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是國家為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定的一項強制性能源政策,在國外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是配額制順利實施的基礎和關鍵,分析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在我國實施的可行性對于配額制的具體制定和完善有著一定的建設性意義,筆者分析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在我國實施的可行性和存在一些障礙,為配額制的科學制定和實施提供一些較有價值的思考點。
【關鍵詞】:配額制,可再生能源,可行性,障礙
一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是指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市場份額做出的強制性的規定。之所以要做強制性的規定,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場中的份額,從而改善能源結構,增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但政府的強制需要有它的合理性來支持政策的推行和普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上透露,“十二五”期間,國內要建立和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即按各地電力消費總量來規定可再生能源比例。這被認為是在風電大規模發展暴露出浪費嚴重等問題后。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調整。從長期來看,配額制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后期規模化應用,指標任務的下達有利于刺激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電及上網電量,可切實提高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收益,同時對于拉動設備市場需求也將形成利好預期。
配額制的實施需要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也是配額制是否會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律中建立配額制也同樣面臨著相同的障礙。因為配額制的建立和實施取決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程度和水平。
二 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具備合理性
社會主義和諧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種人與自然不和諧發展的局面反過來會極大阻礙經濟的發展,因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發展注定要成為無根之木。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為了改變以煤炭為主的單一供應格局,尋找替代能源的方式來解決上述問題,發展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而配額制的確立使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國家目標變得明確和可操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據和市場保障,從而為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做出貢獻。
傳統模式下發電成本一般包括燃料成本、機組折舊、財務費用、人工和維護費用、管理費用等相關的經濟成本,但是發電所致的環境污染所產生的環境成本、社會成本以及治理環境污染造成的破壞所產生的費用等外部成本卻沒有計算到發電成本中去.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所產生的環境效益沒有被計算在發電成本中,導致可再生能源發電被普遍的認為發電成本高,無法與常規能源在公平的市場中競爭,所以發電商從逐利的本質出發不愿意選擇可再生能源發電。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應該重新對發電成本的構成做出規定,從經濟成本、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等方面綜合的認定發電成本構成,以改變可再生能源和常規能源在不公平的市場中競爭的局面。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實施通過在這種重新做出的成本認定中,使可再生能源電力產品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從經濟效益中體現出來,使配額制具有操作的合理性和實施的可行性.
(二)具備政策性支持
我國正在進行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為主要內容的電力改革,并且將原來的電力部撤銷,變成為以國家電力公司為主的新的電力體制,這樣就改變原來政府部門既行使行政職權又以企業的身份出現的局面。然而實行競價上網的制度會使得具有高成本特點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無法在市場上與常規能源相競爭,在這樣的形勢下,國際上的做法是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在能源發電中所占的比例,由此產生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所以,配額制是電力改革的必由之路。從這個角度說,我國的電力改革為配額制的確立提供了社會背景和機遇,同時配額制的確立也是電力改革的必然要求之一。
三 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幾方面障礙
(一)競爭機制缺乏
競爭機制的缺乏導致我國形成實行配額制的市場條件還沒有成熟。我國于2002年lO月開始對電力體制實行改革,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為主要內容。但是改革現在處于起步階段,改革后我國只有兩家電網企業,并且目前在六個省進行試點,這樣的規模根本無法形成競爭的條件。
我國現階段尚沒有建立在開發者和制造者之間的競爭機制,導致對于開發商來說缺乏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動力,開發商與電網之間很難就電力供應的數量和價格達成協議。在此前提下,可再生能源之間的競爭和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之間的競爭,并且在綠色電力系統作用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綠色證書交易就顯得尤為困難。
(二)缺少明確的發展目標
配額制的基本內容是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市場份額做出的強制性的規定。目前雖然我國已經承擔了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義務,但現階段我國尚未制定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所以配額的比例、制定配額的方式和配額的分配對象的制定在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這一前提下都是很難進行的。
(三)不同地區間的利益分配障礙
作為與配額制配套實行的綠色交易系統將使得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進行交易,把電力從可再生能源電力充足的地區輸出到電力缺乏的地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國并沒有實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政策,這樣考慮到經濟效益等因素,東部地區比較容易接受的形式是與鄰近地區的交易。這樣地區跨度較大的交易方式就很難被施行。所以配額制的實施首先要克服的是不同地區之間利益分配的障礙。
配額制政策理念非常簡單,但由于涉及眾多利益主體,其設計工作非常復雜,具體執行中的協調工作也相當困難。為了保障新政策能符合中國國情,中國的配額制政策設計與國外傳統的配額制政策應有所不同:技術范圍集中在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義務主體的規定需同時兼顧發電、發電傳輸和發電的市場消納3個方面;可再生能源證書的使用不應采取傳統的可交易證書形式,以防止與現有政策不協調。為了保證配額制政策的實施效果,需要對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和平,李京京.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政策的國際實施經驗,中國能源,2000(7).
[2]任東明,張寶秀,張錦秋.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政策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