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在整個世界的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很高,甚至達到了40%,近年來隨著人類對建筑物的要求不斷提升,建筑能耗的現象也在日益的加劇,因此如何實現綠色建筑節能標準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本文筆者闡述并分析了什么是綠色建筑及其綠色建筑的相關特征,然后分析了綠色建筑節能在我國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闡述了我國綠色建筑節能標準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現狀;問題;建議
綠色建筑也可稱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或者生態建筑。05年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指出:綠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將其對于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的限度;將其對外界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居住著營造出一個健康、舒適及安全的氛圍;實現運行費用、建造費用達到最低限度。綠色建筑的根本宗旨是以人為本,達到高效利用資源,盡可能的保護資源,積極開發利用綠色建材,實現社會與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1、綠色建筑的特性
1.2 社會特性
當今社會,綠色建筑實施推廣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人類的社會觀念問題。綠色建筑
推廣要求建設者及使用居住者分別在建設領域與生活領域里限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例如建筑甲方單位(開發單位)在開發階段應當考慮開發項目對周圍濕地造成的影響,不能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和整體設計效果,如果過度侵占濕地就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這時建筑就不能稱綠色建筑了。所以在推廣綠色建筑的時候首先要推廣一種在社會活動中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放在首位的社會理念,要求人們減少自己的利益追求,保護自然與自身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是對人們環境道德與生態倫理的考驗。
1.2技術特性
綠色建筑的著眼點必須是現在產品體系與技術體系,用現代的科技手段解決面臨的問題。目前工業時代的建筑技術、產品無法滿足綠色建筑的需求,但也不能采用農業時代的地穴,土窯等過時的技術。因此人類必須從現在的科技入手開發出新的建筑技術與產品,所以說綠色建筑是建筑的一場技術革命,并且能帶動相關的設計、規劃、施工、運行等技術的飛躍。
1.3 經濟特性
綠色建筑從長遠的角度看是有很明顯的社會及環境效益的,但是往往因為前期的額外增加成本制約著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如果能夠引進合適的激勵機制,將投資者在運行階段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勢必能增加投資者的積極性和信心。
2、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綠色建筑的意識不足。中國現在很多地方對綠色建筑只是字面上的認識,根本沒有
把綠色建筑這項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城鎮化推進的實際工作中去。由于從部分政府部門到投資方、開發方、設計方、施工單位、監理、后期的物業及建筑用戶都缺乏對綠色建筑概念的基本認識,所以綠色建筑在建設的各個環節都缺乏執行的力度。
2.2 相關的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一直比較重視工業和交通的能源管理,缺
乏對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有效激勵政策。致使建筑節能領域的管理力度不足,綠色建筑及建筑節能推廣也一直處于落后狀態。建筑節能也成為了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短板。
2.3 缺乏系統的建筑節能標準規范。綠色建筑的認識不足引起綠色節能標準也相對滯后,這嚴重制約了我國綠色節能建筑的推廣應用。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綠色節能建筑標準及評估體系,但是綠色建筑中的各種設計、規劃、運行標準仍然殘缺不全,真正從事綠色建筑的實際工作中才感到實用工具的不足?,F有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主要用于評價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里面的辦公建筑、旅館建筑及商場建筑,其他類型的建筑一般都是參照這個標準進行評價。盡管城鄉及住房建設部在陸續編制學校建筑、工業建筑、學校建筑等標準,使這幾類建筑的建筑有了較明確的評價依據,但是目前在建的保障性住房、抗震加固及其旅游性酒店類型建筑還沒有相關的評價標準,即便已經存在的學校、工業、醫院等建筑評價體系也存在很多不適應的情況,修訂不夠及時,體系交叉容易混淆等問題。
2.4 我國的建筑及施工水平有待提高。我國近些年在建筑行業盡管發展的很快,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建筑設計及施工水平在節能方面與國際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建筑業的新技術還是一片空白,從事相關工作的科研人員的工作還是存在很大的阻礙。
3、發展我國綠色節能建筑的一些建議
3.1加大教育的力度,提高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知度
我國的綠色建筑的意識起源上個世紀80年代,到現在不過是30多年,至今很多人對
綠色建筑意識還是很淡漠,對于綠色建筑的工作也是敷衍了事。我國正式提出綠色建筑的時間更晚一點,偶爾的出現也是在房地產上面的宣傳上。我國的綠色建筑起步晚、起點低,要想盡快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步伐,實現對綠色節能的各項規劃和目標,就盡快培育一批致力于綠色建筑的決策人員、開發人員、規劃設計人員及其建設管理人員,讓他們具有深刻的綠色建筑意識及相關標準的知識,并掌握綠色建筑的專業技能,這樣才可以加快設計、運行、建設等綠色建筑的腳步,把我國的綠色建筑推向更廣闊的平臺。
3.2 加快綠色節能建筑相關法律體系建設
因為我國綠色建設相關的節能意識還沒有深入人心,市場的引導作用目前也沒有很好的競爭力,這時想要全面推廣綠色建筑就需要國家的引導,依靠國家的強制作用,使綠色節能上升到國家大法的高度。《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是建筑業最全面也最權威的法律,對建筑行業各個相關主體行為都有很明確的規定,也是目前地方政府制定各種建筑法規,條令的根本依據,因此在建筑法中將建筑節能工作予以明確的話,就能使綠色建筑節能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綠色建筑的推廣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3.3加快綠色建筑施工配套產品、技術及標準的完善
我國要想快速的推廣綠色建筑,就必須有一整套完善的設計、施工、運行等相應的技術支持,現存的技術及產品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完善,目前我國暫時還缺少針對綠色建筑全面的、配套的技術研發,以及針對不成熟技術的專項課題研究。在綠色建筑建設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有標準,沒有技術,有目標缺少方法的窘境,因此我國綠色建筑的技術研發也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對綠色建筑技術及產品相關標準的界定應在存在的成熟技術及產品的基礎上,并結合綠色建筑的新的技術要求,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成立一些專門的組織進行科研、設計及使用等各個方面的產品標準體系的制定,然后針對一些重點項目或者薄弱環節進行專項研發,盡可能快的制定出一批適用性強、技術先進、操作方便、經濟合理、便于量產的綠色建筑技術及其產品。
3.4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加大對建筑節能投入的力度
在綠色建筑的研究、開發、設計及其后續的建設過程中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廣,如果沒有相應的資金投入,無疑是紙上談兵。因此要盡可能創新投融資體系,想辦法籌措建筑節能的資金,制定相關的經濟扶持政策,完善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機制,比如盡量減少土地出讓收益,降低營業額,研究探索綠色建筑的發展基金,多元化籌措綠色節能資金,加大綠色建筑節能投資力度,為我國綠色節能建筑的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提供保障。
總結:推行綠色節能建筑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21世紀在建筑建設及使用過程中,有效利用自然及節能材料,使建筑物對資源消耗及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使人類居住環境出現空間環境、文化環境、生態環境、社交環境、景觀環境等多重環境和諧發展,從而使人類生存在一個更加優美,潔凈、舒適的環境中。
參考文獻:
[1] 初慧琴,楊芳,張元東. 淺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J]. 科技創新導報. 2008(21)
[2] 齊怡. 以建筑節能為視角淺談綠色建筑的營建[D]. 西南交通大學 2010
[3] 張靜.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初探[D]. 山東建筑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