,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產生愉悅的效果。除了材料中的自然色彩(如天然大理石、花崗巖、木材、竹材等材料的色彩),還有人工色彩(如各種裝飾板、防火板、金屬材料、壁紙、地毯,涂料等材料的色彩)的運用,彌補了自然色彩的不足,極大地豐富了室內環境的色彩表現。
在具體使用中,要注意材料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注意整體色調的把握以及材料的明度、色相、純度、冷暖對比等。木材是典型的暖色材料,常大面積地用于地面或墻面造型。石材、陶瓷、壁紙、墻紙、地毯等材料則既有冷色又有暖色,在色彩空間中會形成鮮明的冷暖變化。
在同類材料構成的色彩環境中,要多考慮色彩的明暗特點和材料紋理效果,充分利用顏色的深淺對比來豐富室內色彩。如在舞廳、KTV包房等環境中,地毯、軟布、軟包、窗簾等同類織物常被采用,對于這類材料色彩的設計要注意色調的和諧、花紋的對比、達到色彩的變化統一。在不同材料色彩的組合中要注意強調色彩之間的主從關系,可以以某一類材料(如石材或木材、織物等)為基調色彩,局部搭配不同種類、不同色彩傾向的材料,形成明暗對比、冷暖對比、主次對比,使空間色彩主題更為突出,色調在統一中有變化。比如設計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餐飲空間,就可以利用不同色彩的材料,形成冷暖對比,明暗差異和不同的色彩傾向的效果,實現設計的理念。
三、家具、陳設對室內色彩環境的營造
一個由不同界面組成的空間還需要美觀實用的家具及精致典雅的陳設來豐富、點綴。小到電器、燈具、器具、玩具,大到雕塑、繪畫藝術品、工藝品等陳設物品,它們的色彩對整個環境起著稱彌補和調和的作用。通過飾物的色彩變化,正確合理地打破色彩的單調,突出局部的裝飾效果,從而提高整體色彩的豐富程度。在其色彩運用上要充分考慮到局部功能、空間位置和裝飾效果要求,合理運用色彩變化的色彩搭配,保證變化的和諧、合理,讓人感覺到自然、舒服、親切。
一般情況下,家具的色彩要與墻壁色彩相協調,相互襯托。家具色彩一般可分為淺色、中色、深色三類。淺色家具使房間具有典雅、安謐、清凈的氣氛,適合較小的房間或臥室、書房陳設,可產生空間擴大感,使房間明亮輕快;中色家具的色調比較鮮艷,有輕松活潑之感,適用于起居室或客廳;深色家具使房間顯得端莊、凝重、質樸,適于寬敞的房間。
居室裝飾性陳設品,能反應居住者的修養、愛好和性情,對人的心理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審美影響。這類裝飾品在室內最易變換,并可隨時增減。一般情況下都采用明度較高、色彩飽和度也很好的顏色,例如明黃色、湖藍色等可以迅速吸引眼球的顏色。但同時也必須與室內的背景色和主體色相呼應,而且不可以貪多,從而達到既統一又對比的效果。
四、室內光源對室內色彩環境的營造
在空間環境中,沒有光源,物體的色彩是無法顯現的,光源是色彩反映的前提條件。光線是人眼感受物體色彩的基礎,自然光下的物體可以充分展現其色彩飽和度及材料質感,肌理,但在室內設計中則要借助人工光源來揭示空間,界定空間范圍,創造室內色彩意境。
常用的燈的色光有冷有暖,可以利用它來調節人們對室內光色的感覺。比如在室內正中裝一只暖色調的白熾燈,再加上一個造型美觀的乳白色半透明玻璃罩,它發出的光線就溫暖、明朗、平和、恬靜、給人以高雅清新的感覺;如果把偏冷色調的白光燈,采用暗燈形式作反射照明處理,可使低矮房間或小房間顯得敞亮、開闊。
居室的墻面色彩與燈光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室內墻壁是藍色或綠色,就不宜用日光燈,而應選擇帶有陽光感的黃色為主調的燈光,這樣就可以給人以溫暖感;如果墻面是淡黃色或米色,則可使用偏冷的日光燈。因為黃色對冷光源的反射線最短,所以不刺激人的眼睛;如果室內擺了一套栗色或褐色家具,適宜用黃色燈光,可以形成一種廣闊的氣氛。
如果將天花板涂上淡雅的冷色,并在天花板的四周裝暗飾燈,就會使人覺得天花板升高了許多,室內采用全周照明比直接照明空間感更好。采用吸頂燈也會使房間變得高深開闊,并富有現代感。有人用專門制作的正片風景彩照,配制暗箱燈嵌入壁內,也會擴大房間視野,如果將這種畫鏡用于室內較暗的墻面,就會使人覺得這面墻又開了一個窗戶,分外豁亮,景致宜人。
總而言之,色彩環境不僅與室內設計的空間感、舒適度、環境氣氛、使用效率息息相關,還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響。裝飾材料、家具陳設及燈光都能夠積極的營造室內色彩環境,這些方面的設計是富有感情且充滿變化的,在設計中能把色彩因素精彩絕妙的利用,往往能達到出奇不異的效果。色彩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賦予人類為整個世界“上妝”的權利,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點,創造出充滿情調、和諧舒適的室內空間。
參考文獻
[1]《色彩設計》(專著)現代設計家叢書之三/毛德寶著
[2]《色彩學》.鄧惠芬,翁金燕著
[3]李書陽.淺談室內設計中裝飾材料色彩的應用.連云港示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