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采用5株大樹法,在濕地松優良林分中選擇優良單株28株,以材積為主,附加樹冠因素,分級評分,按總分值將優樹劃分為五個等級。
關鍵詞:濕地松;優樹選擇;等級
濕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為速生常綠喬木,原產于北美東南沿海、古巴、中美洲等地,分布于溫暖潮濕的600米以下低海拔區域,低溫-20℃至高溫40℃均能生長,溫度適應性強。有較強抗風性,可抵御11~12級臺風襲擊。適生于中性至強酸性紅壤土,因適宜在潮濕低洼地生長而得此名,但在干旱瘠薄的低海拔區域也有良好長勢,根系耐鹽堿。極喜光。其既抗旱又耐澇、耐瘠,有良好的適應性和抗逆能力;在我國北緯30度以南的低海拔區域及陽坡均可栽培,在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各省廣為引種[1]。
1 林分概況
濕地松林分位于陽江市金山森林公園內,分別為1980年、1983年和1988年造林。林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22.4℃,年日照時數1921.4小時,年積溫為7700~8400℃;年降雨量為2872mm,夏秋季多臺風雨,全年無霜期為350天,偶有低溫霜凍。土壤為自然容重1.16~1.51kg/cm3的赤紅壤,有機質含量2%~3%,土層較厚,肥力中等,理化性質較好。
2 研究方法
2.1 優良林分選擇
優樹選擇須在優良林分中進行,因此必須先確定優良林分。
優良林分的標準為:純林中的優勢樹種為濕地松,且占比例為70%以上,林齡為25~33年,疏密度0.6~0.8,面積至少為600m2,林木生長健壯。
2.2 優樹標準
優樹須干型通直、圓滿,分枝細,自然整枝良好,冠幅較窄,頂端優勢明顯,樹木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及采脂破壞,盡量不選擇林緣木、孤立木。林分無“拔大毛”采伐。候選樹周圍同等立地條件10m范圍內選取僅次于候選樹的5株優勢木作為對比木。優樹胸徑大于5株對比木平均胸徑的12%,樹高大于5株對比木平均樹高,材積大于5株對比木平均材積的12%,其他冠型、干型,生長勢及健康狀況等因子都符合標準。
2.3 優樹選擇
2.3.1 初選及復選
在初期踏查選取的濕地松侯選樹中,挑選樹干圓滿通直、冠形良好、樹體健壯的優勢單株,其附近(10m內)須有5株優勢木作為對比木,測定各株樹高和胸徑,并生長錐取木芯準確查定各株樹齡,如符合優樹標準,即可確定為初選優樹。
初選單株和5株對比木樹齡不一致時(不超過10年),可采用年生長量法將對比木樹高、胸徑及材積根據優良單株樹齡進行訂正,將各因子訂正值與初選優樹對象因子進行百分比計算,如符合優樹標準,即作為復選優樹,按優樹登記表要求現場逐項填寫各項因子,清楚標示優樹位置,并在選定的優樹樹干上編號標記。
2.3.2 精選
本次優樹選擇與等級劃分同時進行,其標準必須統一,現場復查優樹登記表記載的結果,對選中的優樹再次進行比較,及時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單株,選出最具有優良遺傳特性的單株。建立優樹檔案,對精選出的優樹統一編號,統一管理。
2.4 優樹等級的劃分
為給種子園定植和子代測定及育種工作提供參考,須比較優樹差異,評定優樹質量好壞,在以優樹與對比木材積比較的基礎上,采用優樹冠徑比(樹冠冠徑與胸徑之比)、冠高比(樹冠冠徑與樹高之比)劃為5個等級進行評分。
以各優樹評分因子的總體均值(中值)為Ⅲ級,在Ⅲ級值上加1倍標準差為Ⅱ級,加2倍標準差為Ⅰ級;在Ⅲ級值上減1倍標準差為Ⅳ級,減2倍標準差為Ⅴ級。各因子評分標準如表1。
綜合上述比值,根據各株優樹總分值劃分五個等級。等級劃分是根據級或四級,其上加或減二倍標準差為一級或五級。第五級為50分,每級加10分,和第三級為0分,低于三級每級減5分,高于三級每級加5分。
3 結果與分析
3.1 優樹選擇結果
本次優樹選擇中:復選優樹30株,精選淘汰2株,剩余28株定為優樹,其總體情況如表2。
3.2 優樹等級的劃分
將各株優樹材積比、冠高比和冠徑比分值相加之和為總得分值。各優樹等級分布情況如表3。
4 討論
4.1 本次僅在陽江市金山森林公園范圍內進行濕地松優樹選擇,種群范圍狹窄,代表性較弱。但據鄭永光等[2]對我國濕地松栽培區劃的研究,陽江地區為濕地松最適宜栽培區。濕地松應以本區域適生林分為主進行遺傳改良,本次所選優樹數量可滿足種子園建造規模的需要,因此本次選優是可行的。
4.2 目前關于優樹質量評定指標和方法仍無一致意見。我們以材積比分值為基礎,附加冠徑比、冠高比分值,劃分為五級,按照均值加、減標準差法,劃級評分,便于實際操作。
4.3 實踐證明,通過選擇優良單株,依此建立濕地松種子園,是保存濕地松種源和改良濕地松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林學會.廣東省商品林100種優良樹種栽培技術[J].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38-41.
[2]鄭永光,徐英寶.我國濕地松主要引種區氣候區劃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17(1):41-46.
作者簡介:馮江(1966-),男,廣東雷州人,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木引種與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