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恢復中國的傳統文明,首先應該做的,是把胡適和魯迅請下神壇,把他們在特殊歷史時期倡導的一些用力過猛的“顛覆傳統”的想法調整回來,重建中國的文化心理結構。
小檔案:
吳歡,著名作家、書畫家。1953年出生,吳祖光、新鳳霞之子,齊白石當年以“吳歡無不歡”賜名。幼時便隨父母歷盡苦難,百折不撓,勤奮用功。有“京城才子”“香江神筆”之稱。他以一身兼小說、戲劇、政論、詩詞、書法、繪畫名揚海外華人社會。1998年在香港舉辦首次書畫展,引起極大轟動。199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其母新鳳霞逝世周年之書畫聯展引起轟動。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和世界華人美術家、收藏家聯合會會長。
1.吳歡油畫作品《天眼之雄獅》。
2.吳歡油畫作品《天眼之虎》。
時尚=恢復封建禮教的精華部分
采訪吳歡這樣的“老”藝術家,心中一直盤算的是角度。
“老”藝術家今年正逢花甲,書、畫、文都自成一家,風格已經非常成熟,其本人又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家族之后,在一兩個小時之內,似乎無論什么話題都只能是蜻蜓點水。思來想去,決定發點“壞”,請“老”藝術家聊點時尚。
沒想到“聞名不如見面”這句話有時候還能用來形容想象和現實的差距,見到吳歡才知道,60歲的藝術家非但外形不老,思想還很新銳。落座之后,他主動說起:“你說什么是時尚?吃穿講究一些,用點名牌,這就是時尚嗎?我看都不是,時尚得是腹有詩書,說得再極端一點,中國的時尚應該是恢復封建禮教的精華部分。”
封建禮教?那不是都已經蓋上蓋子,貼上封條的定論嗎?祥林嫂、孔乙己、崔鶯鶯她媽或者賈寶玉他爸,一長串受害者與施害者的名字都已釘在封建禮教上,警醒后世。
“多年來,我一直對中國文化近一百年的遭遇抱不平。事實上,唯物地看,歷史上每個朝代有各自階段性歷史責任不同的區分。不應苛責前代,封建社會并非一無是處,五千年文明有封建社會的功勞。胡適和魯迅這些老文化人,固然在提倡民主自由、革命方面功莫大焉,但他們把本應流傳下來的五千年文明攔腰砍斷徹底否定,把文化砸到無底深淵,下手太狠則是彌天罪過。胡適曾提倡‘全盤西化’‘砸爛孔家店’,魯迅在中國歷史文明封建禮教中只看見兩個字‘吃人’,其他的全沒看見。好像中國從來沒有過文明,他們用粗暴的前后否定方法屠殺滅絕了中國文化。當糟粕部分被正確砍殺之后,精華部分同遭厄運,玉石俱焚,誰負責任?”
“胡、魯出國留學幾年,沒想明白就來否定中國幾千年,簡直是瘋了,所以才有《狂人日記》。后來有文化的人變成‘臭老九’十惡不赦,所有規矩全掀翻,忠孝廉恥、仁義禮智信的內涵深意全定性成封建毒素,道德倫理全不講,直接導致了今天的中國人心理秩序被打亂,全都找不著北了。眾多官員貪腐、國民素質降到最低點,沒法再低了,丟人都丟到國外了,還怎么時尚啊!砸爛一個舊世界才能建立一個新世界,任何新東西都會變舊,難道東西一舊就該砸嗎?世界都是人民創造的,天安門是舊世界的,誰敢砸?太不理性嘛!朝代可以更替,文化不能亂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靠開口就罵自己祖宗才進步的。”
“這些老文化人只罵人不建立,把古代圣賢全踩在腳下,誤導了政治家,形成一切政治問題都罪在文化。我對祖宗的態度是,好祖宗要認,壞祖宗也要認,好的我們繼承,壞的我們承擔、改正。這才是像樣的后代兒孫。”
吳歡認為,要想恢復中國的傳統文明,首先應該做的,是把胡適和魯迅請下神壇,把他們在特殊歷史時期倡導的一些用力過猛的“顛覆傳統”的想法調整回來,重建中國人健康完整的文化心理結構。
“屠格涅夫對大革命時期的俄國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新的東西沒有建立,舊的東西已經垮掉,愚昧和欺詐激撞,整個社會像泥淖一樣浮動和混亂,僅余幾個偉大的字眼,自由民主,像上帝嘆氣的聲音在深淵里掠過。’”
3.吳歡油畫作品《天眼之白馬》。
