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穿透硅通孔技術是實現3D集成封裝的關鍵技術之一,而交替復合深刻蝕技術是實現穿透硅通孔的重要方式。本文分別采用CF4、C4F8和O2研究交替復合深刻蝕中的鈍化工藝,用X射線能譜測試儀分析了不同氣體在硅表面產生的鈍化薄膜,為硅深刻蝕技術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穿透硅通孔(TSV);交替復合深刻蝕;鈍化工藝
1 前言
目前,消費者對電子消費類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不僅要功能性多,存儲量大,同時強調外形小巧,為滿足這一要求,更多的生產廠家開始研究3D集成封裝技術。這種技術通過減薄的芯片,使之堆疊并互連起來,最終實現一種緊湊的層狀結構,大大減小了芯片的體積,并提高數據在芯片上各個功能區之間的傳輸速度。由于當前的引線鍵合技術受限于輸入/輸出端的數量和電學性能等因素,無法滿足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因此半導體制造業已經開始逐步轉向使用穿透硅通孔技術(throug silicon-via,TSV)實現多芯片的整合。
用于3D集成封裝技術的硅直通孔尺寸一般介于20-50μm之間,通孔深度介于80-170μm之間,先進的研究傾向于深寬比為50:1的5μm通孔。在這種應用中對刻蝕工藝的要求十分精確,在刻蝕的均勻性、分布控制等方面有嚴格要求。交替復合深刻蝕技術因其較高的刻蝕各項異性、深寬比、側壁陡直度等優勢廣泛應用于Si深刻蝕技術中。
2 交替復合深刻蝕技術
在對硅的刻蝕中常用SF6氣體作為等離子中的氟原子源,原子態的氟對硅可進行各向同性的刻蝕,因此要得到一定深寬比的硅通孔需要借助側壁鈍化的方法來實現。本文采用交替復合深刻蝕技術(TMDE),它利用刻蝕、鈍化交替進行的方法來進行刻蝕。首先通入SF6氣體,會發生一個短促的刻蝕過程,未被掩蔽層保護的硅會以接近各向同性的方式被刻蝕;接著通入鈍化氣體,在刻蝕表面淀積保護層(如圖1所示),使得掩蔽層和被刻蝕物表面被覆蓋了一層聚合物;接下來繼續刻蝕(如圖2所示),同時開啟自偏壓,使得離子垂直入射到底部,硅基結構底部的聚合物被離子轟擊去除,刻蝕劑繼續與暴露出來的硅反應。由于入射離子的方向性,側壁鈍化層不易被轟擊,從而保護了側壁,避免其繼續被刻蝕。然后繼續保護層的沉積與刻蝕過程的交替,可以使刻蝕深度不斷增加,而側壁保持陡直。
下面以碳氟氣體為例,介紹保護層淀積和刻蝕的具體過程及化學反應。首先進行短暫的刻蝕后,第二步淀積側壁保護層。以CF4為例,CF4在等離子體狀態下分解成離子態CF2基與活性F基,見式(1),其中CF2基與硅表面反應,形成PTFE狀(CF2)n高分子鈍化膜,見式(2)。反應式如下:
第三步刻蝕。通入氣體SF6,以增加F離子解離,見式(3),提高化學性刻蝕,F離子不僅能刻蝕掉鈍化膜,見式(4),接著會對硅基材料進行刻蝕,見式(5)。如圖2所示。反應式如下
另外,在刻蝕的過程中,先前附著在側壁上的部分聚合物,在非垂直離子碰撞側壁的影響下,脫離側壁再次移動,重新在更深的側壁上附著。這樣,側壁上的聚合物薄膜不斷地被驅趕向下附著,從而可以形成一個局部的各向異性刻蝕。
3 保護層淀積工藝研究
本文將采用交替復合深刻蝕技術,利用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制的ICP-98A高密度感應耦合等離子體刻蝕機來實現具有一定深寬比的硅直通孔。
實驗過程:
首先選取N型2英寸單晶硅片3片,每片硅片裁成4小片;接著使用相應溶液對硅表面進行清洗,除去硅片表面的有機物污染及各種微粒、氧化物和金屬離子等,去離子水沖洗5分鐘,氮氣吹干后放置在熱板上,去除表面吸附的水分;將清洗后硅片放置于刻蝕機內,一半用鋁箔遮蓋,一半裸露于刻蝕機腔室,分別通入鈍化氣體C4F8、CF4和O2,保證氣體流量為200sccm,調節不同的射頻功率使鈍化氣體電離,淀積10分鐘后取出,使用Taylor hobson非接觸式輪廓檢測儀測量C4F8和CF4淀積保護薄膜的厚度、M-2000型橢偏儀測量O2在Si片表面沉積的保護層的厚度。
本實驗共分三組,表1為不同射頻功率下C4F8、CF4和O2氣體所淀積的保護層厚度。
通過實驗發現,C4F8在射頻功率為200W時的沉積效果明顯,可以在硅片表面觀察到C4F8沉積的淡黃色保護層;CF4在射頻功率為800W、500W和200W時的鈍化效果較好;而O2在500W、600W和800W以上時硅片表面形成幾十納米厚的保護層。圖3和圖4分別是射頻功率為500W和200W,使用Taylor hobson非接觸式輪廓檢測儀測量出的CF4和C4F8作為鈍化氣體在硅片表面沉積的保護層的三維圖。
為了確認在硅片上淀積的保護層是由鈍化氣體CF4、C4F8和O2形成的,采用了X射線能譜測試儀分別對射頻功率為500W時,由CF4形成鈍化層硅片;射頻功率為200W時C4F8形成鈍化層硅片;射頻功率為600W時,O2形成鈍化層硅片,進行X射線能譜分析(XPS)。圖5(a)、(b),圖6(a)、(b)和圖7(a)、(b)分別是對CF4、C4F8和O2氣體沉積的保護層進行分析的XPS譜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使用CF4氣體形成的保護層中含有大量的氧雜質,碳氟比例約為0.92。從Cls鍵的能譜分析可知,見圖5(b),碳元素幾乎以C-C鍵存在;從圖6可以看出,使用C4F8氣體形成的保護層中氧等雜質的含量較低,幾乎可以忽略。其保護層是較為典型的碳氟薄膜,碳氟比例約為0.38,對其中的C1s峰進行能譜分析,見圖6 (b)可以得到在該聚合物保護層中碳氟元素以C-F、C-F2、C-F3、C-C等形態存在。從圖7可以得,O2氣體形成的保護層XPS中有少量的碳氟雜質,但是主要存在形式為O1s,Si2鍵,通過Si2s峰的能譜分析,見圖7(b)可知在O2氣體形成的保護層中有大量的SiO2存在。
4 結束語
本文以3D集成封裝技術廣受關注為應用背景,選用交替復合深刻蝕技術實現其關鍵技術-穿透硅通孔,分別采用CF4、C4F8和O2三種氣體對交替復合深刻蝕技術中的鈍化工藝進行了研究,并采用X射線能譜測試儀分析了不同氣體在硅表面產生的鈍化薄膜,為硅深刻蝕技術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鑒.MEMS 加工中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刻蝕硅片的模型與模擬[D].南京:東南大學,2006.
[2]溫梁,汪家友,劉道廣,等.MEMS器件制造工藝中的高深寬比硅干法刻蝕技術[J].微納電子技術,2004(4):31-34.
[3]陳曉南,楊培林,龐宣明,等.等離子體刻蝕中工藝參數對刻蝕速率影響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4,5(38):546-547.
[4]Ivo W Rangelow.Dry etching-based silicon micro-ma-chining for MEMS[J].Vacuum,2001,62:27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