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問題顯得日益重要。機械是現代社會生產發展的五大要素之一(人力、資本、能源、材料、機械),對于我國目前的大工業社會階段而言,機械更是這五大要素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對機械制造中的額安全管理做了簡單的分析,在研究機械制造安全管理的現狀時,發現其問題所在,根據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來加強機械制造的安全管理。
關鍵詞: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
1 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現狀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基本制造業投資最大的國家之一,制造業完成產值年年持續增長。我國制造企業對安全水平缺乏科學分析和有效的監控,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只局限于對制造現場的檢查和整改工作,多是根據一些專家及制造安全管理人員憑以往的經驗對各制造企業對所屬工地進行安全評比得出結果,這樣既有很大的局限性又缺乏科學性。因此研究出一套適合制造制造現場的安全評價方法對指導安全管理有很大意義。
在作業過程中,作業現場物的不安全狀態,都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聯。物的不安全狀態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同樣反映了人的個人素質和管理人員人的決策水平。作業系統是人——物——環境系統,作業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出現故障都會引發事故。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高科技科學水平的提高,作業現場使用的高科技設備也越來越多。因此消除這些設備(物料、機械、裝置、設備、工具、等)的不安全狀態是確保生產系統的物質基礎。
2 機械制造企業安全中出現的問題
2.1 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體制的不健全
管理部門職能轉變滯后。作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國家機構改革,企業改制逐漸脫離了行業行政管理的束縛,已成為獨立的市場參與者。與此相對應,制造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當地的制造業作為一個特殊的國家制造業安全監督職執行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及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則成為國家安全生產綜合監督職能的履行者。
機械制造安全生產管理與專業制造業制造業安全生產管理分開。目前,中國實際上是在分散狀態的制造安全管理工作,而不是真正做到行業管理。這使得制造安全管理標準,管理模式不一致,傷亡統計數據失真,重疊的管理職責不清。主要表現在:第一,企業工作比較薄弱的安全技術的研究,以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建立安全工作相對滯后;第二,標準化,定型化,產業化程度低;第三,機械制造企業的安全管理和制造質量普遍偏低。保安人員文化素質低,對于安全管理、安全規范、安全程序知識、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知識不明白,制造隊伍無法規范管理。
2.2 制造現場投入的機械設備品種、質量參差不齊、缺維修保養
在現代機械制造企業制造制造業中,機械制造企業材料的選擇不是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選購出現的制造事故屢見不鮮,機械制造企業制造出現以下相關的材料問題應該高度注意:在現代機械制造企業制造業中,機械制造企業材料的選擇不是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選購出現的制造事故屢見不鮮,機械制造企業出現以下相關的材料問題應該高度注意。
2.3 制造進度控制不力
機械制造企業因為制造生產的需要,由于臨時布線過多,導致電氣線路安裝敷設不規范,電線私自拉扯線路亂的問題比較嚴重,特別是在臨時宿舍和工人食堂,由于電線移動頻繁,可能很容易地導致破壞表面的保溫層,芯線裸露,造成電線短路,從而引起火災。
部分單位負責人的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素質較差,自己不知消防安全責任。同時,單位雇傭臨時民工流動性大,沒有嚴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培訓,消防安全意識薄弱,不具備基本的消防知識,不會用滅火器撲滅初期的火災,不會報警,沒有人組織員工撤離,特別是在制造時間短,工人分散作業,很難落實消防安全管理。
3 加強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的建議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第一責任人制度
機械制造企業單位負責人是企業安全管理的第一負責人,在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中處于重要地位。必須加大力度推行安全生產管理;為改變當前推行安全生產管理比較滯后的狀況,跟上制造行業改革的步伐,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要從根本上理順內部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必須下大力氣,加大力度,全面推行項目管理。要加大企業經理和企業經理部管理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合同的方式明確責任,放手讓他們按職責權限大膽開展工作,通過他們負責任的創造性的工作,達到履約目標。
3.2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內部管理和外部交流。這是兩個影響或解散企業風險不可避免的內部和外部因素,我們希望從思想上加以注意,著重從管理入手,并且詳細措施,管理挖潛,降低管理成本,并試圖讓企業管理的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對于外部環境,我們必須加強與客戶的溝通、監督,與當地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更多理解,更多的交流,加強外部的支持,不僅可以改善外部環境,還能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要注重發揮管理優勢,最重要的是如何發揮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創新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3.3 加強企業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員工安全管理意識
對于制造從業人員的選拔,應嚴格把關,堅持“未經培訓不得上崗”的原則。這意味著一個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技能是重中之重,而機械制造企業公司應定期對勞動者進行培訓和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對制造過程中暴露未按照標準制造業,應嚴格強調;另外,制造從業人員應熟悉相關的安全的法律法規,以及制造過程中一些安全事故的緊急逃生知識;此外,從事機械制造企業工人必須提高自己的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減少意外發生不同崗位。
完美的制造監理制度,充分發揮積極監督的作用。首先,提高監督人員的技術質量。監理制造師的決心,不僅通過職業資格考試, 也要輔之以年齡、工齡、工作經驗的限制。監督方法擴展到制造設計、制造進度和質量控制和其他重要的鏈接。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變革進一步深化,社會各界對監理概念的認識會逐步統一到為業主提供企業全過程或者階段服務上來,監理工作內涵和職能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以滿足不斷提高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的要求。為順利實施該企業的實施進度和計劃,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監督,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因此從策略上來說綜合分析機械制造的的安全問題是可以充分發揮的,所以隨著策略的發展會形成更深層次的安全維護體系。
參考文獻
[1]李俊.機械制造企業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的難點及對策[J].安全,2011(1):27-30.
[2]余斌.機械制造企業危險物品儲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安全對策[J].企業與管理,2011(24):286-289.
[3]周國虎.淺析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生產如何實現規范化[J].企業技術開發,2012(5):73-76.
[4]代蘭,譚慧明.淺談機械加工企業的安全管理[J].經營管理者,2009(19):26-28.
[5]田元福,李慧民.我國制造業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其思考[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12).
[6]毛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系統與安全評價[D].西南交通大學,2011.
[7]黨宏斌.淺論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努力方向[J].制造安全,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