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多年來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經驗,通過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加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合理化建議,以明確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管理;建議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依法保護合同發承包雙方權益的法律文件,是合同雙方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最高行為準則,在維護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和縮短工程工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的建筑市場由于施工隊伍較多,僧多粥少,形成嚴重傾斜的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施工單位被迫以壓低造價、縮短工期、墊資施工,甚至滿足建設單位的無理要求等諸多讓步來爭取到施工合同,也會造成工程造價管理上的隱患,因此,要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提高企業的利潤,首先要從施工合同管理入手,加強對施工合同的管理。
1 當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合同主體不當
發包方當事人不是獨立法人,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1.2 合同一方資質不夠
以合同價為基準,合同一方的注冊資金遠低于合同價,出現合同糾紛,則不具備賠償對方損失的能力。
1.3 合同文字不嚴謹
可以說,合同講究的就是咬文嚼字。文字不嚴謹就是不準確,容易發生歧義和誤解,導致合同難以履行或引起爭議。依法訂立有效的合同,應當體現雙方的真實意思,而這種體現只有靠準確明晰的合同文字。
1.4 合同條款不完整
國家規定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具備以下幾個重要要素:合同價款與支付、工程范圍、合同形式、工期、質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工程變更、結算、違約、索賠、合同文件解釋順序等。但很多中小項目沒有按合同示范文本簽訂施工合同,甚至個別企業自制不規范的施工合同文本并強制要求施工單位簽訂,合同條款不健全,出現違約,無據可依,從而為施工合同的履行帶來很大困難。
1.5 “口頭協議”、“私下合同”屢禁不止
在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承包商經常為迎合業主代表或工程監理要求,存在并執行著“口頭協議”、“私下合同”。正式合同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雙方當事人并不履行,只是用作對外檢查或備案,實際執行是以合同補充條款形式或干脆用君子協定(口頭協議)。這些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實質都是無效的,不受法律保護的。
1.6 合同條款不履行
合同簽訂了,雙方根本沒按合同執行約定執行:
1.6.1 發包方不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進度款,承包方可以行使抗辯權停工,但卻沒有行使,結果客觀上造成了承包方墊資施工,發包方拖欠工程款的情況。
1.6.2 非承包人的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誤,承包方也未及時提出工期延期申請,直到事后發包方處罰工期罰款時,才發現沒有相關的書面資料證明非自己原因造成的,結果是自己承擔了延期所消耗的人工和管理費,還被罰款。
1.6.3 應變更合同的沒有變更。在履約過程中合同變更是正常的事情,問題在于不少負責履約的管理人員缺乏這種及時變更的意識,結果導致了損失。合同變更的目的是通過對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實現。作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業,更重要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關鍵在于變更要及時。
1.6.4 變更簽證不及時辦理。履約過程中的變更簽證是一種正常行為。但有些現場管理人員對此并不重視,只顧按照發包方的要求進行施工,未及時提出相關費用的簽證申請或搜索相關書面證據,或即使提出了申請和費用索賠在施工過程中也未及時辦理確認事宜,以至于結算時因證據不充分致使企業面臨很大的風險:變更簽證發包方不認可或被發包方核減得沒利潤甚至虧損的境況,當發生糾紛時,也因無法舉證而敗訴。
1.6.5 結算時間長導致承包方資金難以回收。結算難是施工單位目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施工單位向發包方報送結算書后,發包方往往不會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審核,結算工作放置一兩年是常有的事,施工單位為不得罪發包方基本都是采用書面和口頭催促,但也無濟于事。結算不定案直接造成結算款不能按時回收,施工單位原本微薄的利潤不能及時回收。
2 加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幾點建議
2.1 加強投標前招標文件的審核
合同管理貫穿于招標投標的全部過程。對于投標單位來說,審核招標文件即是合同管理的開始。一方面,施工合同的合同條件是招標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招標文件又是合同文件的重要依據,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2.2 加強合同簽訂前的合同評審工作
合同簽訂前,合同評審人員(投標人、技術管理人、合同管理人、項目管理人、法律顧問)對合同進行評審,給出評審意見,公司決策層根據合同評審意見,進行風險評估,以此為依據進行合同談判。
2.3 重視合同談判,簽訂完善的施工合同
施工單位切不可鑒于發包方的威嚴而草率簽訂合同,要根據合同評審意見進行談判,通過合同談判,對合同條款拾遺補缺,盡量完整,防止不必要的風險,對不可避免的風險,由雙方合理分擔。合同談判失敗,則要對合同評審時提出的風險范圍實施動態監控,降低風險。
2.4 合同變更的管理
合同履行中,客觀情況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合同約定的價款、質量和工期等內容變更,施工單位要行使好自己的權利,及時把握一手書面資料,簽訂會議記錄或補充協議,尤其是當變更金額超過合同價的10%以上時,要向發包方提出另外簽訂補充協議的申請,雙方協商一致后可以簽訂相關補充協議來變更合同,但變更后的協議應及時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備案,以免日后發生糾紛。
2.5 監督合同的履行情況
合同執行過程中,合同管理人要對合同雙方的履約情況進行監督,發包方違約(如不按時付款,不提交工作面、提出變更、趕工或停工、不辦理結算、不確認簽證等)則要及時按照合同相應條款進行索賠;承包方違約,則要做好被發包方索賠的應對措施:積極采取可行的補救措施以獲得發包方的諒解,同時搜索更多的其它方面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以作為談判的條件,減少被索賠的風險。
2.6 做好合同索賠管理工作
在簽署合同過程和施工過程中,承包商應該始終以工程合同為依據,認真整理和分析合同內容,充分考慮各種不利因素,分析合同索賠的可能性,以便采取最有效、最科學的合同管理方法。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還應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認真研究合同各項條款,積極調查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尋找索賠證據。這不僅有利于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更有利于企業不斷適應工程建設的最新規范要求從而提高企業未來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
3 結束語
加強合同管理首先應樹立合同意識,不管是企業的決策層、執行層還是合同管理人員都應重視合同管理,加強有關合同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掌握業務知識,在制定施工合同時應認真把關,明確相關人員的責、權、利,制定出既保護企業自身利益又滿足業主要求和投標承諾的施工合同條款;其次嚴格執行合同會簽制度、合同評審制度,合同簽訂后,認真進行交底,特別是現場管理人員應認真學習合同,明確合同規定的施工范圍及甲乙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等,使合同真正成為自身利益的“護身符”,減少合同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季福長.工程項目管理[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2]蘇源紅.淺談施工企業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山西建筑,2010(32).
[3]陳美榮.淺談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