4.吳歡油畫作品《天眼下的戲劇》。
5.吳歡油畫作品《天眼之金牛》。
時尚=吹送風雅的故園夢
為了恢復傳統精華,提升文化的地位而發出這樣振聾發聵的聲音,除了對現狀痛心疾首,還因為在吳歡的心中,一直充滿了對逝去歲月和故人的懷念。那種寫進基因里的對墨香代代傳承,揮之不去。他的家族上溯五百年,狀元、榜眼、探花品銜齊全,都是一代代前赴后繼從草根考上去的。祖父吳瀛為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父母雙親是在新中國的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劇作家吳祖光和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
“建國初期北京城里最大的文化時尚沙龍,就在我們家的四合院,叫‘二流堂’。父親好客,母親美麗溫順友善,加之演出賣座而收入又高,家里經常是高朋滿座,我爸媽結婚周總理在家里請客,像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郭沫若、夏衍、老舍、矛盾、巴金、曹禺、葉圣陶、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裘盛戎、侯寶林、趙丹、白楊、張瑞芳、秦怡和香港的夏夢、李翰祥等等能叫得出的文化各界名人都在我家玩,還有董必武、何連芝、賀龍、李富春、蔡暢、陳毅、楊尚昆等諸老都曾是我們家的座上客。所談內容大都是詩文書畫,如何以已之長報效國家。”
幼年的吳歡,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形容都不為過。極品的書畫作品,高超的琴棋技藝,造就了吳歡的藝術品位,那段美好的時光也在他心中定格成永恒的對“時尚”的注解。
“遠的不說,民國時期人們追捧的時尚是一筆好字,兩口二黃,身著長衫就不能言辭粗鄙。再看看我們今天的‘時尚人群’,胸無點墨,穿著龍袍不像太子,滿口粗俗八卦惡趣味,耍二百五,連吸毒都干。要知道我們丟棄的那些‘時尚’現在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都還流行,小學課堂里要學習寫毛筆字。”
“病”確診了,還需“藥”醫,吳歡給出的“藥方”是:“從啟蒙的《弟子規》,到哲學的《道德經》《論語》,再到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以后的清言小品等經典著作都要重新重視起來,讓大家修身養性,都知道‘厚德載物、天道酬勤’這樣的名句是從哪里來的,讓社會風氣重新推崇真正的文化文明,讓人們心里時尚起來,這才是時尚的內核。”
極品的書畫作品,高超的琴棋技藝,造就了吳歡的藝術品位,那段美好的時光也在他心中定格成永恒的對‘時尚’的注解。
6.為紀念吳祖光先生往生10周年,新鳳霞女士逝世15周年,吳歡的隨筆集《吳歡酷論》聯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新書發布會于9月3日在北京王府井皇冠假日酒店東方畫廊舉行。
吳歡“酷”論:
●?我曾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言,把文藝提到“吃、喝、玩、樂”的高度來認識。建議文化部成立“吃、喝、玩、樂”研究所,并請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系統推廣,結果引起哄堂大笑,可我覺得一點也不可笑。
●?兩千多年來在中國弘揚佛法,卻至今沒有把12億中國人都弄成和尚。這是因為中國有自己一套“吃、喝、玩、樂”的文化體系,在維持著人民的心理健康。
●?中西兩類“吃、喝、玩、樂”文化體系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西方的流行文化注重的是向外發泄、痛快擺脫。中國的流行文化,正好相反,是向內吸納,謹慎經營。
●?“深刻”實際上是一種病,而淺薄與簡單正是對癥的良藥。
●?淺薄和無聊實際上是人類追求的一種極其美妙的至尊至圣的境界。